推薦語:英語並不是中國人的母語,但是中國相當重視英語,英語的地位一直和數學,語文並駕齊驅。很多人對此很不滿,語文和數學是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學習的科目,平時的語言交際需要用到語文,各種計算用到數學,語文和數學是生活在中國的每個公民必須要掌握的,相比起來英語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對於以後要出國留學,從事外貿專業的人來說英語是很重要,但並非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而且在中國生活,工作,學英語根本就沒有必要。
對於英語佔據高考主科的正確與否,近年來爭議越來越大。以俞敏洪為代表的派系,他們支持英語作為高考主科,他們主張重視英語,他們認為英語一旦被踢出高考主科,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學校不再重視英語,他們接觸英語的機會會越來越少,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們要花更多的錢去上培訓班學習英語。
俞敏洪重視英語是很正常的,他說創辦的新東方就是英語培訓機構,國家重視英語,高考將英語列為主科也就意味著學生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英語,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成績提高,除了日常上課也會去給孩子報英語培訓班,這樣英語教育機構能賺到的錢也就會越多。俞敏洪所謂的為窮人家的孩子著想,只不過幌子而已,他重視的還是自己的事業。
另一派主張將英語踢出高考,中國宇華教育的李光宇就對此十分贊同,他認為高考應該將英語這個科目給取消掉,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也應該改選為選修課。為了無關緊要的英語,一個學生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我們可以算這樣一筆帳,假設一個學生一天花一個小時學習英語,那麼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高中畢業,所要花費的時間3550個小時,事實上隨著學業負擔的加重,為了應付考試,花費在英語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多,遠不止1個小時。
浙大教授鄭強認為英語耽誤了青少年太多的時間,在應試教育下,英語的重要性並沒有突顯出了,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顯得沒有意義。的確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的跟國際化接軌,我們也不反對那些喜歡英語的人去學習英語,但當英語成為應試教育的一環,我們就不得不去學習,對於那些不擅長英語的學生來說,太吃虧了。本身在中國就不需要用到英語,即便以後去國外也可以聘請翻譯,或者是手機app翻譯。日本有一位諾貝爾獲得者60多年沒有出過國,也成為了知名人物,所以英語並不是走向世界的必需品。
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裡面,我們過分地重視英語,不斷加重英語的分量,這突顯出了我們民族的不自信,有點崇洋媚外的感覺。我們不是排斥外語,也認可外語的重要性,我們承認外語是外出交際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英語之於我們也限於工具而已,如今的應試教育,為了提分,大家把英語當成考試科目來學,隨之而來的是啞巴式英語,口語交際這最重要的功能喪失了。
英語作為高考主科對於考試是不公平的,那些農村孩子他們從小沒有資源去學習英語,即便別的成績優秀,也會因為英語失分落後於別人。這會導致的結果就是重點大學裡面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少,所謂的寒門貴子也變得越來越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