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授多次在講座中指出,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年輕的寶貴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中的作用,這事實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沒有見過,外國有哪個國家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把漢語作為必修課,每次考試都必須考,還佔據那麼大的比例。
鄭強教授還強調中國的基礎教育,甚至大學在英語教育的過程中也很不得法,過分強調了讀音的美、讀音的準,重視語法的學習,天天背英語單詞,背語法,為什麼呢?因為要考試啊,考試就要死記硬背。
實際上,很多中國學生學了十多年英語,都是啞巴英語,真正說出一口流利英語的學生真不多。難度這麼多人都不知道英語其實就是一門工具,我們浙江大學就一個學院不請我做報告,去年覺悟提高了叫我去了,師生們說受到了心靈的洗禮。
在報告的過程中,我說了什麼?我說學了英語不要離開自己的祖國,為什麼呢?只有當外語作為你的民族和母語國家的橋梁的時候,你的價值才得以體現,如果說你學了外語,就想去母語國家去混,我叫你別去混,你也混不下去。為什麼呢?你到那裡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有一次,我跟我們中國教日語的教授去日本出差,在飛機上這位教授眉飛色舞,為什麼,飛機上環境太好了,倒水的,周邊的人都是日本人,他就可以講日語,很高興,看這多有價值!
下了飛機,東京地鐵也有討飯的日本人,這個時候我們的那個教授不說話了,不想說話,為什麼呢?心情不好!他就想跟我說,老鄭你就留在這吧,你是學高分子的,我就回去了。我說為什麼?他說你看這日語學得這麼好的,都這樣了。
鄭強教授再三強調,不知道誰說的,在中國外語水平不高的就是沒有水平,不懂外語的就是文盲。中國的研究生們你們搞清楚,你們的水平不在於你們的四六級,不在於你們的託福考試成績和GRE成績,而在於你所學的專業領域深入研究的水平。
有網友說,我就是因為英語不好,所以在中國這樣的考試制度和教育體系中,根本沒有出路,把自己一輩子給毀了。鄭大哥,你要是早提出來十五年,我也不至於在外打工啦。
還有的網友說,特別是有的醫生為了評職稱,沒有時間看病,每天拼命學英語,好不容易過了,結果也用不上,自己也講不好,倒是把自己逼成了抑鬱症,就為了評職稱,簡直是太荒唐了。
現在的很多本科生若自己的專業很牛,但是英語不好,上升空間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參加研究生考試和博士生考試英語必須過硬,所以很多專業很強的考生反而放棄了,哪些專業平平,但是外語較好的學生反而能脫穎而出。
小編認為鄭強教授對英語教育的批評,真是一針見血,中國的教育過分強調了英語的價值,但是性價比真是太低了,中國孩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英語上,消耗了大量的美好時光、精力和心血,還有父母大量的錢財。
最後因為學不得法,真正學得好的也不多,其實英語就是工具,一個翻譯軟體就可以代替,關鍵還是要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專業學科。
英語作為一名工具,是這個時代與世界對話的基礎,當然沒有必要一刀切,學還是應該學的,但是只能算輔助學科,當前大學英語可以作為選修課。
沒有必要作為必修課,更不能佔太大比例,特別是在中高考中的比例,這樣有利於孩子們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學科和專業上,特別到了大學,更是沒有必要人人都學。
最後小編作為一名家庭教育研究者,還想對中國家長說幾句話,中國孩子幾乎每個人都要從小學英語,甚至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很多家長就開始對孩子進行外語教學。
很多孩子連中文都沒有學好,就開始學英語,英語講得比中文還流利,這是極其諷刺的,也是本末倒置的,這種教育實際上就是拔苗助長,是家長急功近利的產物,教育孩子,家長們還需要遵循教育規律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