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英語學習浪費大量時間,使用率卻非常低

2020-12-04 老王陪娃

其實,鄭強教授的原話裡,並沒有」把英語踢出高考「這樣的言論,只是說」英語學習佔據了中國學生大量的時間「,卻只有極少量的人會持續使用英語,有點得不償失。

從1983年開始,英語被納入高考,成績計入總分,算起來,比我的歷史還要長。從此以後,英語學科就開掛了,英語培訓機構也遍地開花,國人英語水平越來越高。

偶爾刷抖音的時候刷到一些英語老師,英語講得比外國人還純正。

但是,我們真的有這麼需要英語嗎?

中企思智庫的研究表明:

中國約有90%以上的人沒有喝過星巴克;中國還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中國還有13億人沒有出過國。

一、在現實生活中,英語真的重要嗎?

我讀書的年代,從初中開始學英語。一開始非常新鮮,畢竟英語書上的圖片都非常卡通,對於剛上初中的學生來講,依然是有吸引力的。

初中英語成績還不錯,幾乎生次都只扣幾分,全都是憑熟讀課本後的感覺去做題,完全不懂語法。那時候也從不重視口語。

進入高中,語法更多,文章老長,英語成績開始慢慢變差,一般都只能考110分左右。學校搞了個英語角的活動,每周固定時間用英語交流,大多數同學開不了口,頂多就說個「hello""hi"goodbye"。

大學過了四級,就再也沒有學過英語,除了偶爾看原聲電影的時候,偶爾能聽懂一兩句簡單的英語之外,英語對於我而已言,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

現在有了小孩,偶爾可以教孩子認識幾個單詞,但是,孩子們將來如果不出國,英語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最讓大家無語的是什麼?

國內的西餐廳,需要看得懂英文菜單,還要學習西方禮儀去吃牛排、用刀叉。這就是所謂的紳士禮儀?如果不會,還有可能遭到嘲笑。

去國外,我們要入鄉隨俗,在國內,為什麼還要刻意按照他們的方式去用餐?

有的人說:學了英語,將來環遊世界的時候,到哪都可以和別人交流。請問,這是在炫富還是談理想?

環遊世界,首先得有錢有閒,幾乎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即使有錢有閒,上路了,和人聊天的時候用得上多少語法?還不是幾句簡單的日常交流?再說,現在翻譯軟體越來越先進,即使完全不會英語,也可以用軟體進行無障礙交流。

所以,絕大多數人的人生,是不需要英語的。翻譯文獻可以成立專門的團隊,這樣不是更專業嗎?

二、正確對待英語

俞敏洪發表過言論。他說:「高考取消英語,損失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越有錢就越有條件校外「進補」,貧困家庭孩子可能學不起。

但別忘了,他就是幹校外培訓起家的。

英語只是一個工具,需要的人,深入學習就好。

鋼琴也不是高考科目,不也出了一個朗朗嗎?

小學可以把英語和美術、音樂一樣對待,要求不要太高,注重簡單的交流,效果肯定更好。但是現在小學英語都開始上語法,考一大堆初中生都不太會的難題,完全沒有意義。

眾所周知,馬雲的英語非常強,甚至靠著英語的強勢,才勉強進入了大學。但他是因為自己興趣濃厚,長期和外國人溝通交流,才讓自己的英語特別好的,如果從小就有人逼著他學英語,估計他的人生也不是現在這樣。

高中同班一同學,理科比較強(我們偏遠地區,成績都不好),但是英語就是考不及格,高考英語只有50多分,總分竟然有590多。就是因為英語差,沒有進入好學校,白白浪費了一個人才。

為什麼不能把英語的地位降低,讓有需要、有興趣的人去鑽研呢?

三、把英語變為副科,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目前的英語學習方式,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效果也非常一般。

英語成績好的學生,還可以靠英語建立點優勢,在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中多得到點分數,一旦進入社會,大多數人不會再使用。

而英語成績差的學生,每天要痛苦地面對英語單詞和課文,影響的,不單是英語成績,還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如果把英語變為副科,對英語感興趣、成績好的學生,依然可以靠這個科目建立優勢,而對英語頭痛的學生,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別的科目。看起來,不論對成績好的還是差的,都有好處。

我們的教育,總是想把學生變成全能的,然而不幸的是,大部分學生是」全都不能「。如果什麼時候想通了,能夠從小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專長,社會的發展可能會更快。

大部分人,應該以學好口語為首要目的,

想起一件事情,上次在女兒的釘釘群裡,有一個孩子一直和老師用英文聊天,剛開始我還感嘆,」牛娃真是無處不在「,後來才知道,那孩子一直使用的翻譯軟體。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哈。

相關焦點

  • 浙大教授鄭強: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浪費中國年輕人的大好時光
    以俞敏洪為代表的派系,他們支持英語作為高考主科,他們主張重視英語,他們認為英語一旦被踢出高考主科,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學校不再重視英語,他們接觸英語的機會會越來越少,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們要花更多的錢去上培訓班學習英語。
  •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建議將「英語」踢出中國高考,網友評論兩邊倒
    而在我國的教育學科當中,英語被列為三大主要學科之一,和語文、數學佔據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大學入學考試,是我們人生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轉折點,為了順利升學,就必須要把英語學好,而對於沒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的學生來說,勢必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學習英語。伴這幾年我國的大國地位不斷提升,整體實力日益增強。
  •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浙大教授鄭強的觀點,引家長陣陣掌聲
    浙江大學的教授鄭強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痛苦感觸頗深,他看到中國學生那麼辛苦地去學習英語,感覺到不值得,覺得未來的學生高考的時候不用再考英語,而是將學習英語的時間用在其他的方面,可以讓學生變得更加優秀。鄭強的觀點讓家長們鼓掌叫好,但是實際上,學習英語是中國教育的選擇,中國學生很有必要學習英語。中國學生為什麼沒有必要學習英語呢?中國的學生現在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一直到高考結束都是在英語的陪伴下長大的。學生學習英語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倒是不學習英語,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浙大教授鄭強的觀點,家長掌聲叫好
    儘管如此,在我國的學生的知識體系中,英語還是佔據著很高的地位。近些年來,不斷有「降低英語分值」、「將英語踢出高考考場」等言論的出現,社會各界對待此事眾說紛紜。前段時間,「浙江大學教授鄭強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的話題登上熱搜榜。
  • 把英語「踢出」高考、研究生考試你同意嗎?聽聽鄭強教授怎麼說
    我國從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英語真正作為一門學科計入高考成績是從1983年開始的,而且是以100%計入高考成績。可以說,英語學科能夠進入高考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但是對於英語學習,到了今天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很多學生用英語口頭表達不怎麼會說,難以啟齒,甚至羞於用語言表達,但是做題卻非常厲害,同樣一張試題甚至比外國學生做得還好。
  • 網紅校長鄭強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網友一邊倒支持,您怎麼看
    近年來,關於英語是否應該踢出高考的討論從未休止。近日,有關鄭強教授一個視頻紅遍朋友圈,鄭教授痛批英語學習耗費了中國青年太多寶貴的時光,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建議取消六級,甚至將英語從高考中取消。由此引發網友對該問題的熱烈討論。網紅鄭強教授是誰?
  • 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第一次接觸英語的時候是7歲。當時在上小學一年級,學校門口有一個「劍橋英語」興趣班在招生,於是爸爸就帶我去試聽了一節課。我記得那節課上老師講的是顏色,英語老師很年輕,講課也很有活力,課堂上還時不時穿插幾個小遊戲,現場的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興奮。從那節課後我就喜歡上了英語,跟爸爸說我要學英語。
  •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浙大教授的觀點,引發爭論
    關於英語是否被「踢出」高考的問題,是近些年來爭議很大的問題!陣營分成兩派,一派反對將英語提出高考主科,代表人物是俞敏洪,他認為英語被「踢出」高考,受害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需要更多花更多的錢去上培訓班。
  • 浙江大學鄭強教授:把英語「踢出」高考!別著急贊同,可能是誤解
    前幾天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觀點上了熱搜,他說在高考當中不應該把英語作為主要科目。中國學生從三年級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會花費6000個小時在英語上。這浪費了巨大的時間,如果把這些時間用來學習其他知識,會取得很多的成就。
  • 英語該不該踢出高考:看看浙大教授鄭強怎麼說
    鄭強教授對英語的觀點:1、外語重要,沒有外語就沒有鄭強教授的今天;2、外語分量過分誇大,是民族不自信的顯著表現;3、外語在人才評定中佔比很大;4、外語花費太多時間;5、文盲才會說:不會外語、外語不好是文盲。
  • 如何看待鄭強教授所說: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
    近日關於鄭強教授的一番話引起廣大網友的積極討論。鄭強教授在演講中指出:英語耗費了我們中國青年多少寶貴的時光?在這20年裡我們過分的誇大英語在教育過程中的分量,其實是我們名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80後和90後甚至是00後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因為英語必修而不能交上一份滿意的成績單,而導致與自己的夢想失之交臂。一些企業更是以英語等級作為入職門檻,這使得一些在其他方面有特長的年輕人不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能力,這其實就能凸顯出過分強調英語分量的弊端了。
  • 「將英語踢出高考」:是何意思?又是什麼理由?
    「取消英語必修地位」,沒有必要「全民學英語」的呼聲由來已久,而且不斷走強。最近,浙大的「網紅教授」鄭強又「開炮」了,公開呼籲「將英語踢出高考」,掀起了新一波輿論浪潮,引起了廣泛熱議。英語已經是一語獨強,漢語在英語面前似乎也得敬畏三分。原因是,英語成為許多方面的硬性要求,而漢語不是,曾經的「職稱英語」就是證據之一。
  • 網紅校長鄭強有多剛?抵制企業家進校演講,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
    文 |單身的Y老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鄭強是誰!鄭強擔任太原理工的校長,他的頭上有許多的光環,什麼網紅校長就是大所熟知的,而他本人最喜歡的還是「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受喜愛的老師」。
  • 最牛教授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它浪費了多少中國學子的寶貴時光
    鄭強教授還強調中國的基礎教育,甚至大學在英語教育的過程中也很不得法,過分強調了讀音的美、讀音的準,重視語法的學習,天天背英語單詞,背語法,為什麼呢?因為要考試啊,考試就要死記硬背。實際上,很多中國學生學了十多年英語,都是啞巴英語,真正說出一口流利英語的學生真不多。
  • 英語「踢出」高考?俞敏洪觀點遭攻擊,浙大教授鄭強觀點掌聲不斷
    盼望了很多年高考「踢出」英語的事情,最近似乎有了新的言論。一直以來,這都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話題,這個觀點只有兩個陣營,一派是主張英語為主科,一派是希望可以取消英語。,每天在英語上花費的時間很多,有人計算,小學生每天學英語時間要一個小時,現實情況是,小學生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可能要超過兩個小時,家長不太懂,小學生只能參加培訓班或者在線課堂,隨便一節課都要一個小時,還要自己去消化學過的內容。
  • 英語踢出高考?要不語文數學也踢了吧
    於是他得出的結論:「學英語耗費了中國學生太多時間,人家60年沒出過國依然能拿諾貝爾獎,而我們20多年裡花很多時間學英語,實際上只是崇洋媚外,是不自信的表現。」 然後「把英語踢出高考」就成了最近熱議。
  • 高考英語到底會不會變為副科?聽聽浙大的教授鄭強怎麼說的
    近年來,英語是否被高考「淘汰」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總的來說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派別反對將英語作為高考的主要科目,代表是俞敏洪,他認為英語應該被高考「淘汰」,受影響最大的孩子是窮人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錢參加培訓班。
  • 鄭強主張降低英語的地位,俞敏洪主張降低難度,哪一個才是出路?
    他主張降低英語的地位,英語的學習,不在於早晚,而要看用得到用不到,鄭強教授精通英語、德語和日語,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參加高考時,他做了2個小時的英語試卷,只得了29分,這並不影響他今天的英語方面的成就,至於德語和日語,那更和中小學學習沒有任何關係。幸虧當時英語不計入總分,否則真是鄭強教授所說的」埋沒了人才「。
  • 高喊「把英語踢出高考」的人,如果高考沒有英語,你會更難過!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在中國似乎不怎麼受待見,尤其是高考中。似乎每隔一段時間,英語就會火一次,每次幾乎都是「把英語踢出去」!小編猜測,喊這些口號的人英語水平都不高,考試時被英語拉低了分數,能不恨英語嗎? 小編在讀高中時,就見過被英語拉分的例子。
  • 看鄭強教授怎麼說?
    鄭強教授話鋒一轉,將矛頭對準了「外語」…他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誰說的,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今天我要給你揭曉:文盲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