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我們的英語學習存在很大問題!在一個網絡調查中,4.6萬人參與投票,其中87%的人認為英語應該被踢出高考!
但是,誰也不能否認英語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時代,掌握一門外語,尤其是英語,能夠讓你提升競爭力,不能掌握這門外語,你可能會喪失很多機會。
那麼,未來英語的」出路「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兩個專家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浙大教授鄭強反對」過度「重視英語的現狀,他一陣見血地指出:20年來,我們過度重視英語的地位,是民族極度不自信的突出表現!他主張降低英語的地位,英語的學習,不在於早晚,而要看用得到用不到,鄭強教授精通英語、德語和日語,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參加高考時,他做了2個小時的英語試卷,只得了29分,這並不影響他今天的英語方面的成就,至於德語和日語,那更和中小學學習沒有任何關係。幸虧當時英語不計入總分,否則真是鄭強教授所說的」埋沒了人才「。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靠著英語培訓發家致富,他同樣認為當今高考英語不公平,尤其是對於農村的孩子。但是,他反對降低英語的地位,更反對將英語」踢出「高考,在他看來,英語」踢出「高考,受害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如果想有所成就,就必須通過高額的培訓費提升英語,所以他主張降低英語的考試難度,而不是降低英語的地位。
這兩種觀點,哪一個更現實?
」贏在高三「老師認為,降低英語的地位更現實!因為如果英語是一門150主科,而難度又變得非常低,這必將成為大家的」必爭「學科,那麼城裡進行培訓的學生會更多,而農村孩子想考高分依然很難,和城裡的孩子差距會更大。舉個例子,現狀的難度下,農村的孩子通過努力,可以考到110分,城裡的孩子能考120分,如果降低難度後,農村孩子可能考115分,城裡的孩子考130分,這個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
另外,英語如果是高考主科,而高考又是選拔性考試,難度肯定不會低,從現實的情況看,隨著大家英語水平的提升,英語的難度逐漸增加,以增加高考的選拔性作用。
所以,我覺著應該把英語將為選修科目,可以把物理上升為主科,這樣的話,對於多數學生,在中小學的時候,英語就是打基礎的階段,沒必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學習;如果英語特別優秀或者特別喜歡英語,可以選修英語;而到了大學,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需要進一步強化英語的學習。
其實,對於多數人,英語突發猛進的時候,並不是中小學時期,而是在大學或者走向社會後,當他真正用得著英語的時候。作為一名語言工具,英語非常重要,但是再重要,它也僅僅是一門工具而已,上升到和語文、數學一樣的高度,確實令人費解。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