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降低理科比重也不降低英語的,被聲討的英語緣何地位穩定?

2021-01-18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英語學習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經歷。

包括我個人在內,也必須承認在整個學生學習生涯中學習英語所花費的時間幾乎肯定之比語數多而不會少。

90年代末我上大學的時候就親身經歷過一波反對把英語學習提得過高的浪潮,我記得當時在大學校園銷量很大的期刊都有刊登各種「聲討」英語尤其是英語四級的文章。

而從那之後,尤其是隨著網絡的發達,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可以看到關於英語學習有無必要,或者是關於中高考英語佔比這麼大有無必要的爭議。

很多人呼籲降低英語的佔比我認為說的都是挺有道理的。

從客觀上講的確是對大多數人而言對英語的需求著實並不強烈。

有人給算了個帳:

英語不好的學生極有可能在只有50%普高錄取率的中考中或者考不上普高,或者勉強能上一所非常普通的高中,而一名英語不好的高中生,除非他的其他科目成績非常好,否則他是很難考上一所還不錯的大學。

中考普高率50%,高中本科率平均大概也就是50%。

所以你看從這個結果來看近3/4的學生他們上不了本科,而很多人也就認為這些人未來也幾乎不太可能用得上英語……

但是問題是有哪個學生或者是有哪個學生的家長能夠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拿1/4還是3/4呢?

今天我想再就英語學習「有用」或者「沒用」這些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了。

我想換一個角度談談我的看法,而且是這麼長時間以來似乎沒太有人起碼是我個人確實沒看到有人這麼說的角度。

在談這個角度之前我想請各位思考一下下面兩個問題:

1、「義務教育」的「義務」二字是什麼意思?

2、中考、高考的目的是什麼?

官方解釋「義務教育」說的是: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請注意「必須」二字。義務教育其實是「強迫教育」,它具有強制性。

那麼中高考的目的是什麼呢?

在過去我們上初中的時候是要考兩次試的,一次是畢業考試即通過後你將獲得初中畢業證書,這表示你履行並且完成了法定義務。

而第二次考試其實就是現在的「中考」,這個考試的最大作用其實就是「分流」,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是為了更好給高中輸送優質的生源,但是無論你怎麼講,中考過後畢業生們確實要面臨分流的問題。

有人上普高,有人上中專,有人上中職,有人上技校……

只是現在為了減負所以兩考合併為一考了。

我上面說的「角度」其實就是從這個角度——國家培養、選拔人才的角度來看的。

以下的話可能會讓有的人看完後感覺很不舒服,因為這些話會讓你覺得你自己並不那麼重要,但是請相信我,我沒惡意,我只是覺得我們沒必要把一些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謂的吐槽上,如果能夠找到一種理解的方式讓我們「坦然」面對,或許積極的意義會更大。

簡單來說國家認為英語對國家、社會、科技的發展很重要所以英語就成為了必考科目之一。

而且國家認為現階段英語的重要性還很大,所以英語的分值佔比就很高。

現在的問題是有很多人認為英語並不重要。

那麼這只能說明這些人的認識和國家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有出入的。

人有很多,需求也有很多,但是高考不可能給你「量身定製」。

所以就會出現一個「適者生存」的問題。

這麼說有點太大了理解起來比較麻煩,我們可以換成另外一個方式說明一下。

這就好比我們非常想到某家公司工作,但是這家公司在人才的選拔上有很多是根據他們現階段以及未來發展需求而設定的條件。

對於不滿足條件的人來說,你找再多的理由證明自己現在的不滿足是「有道理」的,是「更有意義的」也是沒用的……

中高考其實也是一樣,根據需要制定了「規則」,而且這個規則在各個區域內都是通用的,即從理論上講任何人從一開始就可以很清楚這些規則。

如果你不認同,你可以不參加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就是這麼做了嗎?

但是你會發現他們逃避的其實不是英語而是其他的科目考試——因為那些上國際學校的或者是直接出國留學的即便你不學英語你也要學會另外一門外語才行。

事實上對任何人來說當你履行完你的義務教育責任之後,你可以選擇退出這個競爭機制。

當然,有人會說如果規則不合理我們難道不能提了嗎?

當然可以提了。

這就又回到了文章的開頭部分了——我們又陷入了過去的角度去看待這問題。

我覺得這就像家長在管教自己孩子的時候一樣,家長會有自己的要求,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很多時候孩子是可以通過爭取而獲得家長各種態度、認識上的改變的,但是依舊會在有些事情上家長始終會堅持自己的底線要求……

好了,人微言輕有很多話說出來也不太合適,我最後要說的是:規則從來不是等到了我們要面臨考試的時候才知道的,任何規則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特點、需求,但是既然我們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要面臨的是什麼,那麼不如讓我們提前為之做點什麼,您說是不是?

相關焦點

  • 鄭強主張降低英語的地位,俞敏洪主張降低難度,哪一個才是出路?
    那麼,未來英語的」出路「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兩個專家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浙大教授鄭強反對」過度「重視英語的現狀,他一陣見血地指出:20年來,我們過度重視英語的地位,是民族極度不自信的突出表現!他主張降低英語的地位,英語的學習,不在於早晚,而要看用得到用不到,鄭強教授精通英語、德語和日語,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參加高考時,他做了2個小時的英語試卷,只得了29分,這並不影響他今天的英語方面的成就,至於德語和日語,那更和中小學學習沒有任何關係。幸虧當時英語不計入總分,否則真是鄭強教授所說的」埋沒了人才「。
  • 高考改革增加語文分值突出母語地位 降低英語分值
    提出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重點高中名額向一般中學傾斜等成為方案的亮點。  語文將突出母語的重要地位  北京市教委委員李奕介紹,北京市調整中考學科設置、分值比重、命題內容,突出考查學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 人大代表提議:高考取消英語,教育部回應:取消不可能,降低佔比
    結合種種,李光宇建議改變英語「高考必考,中小學必修」的地位,把英語從必考改為選考,中小學必修改為選修,提升學習效率,減輕學生負擔。 對此,俞敏洪也提出了質疑,認為「取消英語考試這個建議有點倉促,甚至比較魯莽」。不過,俞敏洪也提出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或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難度。
  • 人大代表建議降低英語權重惹爭議,英語不能超120分,網友:支持
    如果調整英語和語文的考試權重,對於學生來說將會帶來下面一些影響。1.更重視語文課程其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學語文幾乎是不需要花太多功夫的,如果想切實提高成績、拉開差距,還是要在數學和英語上下功夫。3.使學生更快適應新課改教材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學生要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除了語文學科的難度增大、增加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學習之外,與語文不相關的其他科目也會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 中高考課程比重調整預示應用英語培訓的春天
    2013年北京市教委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中,有關課程比重調整英語佔分降低,引發社會各界熱議。面對中高考課程比重調整,洪秀平認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開設和所佔比例,均以考試比例所佔分值而設定,這種以應試教育為框架的教育模式對培養全面發展國際綜合人才都成了一種制約,有著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需要在教育發展過程中逐步改革以達到和現行國際教育接軌,而如今,北京教委中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公布,中高考課程比重調整,將英語應試分值的降低,其實就是上述改革中一個有著積極意義的舉措。
  • 高考應加大數理化難度,降低語文英語分值,給男生更多機會
    在論壇上看到許多同學和家長,激烈抨擊現行的高考制度,大家甚至提出一個建議: 高考應當加大數理化的難度,降低語文和英語的分值。 為何?
  • 把物理英語的高考地位換一下,是否更利國利民呢?網友:必須的!
    很多網友都認為,目前的英語地位太高了,和語文數學一樣,太不應該了。另外,英語的城鄉教育差距較大,對農村的孩子也太不公平了。最重要的是英語它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工具,沒必要地位這麼高。我國的很多孩子就是因為英語不好,耽誤了考大學。這對國家的人才選拔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必須降低英語的地位。
  • 取消英語,改為選修,還是降低權重,到底哪個更靠譜?
    在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英語到底應該給予什麼位置?在以中華文化為代表的中國,英語到底如何取捨?在邁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英語到底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困惑著很多人,也影響著很多人。有人呼籲應該把英語從神壇上拉下來,有人呼籲應該持續加強,有人呼籲降低權重難度,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難分高下。
  • 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母語保護,英語地位是否會下降
    2020年5月26日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建議,可適時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話、規範漢字在國家語言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為何國家突然如此重視母語的工作?而與高考息息相關的語文、英語又將面臨什麼?
  • 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英語教學
    原文跟帖多達40萬人次左右,其中聲討英語教學的佔絕大多數,聲討者基本持三種觀點:一是英語課程安排過多,影響了主課學習,尤其是漢語學習;二是中國只有少數人會用到英語,絕大多數學生從學校畢業後再也用不到英語;三是為什麼要學英語,等中國強大了,讓全世界都來學漢語。這次非議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了在高考時不考英語,英語水平測試放在平時多次進行的改革。第二次便是現在正在進行中的源自英語教師內部非議英語教學的聲音。
  • 北京:中高考分值語文升英語降
    原標題:中高考分值語文升英語降 【新中考】 語文升英語化學降 從2016年中考開始,語文將由120分增加至150分;英語由120分減至100分,聽力佔50分;化學由80
  • 英語的霸主地位可能面臨「威脅」,英語改革勢在必行
    英語的霸主地位可能面臨「威脅」,英語改革勢在必行,何不用中國武術和中醫代替英語?是時候和英語說拜拜了……浙大教授提出「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言論得到很多網友的支持,這麼多年來英語已經讓中國學生花費太多時間了。
  • 「高考」英語怎麼說?「文科」英語怎麼說?「理科」英語怎麼說?
    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下常見的「高考」相關英語表達吧。1. 「高考」英語怎麼說呢?「文科」英語怎麼說?「理科」英語怎麼說?高考考什麼,取決於你在高中選擇的學習方向。大部分的學生在去到高二的時候,需要選擇文理科。
  • 江西中考改革方案出爐,有人直言:最該降低分數的是英語
    江西中考改革方案出爐,有人直言:最該降低分數的是英語!俄羅斯「高考」時外語將不再是必考學科,網友:別人家的高考!近年來,各種教育改革措施相繼出爐,各說各的理,而對學生們影響最大仍是高考和中考的改革。雖說現在也在大力提素質教育,但考試成績仍是升學的硬實力。
  •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出臺:中高考分值語文升英語降_經濟_央視網
    市教委負責人介紹,此次語文學科分值增加幅度很大,旨在突出學科的基礎性重要地位,注重同其他課程、同生活實踐的聯繫,以及注重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考查。英語學科分值降低後,會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在真實語境中考查語言運用,注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及課標的基本要求,因此適當增加了聽力比重。
  • 眾多少兒英語品牌,緣何VIPKID成為獨角獸?
    1.1 政策(Politics)層面2014年,全國性中高考改革開始,其中英語學科的考察重點更加注重口語和聽力。這與75後、80後父母當年為了應試學的」啞巴「英語要求完全不一樣了,英語學習從應試屬性回歸工具屬性成為必然趨勢。
  • 多方學者把脈:大學英語緣何上了專業「紅牌榜」
    原標題:大學英語緣何上了專業「紅牌榜」在最新的2018年教育部本科專業調整申報中,有五個院校的英語專業將被撤銷;浙江省已有十幾個院校的外語系開始「關停並轉」;中國科技大學英語專業從本科到專業碩士全部撤銷,代之以理工複合型人才培養方案……全國1000多所院校的英語專業,近來的日子都不好過!
  •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浙大教授鄭強的觀點,家長掌聲叫好
    儘管如此,在我國的學生的知識體系中,英語還是佔據著很高的地位。近些年來,不斷有「降低英語分值」、「將英語踢出高考考場」等言論的出現,社會各界對待此事眾說紛紜。前段時間,「浙江大學教授鄭強主張把英語踢出高考」的話題登上熱搜榜。
  • 「取消英語」或「將英語調整為副課」,為什麼很多人極力反對?
    觀點沒那麼偏執的人也建議將英語變為副課,要求逐漸降低英語在中考、高考等升學考試中的比重。 其實,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英語依然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世界性通用語言。不管是小語種地區,還是漢語地區,在國際交流方面,使用的語言仍然是英語。英語的地位就好比是普通話在國內的地位,我國語言派系複雜,隔座山就有不同語言。
  • 這些發音錯誤會降低你的英語水平
    大家好啊,我是 Emma,歡迎來到美味英語頻道!在今天的視頻中,我想要討論一下一些非常常見的發音錯誤,但是這些錯誤卻會降低你的英語水平,或者是降低別人對你英語的印象。這些錯誤都是受母語的強烈影響的,這是我們最強的、佔據主導地位的語言。And your native language is a problem for you when you speak English in two main 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