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大氣、上檔次!
把大英博物館「搬到」臺北,這個夏天台灣人有眼福啦!
古埃及貓木乃伊、象鼻蟲戒指、劍齒虎標本……「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目前正在臺北展出,神秘的藏品讓臺灣市民趨之若鶩,大家被這些「物種」驚呆了。
閒話少說,速上現場精彩視頻:
世界著名的大英自然史博物館首次展開亞洲巡展,在日本、新加坡之後,4日在臺灣地區開啟第三站。海峽導報駐臺記者獲悉,包括已經滅絕的渡渡鳥、古埃及貓木乃伊、劍齒虎標本、象鼻蟲戒指等227件大英自然史博物館珍藏,都將在臺展出。
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些珍貴的展品,呈現前人智慧研究的結晶,並提醒人們重視大自然,並學習如何保護面對地球的未來。
位於英國倫敦的大英自然史博物館擁有8000萬件以上的館藏,每年吸引超過550萬名遊客造訪,首次大英自然博物館展亞洲巡迴臺北站自7月4日展出至9月19日。
本次展出的展品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植物、地質、古生物、礦物質等,每一展品背後都述說著一段精彩的求知探索故事。
像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下來,因人類入侵造成滅絕的動物渡渡鳥,前人就藉由僅存發現的幾節骨骼,還原出原本樣貌。
現今發現體型最高的恐鳥(下圖),最高甚至可達3米之高,也和渡渡鳥一樣,都屬於不會飛的巨型鳥類,這次大英自然史博物館也帶來相對體型小的恐鳥展品在臺北展覽中亮相。
其他展件包括達爾文親筆寫的《物種起源》手稿、古埃及罕見的「貓木乃伊」、動畫電影《冰原歷險記》中的主角狄亞哥劍齒虎標本,背後都述說著許多精彩的自然演化與博物館收藏歷史。
不只如此,這次展覽還加入臺灣博物館收藏已絕種的一大兩小的臺灣雲豹標本,以及瀕臨絕種的臺灣蝴蝶標本共襄盛舉,希望民眾在欣賞珍貴的展品的同時,更加珍惜大自然的美好。
陳成沛/文字
薛洋/編輯
圖片來自陳成沛、網絡
海峽導報對外交流中心出品
轉載須取得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