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物 | 《物種原始 · 衍物論》臺北個展

2021-01-20 衍物

很榮幸今年能將臺灣的知名媒體空間PPAPER SHOP合作了衍物四年來的第一次個展。


今年二月,我們在臺灣完成了衍物計劃四年來計劃個展。在去年十二月接到PPAPER的來信時我們非常的驚喜和緊張,很少在臺灣曝光的我們,被受邀找上希望我們能在PPAPER SHOP的空間中展出衍物的過去所有的作品,因空間和作品的大小的原因,我們精選了18件代表作品辦了我們的第一次個展


這次展覽的主題藉由達爾文的"物種原始"敘事性,我們重新闡述一種哲學與物件間的衍化;造型不是種風格更多的是在詮釋背後的哲學概念。

在2015計劃成立之初,我們以物件為本帶著探索及重新詮識的觀念開始進行了物件的衍生創作,期望在完成第100件作品時能完整辦一場個展為我們對於物件的各種迷人和有值得思考的作品一次呈現給大家。

今年算是提前了完成我們的裡程碑前的一小步,每一件作品的觀察、認知、轉化出來的義意都是獨一無二致敬各種物件。

創作的路上有趣又迷人,我們依戀的對於各種知識、理論的理解轉換在物件形態和材質上,有些時候理性的邏輯可以勝於感性的線條,但某些對話中,感性的想法又轉變了理性的結構。

三個星期的展覽中,我們不斷的聽到各種有趣的對話和想法。在好奇之下的探索觀者們都會有很多有意思自我解讀的想法,我們也很享受在現場與每一位參觀的朋友們交流他們的觀點。

不少人告訴我們,我們的作品能帶領著他們重新審視對於物件理解的基礎和界限,讓一個生活中我們認為平凡的物件能衍生出如此多樣的意義。

我們非常感謝這次能與PPAPER合展的機會,雖然展覽結束了,但我們希望之後能有機會在不同的城市、空間與大家見面!


*PPAPER SHOP也是在臺北的中山文藝區裡我們非常喜歡和推薦的選物店,一樓是他們的編輯部,地下一樓是PPAER獨特眼光的選藏物件和服飾,空間的設計內風格非常有意思,去臺北的朋友,PPAER SHOP是不可錯過的空間之一!

相關焦點

  • 衍展 | 2/13-3/6 物種原始,衍物論.
    物種原始,衍物論。YEN OBJECT衍物 X PPAPER SHOP時間: 2/13-3/6,2018。
  • WS GALLERY|衍Evolvement——楊新收個展
    楊新收1984年 山東州人2004--2008 西安美術學院2013---2017 中國藝術研究院展覽經歷WS GALLERY | 衍Evolvement 一楊新收個展WS SPACE 無集 上海乘物遊心|楊新收個展 梧桐院子&福藏文化藝術空間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教育成果展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藝術研究院GFAA2019嘉德典亞藝術周 逸居·《花見》嘉德藝術中心逸山若水—楊新收個展 車庫美術館
  • 作者畫廊展訊:OKEY, THEN 呂延翔個展
    2014年,呂延翔作品參加了包括臺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北京等在內的多個博覽會。2015年參加香港「ART CENTRAL」博覽會個人項目「私人博物館」。作品已被來自法國、西班牙、德國、韓國以及中國的當代藝術機構或私人收藏。
  • 神秘「物種」空降臺北,市民驚呆了
    把大英博物館「搬到」臺北,這個夏天台灣人有眼福啦!古埃及貓木乃伊、象鼻蟲戒指、劍齒虎標本……「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目前正在臺北展出,神秘的藏品讓臺灣市民趨之若鶩,大家被這些「物種」驚呆了。現今發現體型最高的恐鳥(下圖),最高甚至可達3米之高,也和渡渡鳥一樣,都屬於不會飛的巨型鳥類,這次大英自然史博物館也帶來相對體型小的恐鳥展品在臺北展覽中亮相。其他展件包括達爾文親筆寫的《物種起源》手稿、古埃及罕見的「貓木乃伊」、動畫電影《冰原歷險記》中的主角狄亞哥劍齒虎標本,背後都述說著許多精彩的自然演化與博物館收藏歷史。
  • 臺北35 坪工業風,原始毛胚房的細膩溫度!
    本案是位於中國臺北的35坪空間,業主是一名髮型師,對於工業風很是喜歡,設計師便以原始毛胚的粗糙結構詮釋微醺工業感,表達出率性不羈的鮮明語言。整個空間以不加修飾的灰泥板模紋理,表露出天然且細膩的視覺張力。
  • 雙瞳記:黨震個展玉衡藝術中心開幕
    原標題:雙瞳記:黨震個展玉衡藝術中心開幕   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雙瞳記——黨震個展·上海   開幕時間:2014年6月7日 下午4點   展覽時間:2014年6月7日至2014年7月30日   展覽地點:上海莫幹山路50號6號樓101   參展藝術家:黨震   策展人:楊建國   學術主持:杭春曉   主辦單位:上海玉衡藝術中心
  • 原始森林發現新物種 五角狀馥鬱香
    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近日在雲南保山市龍陵縣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新物種,並已命名為高黎貢球蘭。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高黎貢球蘭具有在大樹上附生生長的特性,對森林質量、溼度、氣溫和樹皮表面腐殖質積累量等生境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僅見於原始森林中。
  • 荷蘭錯覺圖形大師埃舍爾名作在臺北故宮展出(圖)
    荷蘭錯覺圖形大師埃舍爾名作在臺北故宮展出(圖) 埃舍爾1924年至1934  由臺北故宮博物院、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等共同主辦的埃舍爾的魔幻世界畫展,共展出152件埃舍爾的版畫原作、素描手稿、埃舍爾親自雕刻的版畫版材,為該館館藏首次在東亞展出。大眾熟悉的《上和下》、《晝和夜》等代表作,以及構圖最複雜、長達3米的長卷《變形二》,均在展出之列。  埃舍爾1898年出生荷蘭,卒於1972年。住家是工程師父親設計建造而成,後來變成市立博物館。
  • 非洲原始叢林發現6個動物新物種(圖)
    科學家在非洲發現的青蛙新物種中國日報環球在線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國際野生生物資源保護學會(WCS)的科學家們稱,他們最近在非洲的原始叢林中新發現了6個動物新物種,其中包括一種蝙蝠、兩種地鼠、兩種青蛙和一種嚙齒類動物。
  • 日本美術館舉辦90後國際藝術家江上越個展
    Japanese Museum held EGAMI Etsu born 94 solo exhibition  日本美術館舉辦90後國際藝術家江上越個展日本著名當代藝術家的展覽「杉本博司個展」「宮島達男個展」「草間彌生收藏展」「瑞士當代藝術展」等等的回顧展以及群展。美術館的其建築結構保留了1927年建造的日本近代的新文藝復興樣式的老建築,以包圍老建築的方式蓋的新建築。其建築被日本建設省成為公共建築百選之一。千葉市對藝術文化的支持實現了美術館今年的翻新和擴建,2020年重新開館。
  • 村上隆之日本本土個展《500羅漢》再次來襲
    森美術館:村上隆個展海報時隔14年之久,日本當代知名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在日本本土的最新個展「500羅漢」於2015年10月31日在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已經啟幕!
  • 全新植物物種被認定!在雲南的原始森林中,發現了珍稀球蘭
    雲南龍陵發現珍稀物種,生存在原始森林中……植物的世界總是充滿未知與神秘,即便是在我們的眼前,受到知識量的影響,我們對有些植物依然處在一知半解的地步,而了解的也僅僅是一些常見的植物品種罷了,對於那些極難見到的植物物種其實知之甚少。
  • 藝術外灘|伴隨著雨季:五位藝術家個展在上海天物空間順利舉辦
    7月13日下午3點,天物空間與藝術外灘在上海再次聯手共同推出五位藝術家的個展。唐悅的「自然與意趣」、宋宛瑾的「飄動」、天潯的「天際的停靠」、葉妮的「映像」、黃雋卿的「殘述」,這五位藝術家的作品被呈現在天物空間的各個公共空間裡。
  • 臺北之行,六大必去旅遊景點,感受不一樣的臺北溫度
    臺北101,是目前世界第四高樓,建成於2004年,是臺北的地標性建築。小編來到臺灣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臺北101。因為小編在來臺灣之前,就已經了解過臺北101,裡面應有盡有,包括了商場購物,美食娛樂。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到頂樓去欣賞臺北夜景,在頂樓小編所看到的臺北夜景可謂是燈火璀璨,情侶們過來這裡,可真的是非常浪漫了。另外,臺北101每年都有非常精彩的跨年煙火秀。同時還有非常精彩的跨年演唱會,每年都會吸引了數10萬的旅客和當地居民,有機會的朋友們一定要感受一次,一定會此生難忘的。
  • 地球上最原始物種
    據俄羅斯媒體2月23日報導,來自美國的生物科學家們於日前表示,世界上最原始的生物物種是海綿生物。科學家們對海綿生物的遺體分子進行了長期且詳細的研究後發現,海面生物的某些分子結構有著6.4億年的年齡,且直到今天海綿生物在海洋中的數量還在不斷地增加,可見海綿生物是在地球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生物物種之一。 海綿生物基因中最主要的成分為異丙基膽固醇,這是一種與苯乙烯甲基轉移酶相比,有著更複雜運作方式的基因,且其中包含上述所必須的基因拷貝數。
  • 《趨近於零》高入雲個展|APPROACHING ZERO
    M藝術空間非常榮幸地呈現青年藝術家高入雲的首度個展
  • JADE全新單曲《Last Animals》上線 全新視角窺探物種原始本能
    搖滾樂團JADE再出新作,單曲《Last Animals》以個性視角窺探人與動物最原始的本能,每個旋律背後似乎都隱藏著伺機而動的欲望。《Last Animals》原創旋律由兩首Demo並發而成,就像JADE找來YELLOW黃宣合作,沒有人知曉這首歌的最終模樣,歪斜吉他佐輕挑節奏,強烈的樂器對點加上報復性的Fuzz轟炸,在吉他的聲線中揮拉出末日盛景。
  • 席慕蓉臺北演講分享美美與共的遊牧文明
    中新社臺北8月14日電 著名蒙古族詩人、作家、畫家席慕蓉14日在臺北分享自己對遊牧文明的認識並表示,遊牧文明讓她領悟到人與自然要絕對和諧,「我們要善待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曾經善待過我們。」
  • 冰河時代物種大滅絕之謎與原始人類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在這段時間裡總共消失了177個大型動物物種,這是極大地損失。非洲「只」丟失了18個物種,歐洲消失了19個物種,亞洲消失了38個物種,澳大利亞和周圍地區消失了26個物種,北美消失了43個物種,而南美消失了62個物種。    大型動物的滅絕幾乎發生在所有的氣候帶並影響了冷適應性的物種,例如猛獁象,和溫和的物種,例如森林大象和巨鹿,以及熱帶物種,例如巨型南非黑色大水牛和某些巨型樹懶。
  • 時空的逆弦 胡永奇個展亮相之空間
    展覽嘉賓合影2019年9月23日星期一下午16:00,「逆弦——胡永奇個展」在四川川美術學院虎溪公社·之空間順利舉辦。展覽現場展覽現場本次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師沙鑫擔任策展人,四川美院之空間將推出四川美術學院青年藝術家項目,持續以"個展"的方式,呈現近年來在創作上有突出個人面貌、具有探索精神的青年藝術家。這些藝術家不僅包括在校的教師,也包括畢業仍在堅持創作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