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是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目前中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6億,機動車駕駛人達到4.5億,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與此同時,全國每年有數萬人喪生於交通事故,幾乎平均每8分鐘就有1人因車禍死亡。數據顯示,除了酒駕醉駕、「三超一疲勞」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及一些不文明駕駛行為也嚴重威脅著道路安全。
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汽車消費需求也日益旺盛,目前我國已進入汽車社會,汽車保有量非常龐大,每年還有數千萬新增數量,對中國經濟發展形成有力支撐。可隨著而來的,則是各種交通違法行為、不文明駕駛行為導致交通安全事故頻發,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發生交通事故244937起,死亡人數為63194人;造成直接財產損失為138455.9萬元。
冰冷的統計數據只是表象,背後則是難以計量的悲痛。那一個個凋零的生命,身體傷殘帶來的萬般痛苦,無數破碎的家庭,以及無比沉重的經濟負擔,使得交通事故超脫了統計數據層面,上升到社會意義層面,變得更有份量、更有內涵。顯而易見,基於保護民眾生命安全的立場,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規範交通出行,遏制交通事故發生,倡導文明駕駛出行,引導全社會共同遵守交通法規,打造安全放心的交通環境。
參與道路交通的每一個人、每一輛車都可能對道路交通安全產生巨大影響。據分析,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佔比超過90%,在所公布的破壞交通規則十大不文明駕駛行為、十大交通違法行為裡,也可看到人為因素是交通事故的主因。因此,織牢「交通安全網」的首要任務,就是管好人的問題,通過法律、道德、技術、徵信等多種方式,約束社會大眾的日常行為,鼓勵文明交通,實現獎懲有序的管理制度。
近年來,經過持續性的治理打擊、普法宣傳,酒駕醉駕、「三超一疲勞」、闖紅燈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已普遍為人所知,社會上也形成了較為良好的風氣。目前,「喝酒不開車」的意識深入人心,高速公路防疲勞限時休息制度執行有力,各地紛紛對汽車、行人闖紅燈予以公開曝光、處罰,均促使這些交通違法行為呈下降趨勢,極大保護了大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由此可見,交通安全治理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應做好漫長的治理準備。各地對每一類交通違法行為、不文明駕駛行為,都要對症下藥、分析探討,採取對應的治理措施,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全力遏制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率。同時,社會大眾也是交通出行的參與者,我們身為駕駛員、行人,都要樹立起交通安全意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尊重生命,養成文明出行的好習慣,共同維護交通安全秩序,讓每一個人都能從中受益。(文/江德斌)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閃電新聞記者 曹晗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