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判斷一個人的力量大小,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看對方能拿起多重的東西,就像舉重運動員一樣。舉重在奧運會眾多項目中並不突出,它是一項很安全的運動,也是尋常人眼中的「最不具有觀賞性」的項目之一。然而,舉重卻是所有力量運動項目中對技巧要求最高的,它對運動員的下肢乃至全身的力量爆發有極大要求,同時也是一項體現人類最高「瞬時功率」的運動。
中國古代有很多「天生神力」的人,在冷兵器盛行的年代,他們無一不是戰場上的猛將。正所謂「一力降十會」,在他們面前,一切虛頭巴腦的招式都是無用的,任你出手99次,我只需出手一次就足夠擊敗你,這就是力氣大的好處。眾所周知,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天生神力」的典範,不過,項羽在古代四大力王中並不是排名第一,力氣最大的那員猛將,即使是項羽也自嘆不如。
典韋是三國時期曹操手下的一員猛將,據史書記載,典韋身形魁梧,長相粗獷,膂力過人。在初平年間,涼州刺史董卓進京勤王,從此權傾朝野、惑亂朝綱,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為了除掉董卓,張淼和曹操共同組成「反董聯盟軍」,廣徵天下俠義之士,典韋便應徵而入,成為了其中的一名軍士。
典韋進入軍營之後,曾單手舉起軍隊的牙門旗,要知道牙門旗又長又重,兩隻手都沒有人可以舉得動,更何況是單手。除此之外,典韋的兵器是一雙重戟,書中對此有明確記載: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漢代的1斤是16兩,八十斤的雙戟換算成今天的重量,大概是41斤,典韋能拿著41斤重的雙戟作為兵器,甚至還能運轉如飛,其力氣可想而知。
李存孝是唐末時期的猛將,人稱飛虎將軍,與西楚霸王項羽相比也不遑多讓,時人贊稱:將不過李、王不過項。《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記載: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公元894年,李存孝被處車裂之刑,然而在行刑的時候,戰馬都拉不動他,還被他反拉回來,力氣之大竟恐怖如斯。
接下來介紹的,便是西楚霸王項羽。《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憚籍矣。根據秦朝的重量計算單位「衡」來算,1斤大約258克,1000斤差不多258000克,也就是258千克,合258公斤,「鼎」的重量就相當於一隻成年的東北虎。腦海中想像一下項羽舉起東北虎的畫面,簡直讓人震撼。
李元霸是《隋唐演義傳》中的人物,他的原型是李玄霸,李淵的第三個兒子。《說唐》中形容李元霸:力大無窮,捻鐵如泥,勝過漢時項羽。一餐鬥米,食肉十斤。使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錘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不過,《說唐》畢竟只是長篇小說,不知道人物原型李玄霸的真實力氣如何,如果和小說有幾分相似,也可以甩項羽好幾條街,第一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