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最火的紀錄片非《荒野求生》莫屬。貝爾也隨之成了世界知名的網紅。在《荒野求生》節目裡,小到螞蟻,大至鱷魚,都是他的食物。所以他又被稱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在貝爾眼裡,一切皆可食用。
不過說到《單挑荒野》,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自然也就不知道《單挑荒野》的主角——埃德。在網上搜索,就能輕易找到他的驚險事跡。埃德·斯塔福德是一名前駐阿富汗英國陸軍上尉。1976年出生,被譽為"現代魯濱遜。2010年4月,斯塔福特與一名同伴鑽進秘魯熱帶雨林,踏上沿亞馬孫河徒步之旅。他花了860天才完成了這一徒步旅程。在小編看來,他完全可以和貝爾相提並論。
他們兩人都在千裡冰封的極地,荒無人煙的沙漠,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和大自然有過生死接觸。不過他們憑藉過人的膽識,以及軍隊裡積攢下來的經驗,都能成功完成冒險。
在開始一段冒險前,貝爾喜歡先對挑戰的地方進行研究。評估出冒險時,可能遇到的重要挑戰和困難。在冒險中他會特別留意這些問題。
而埃德開始冒險前,他喜歡去跟當地土著學習。融入土著的生活,通過跟土著接觸,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從而了解風土人情,學習當地求生的法則。
在小編看來,《荒野求生》偏向於講授求生技巧,各種生火的技能。以及不同的氣候,需要採取一些措施防止當地一些常見的疾病。正因為《荒野求生》偏向於講授,往往需要跨過山谷,穿越河流到達事先設計好的目的地,獲得救援。所以貝爾會全副武裝,帶上軍用水壺,刀,以及打火石,去冒險。
而《單挑荒野》更偏向於埃德的個人表演。他的冒險是不帶任何對他有幫助的工具的(除了攝影裝備,必要的急救藥物,和衛星電話),不穿衣服,褲子,鞋子。如果當地風俗習慣允許,他甚至全身裸體。所以在節目裡,為了拍攝方便,為了自己保暖。他經常在節目裡,用草給自己做衣服、褲子,用厚木板做鞋。
和《荒野求生》不一樣的是,《單挑荒野》很多集都是讓埃德待在一塊區域,或者一個小島。生存十天,必須要通過自己勞動建設,就地取材搭建帳篷,自己想辦法獲取淡水,食物。必須要生活的舒適,才算挑戰完成。
說到食物。「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貝爾是不缺食物的,他不會放過任何獲得蛋白質的機會。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沒有一個他不能吃。
貝爾吃的食物,大家肯定想到的都是這些毛毛蟲一樣的噁心生物。不過有時貝爾的食物又和文明社會的一樣,而且取材於天然無汙染的綠色食品。
埃德不像貝爾這麼能吃,有時甚至會挑食,有時打不到獵物,餓上一兩天。有一集節目裡,他睡覺醒來,壓死了一隻老鼠。真的是守株待兔,睡覺待老鼠。不過自挑戰開始以來,還沒吃過東西的埃德,竟然選擇了不吃。這對貝爾來說簡直就是浪費食物。埃德只有在他餓瘋了的時候,才會吃這些他覺得噁心的東西
如果老天保佑的話,他甚至能打獵打到一隻羊。而一隻羊的分量,足夠支撐他一期節目的食物了。
對於節目的危險性。貝爾需要面對動物和環境兩方面的因素。他經常直接跳進有鯊魚聚集的海裡,走在有鱷魚出沒的河道裡。在雪地求生,又容易掉進冰縫中出不來。據他自己介紹,如果掉進去,就只能死在裡面了。
埃德受環境的危害很少,只要注意保暖就沒問題。他主要是防範動物的攻擊。在非洲大草原,誰在獅群中間。庇護所建在了河馬下水的地方,又和河馬有親密接觸。
對于貝爾和埃德,小編更喜歡埃德。他總是獨自生存,求生。十天裡沒有人對話,耐得住寂寞。他還有一個系列是荒島餘生,講述他自己到一個荒島,獨自生存60天的一部求生視頻。他面對淡水緊缺,食物匱乏的局面,幾次崩潰。最終還是熬過了60天,這種精神值得敬佩。
各位小夥伴又有怎樣的看法?歡迎評論,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