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荒野求生》大火,隨後很多網友認識了貝爾,這個「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被尊稱網友為「貝爺」。之後越來越多的生存探險類節目出現在了電視和電腦屏幕上,作為後起之秀,小編認為能和《荒野求生》相提並論的只有《單挑荒野》。在埃德開始挑戰荒野之前,他還完成了一項壯舉。用860天徒步走完了亞馬遜,並且創下了金氏世界紀錄:第一個走完亞馬遜全程的人。
《單挑荒野》和《荒野求生》是不同的。埃德開始挑戰不會帶工具,甚至不穿任何衣物。僅僅帶上攝像機,必要的抗生素,和衛星電話。由於埃德不帶生存工具,蕭索的荒野物資極其匱乏,埃德每期節目開始必然會有幾天挨餓,所以被網友調侃為「挨餓德」。埃德和貝爾一樣不挑食。不過一隻老鼠,幾隻蚱蜢,一些不知名的野菜,不足以填飽他的肚子。
貝爾的《荒野求生》往往是需要長途的跋涉,從無人區找到文明社會,獲得救援。埃德的《單挑荒野》則需要他在一座荒山,或者一個孤島,或是一片森林,獨自生存10天,而且要到他生存得很好才算是成功,否則生存繼續。
這次埃德來到了羅馬尼亞,偏僻的喀爾巴阡山脈。不同的是,埃德這次穿上了褲子。和往常一樣的開局,找了苔蘚當床墊,比平時睡泥地上柔軟多了。出乎意料的是,到了晚上開始瘋狂降溫,加上脫水導致的頭痛,埃德無法入睡,也不敢入睡。體溫過低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好在埃德有專業的應對措施,不停的走路,或是伏地挺身,來升高和保持體溫。所以第一晚他幾乎沒睡覺,常看求生節目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對貝爾和埃德來說都是常見的。
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打開一扇窗。一晚上的煎熬過後,埃德開始尋找好的棲息地。在途中,發現了一片藍莓林。雖說只夠塞牙縫的量,不過在飢腸轆轆的大清早,能有一頓,水果大餐,也能讓人精神振作。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了信心做起事情也是事半功倍,很快他的新帳篷就搭建好了。
野外生存能保持溫度的唯一方法就是生火。火不僅可以保溫,還可以煮熟食物。除了水果,在野外吃生的食物是不明智的選擇。火在晚上還可以抵禦野獸。在喀爾巴阡山脈,生活著六千多頭熊,埃德遇到他們其中一個的概率還是很大的。所以一堆篝火,在野外生存是必要的。
生火對於一個探險家來說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知道什麼植物適合用作火絨。埃德找了一些乾草,和一個鳥窩當作火絨。不過探險家也有失算的時候,嘗試了幾次都失敗告終。不過埃德意志還是很堅定的。他決定嘗試最後一次,這次看到了火焰,不過還是因為火絨不夠乾燥,很快就熄滅了。他經歷了開始鑽木取火的興奮,幾次失敗後的崩潰,再到後來大徹大悟的釋懷。他失敗了,但是他反省了原因,之後更是想出了解決方法。對後來成功生火起到了關鍵作用。
「挨餓德」也有自己扛不住飢餓的時候。外國人是不相信中醫能治病的,而這次「挨餓德」因為飢餓挑戰了一味中藥。埃德找到了一些大黃,大黃是會引起腹瀉的,由於太餓,埃德為了碳水化合物把大黃烤了一下也就吃了。而後埃德虛弱了,一直腹瀉,浪費了他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小編認為,至少是埃德,以後不敢小看中藥的效果了。
小編覺得,生存探險類的節目最好看的地方在於做陷阱捕獵。這一集埃德在他棲息地發現了鹿的蹤跡,於是做了陷阱捕鹿。如果成功捕到一隻鹿,他可以在荒野生存得舒適,絕對可以完成這次挑戰。不過對於鹿來說是不幸的。優勝略汰,適者生存的法則在自然界和文明社會都是共同存在的。
埃德這次可能是他在整部《單挑荒野》中,吃的最好的一次。用他的或來說「一隻小小的鹿,就改變了全局」。在即將完成挑戰的時候,他成功捕獲了一隻鹿。獨特的埃氏燒烤,加上野外就讀取材做的藍莓醬,以及樺樹皮和松針做的蠟燭,就湊成了這次燭光晚餐的全部材料。埃德這波操作,在下是服了。
埃德在大自然,經歷了寒冷的摧殘;生火時,一次次失敗的打擊;周圍潛伏著野獸的恐懼。苦盡甘來,最後換來了這頓燭光晚餐。在文明社會,只需要辛勤勞動獲得工資,就能輕鬆享用燭光晚餐。屠格涅夫說過:「只有嘗過苦的滋味才會更加珍惜甜。」在苦痛過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不過還要各位小夥伴珍惜。
小夥伴們對埃德的《單挑荒野》又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