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天空越是藍,可能臭氧濃度就越高。
文/本報記者 崔虹 圖/本報記者 李青
最近,明媚的陽光、蔚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成為省會的常客,朋友圈常常被藍天白雲刷屏,照片美得不要不要的。然而,空氣品質並非是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優質」,反而是多數時間處於二級「良」的狀態,偶爾甚至會「輕度汙染」,而這都是「臭氧」惹的禍。對此,環保專家表示,越是天氣晴朗、陽光強烈,臭氧汙染越容易加重,拉低空氣品質。
8月份20多天首要汙染物是「臭氧」
最近,省會天空顏值很高,常常抬頭就能看到藍天白雲,美得像一幅畫。只是,市民別太大意了,有時候天空越是藍,可能臭氧濃度就越高,空氣品質未必好。以8月27日為例,雖然天空依舊透亮,但當天省會空氣品質卻是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就是「臭氧8小時」。而臭氧就像是一個隱形的「殺手」,往往發生在風和日麗、天氣晴朗時,有很大的迷惑性。
市環保專家介紹,每年5月下旬以後,「臭氧8小時」成為空氣品質首要汙染物的現象便密集出現。而根據監測,今年7月份,27天首要汙染物是「臭氧8小時」,8月份中,22天首要汙染物是「臭氧8小時」(數據未審核)。「這是一種最易在氣溫高、光照好的季節裡出現的大氣汙染物。」市環保專家介紹,「臭氧8小時」是評價空氣中臭氧汙染水平的指標,它是一天中最大連續8小時臭氧濃度的平均值。因該指標超標而造成的空氣汙染,即是臭氧汙染。
其實,臭氧汙染並非省會的「特產」,近年來,臭氧已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的關鍵因素,而且呈現出區域性汙染特徵顯著、濃度逐年增長、夏季超標天數多的態勢。
有危害但不必過度擔心
據了解,臭氧通常存在於距離地面30公裡左右的高層大氣中,它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人類健康。但是,如果近地層的臭氧濃度升高,就會造成一系列對健康不利的影響。
醫學專家介紹,臭氧是一種氧化劑,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如果空氣中臭氧濃度過高,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病變,出現咳嗽、頭疼等症狀,以及對皮膚、眼睛、鼻黏膜產生刺激。
但市民也不必過度擔心臭氧對人體的傷害。臭氧具有不穩定性,一般是上午10點到下午三四點,尤其是午後的一兩點,一天裡最熱的時候,就是臭氧最「歡快」的時候,到傍晚時分逐漸降低。
專家提醒市民,如果天空特別藍,出門前最好查看一下空氣品質。儘量避開臭氧濃度過高的時間段外出,如果外出的話,儘量不要讓皮膚暴露在陽光下。當臭氧汙染發生時,老人、小孩和孕婦等最好留在室內,因為室內的臭氧水平通常要低於室外。
減少「前體物」排放防治臭氧汙染
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汙染天氣預警中心主任王曉利說,近年來,隨著我國大氣汙染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全國環境空氣品質逐年改善,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改善更為顯著。但與此同時,環境空氣中臭氧汙染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夏季空氣品質的首要汙染物,2019年河北省「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比2015年上了29.3%,是「十三五」期間唯一不降反升的汙染物。
王曉利介紹,成為空氣首要汙染物的臭氧處於對流層內,它並非來自直接汙染排放,而是由固定源(含燃燒過程如發電、冶煉、燒烤和非燃燒過程如建材、噴塗、裝修)、移動源(如小型轎車)和自然源(如森林植被)等排放到環境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適當的氣象條件(如高溫、低溼天氣)及紫外光照射下,經過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近地面臭氧是典型的二次汙染物。
市環保專家認為,臭氧汙染的防控工作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就現階段科研分析得出的臭氧汙染成因來看,長效措施要從減排入手。其中,控制氮氧化物和可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是重中之重。
近年來,省會強力開展臭氧汙染防治工作,大力推進醫藥製造、石油煉製、有機化工、木材加工、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VOCs深化治理工作;加大飯店餐飲、服裝乾洗、建築裝飾等生活源,以及加油站、儲油庫等油氣源的VOCs綜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