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救援人員將石灰推到排水溝中,與濃硫酸發生劇烈化學反應。 見習記者丁國彬 攝
6日,104國道長清區張夏鎮鳳凰莊路口發生濃硫酸洩漏事故後,當地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救援,目前濃硫酸已被掩埋,險情基本得到控制。崮雲湖街道辦事處負責人說,省市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評估事發區域輕度汙染。後續將如何處理?現場缺乏救援防護設備,救援中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一一揭秘。
問夜裡的事故為啥白天才實施救援?從定方案到等石灰中間花了幾個小時
事故發生在6日2:00。一過路市民報了警,他等交警趕赴現場後才離開,「當時大約3:00,交警到了以後,只負責處理交通事故,向兩個司機問話,沒看到交警處理濃硫酸。」但這名市民也承認,交警部門沒有能力單獨處理硫酸洩漏在情理之中。
6日9:00,長清下起小雨,隨著時間的推移,雨越來越大。事發地北側10公裡內,交警部門設置了至少兩處交通管制,疏散過往車輛。處置洩漏區域需佔用南往北方向的車道,過往車輛在事發地1000米內只能從北往南方向的雙車道內通行,加上天氣因素,現場曾一度擁堵。
一附近村民對處置過程心存疑惑:「事故不是夜裡發生的嗎?為什麼不在沒下雨而且車少的夜間實施救援?」
據悉,事故發生後,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和長清區委區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3:00多,消防趕到現場立即救人,並設置警戒區域,控制危化品的洩漏範圍。4:00左右,相關部門接到通知相繼趕往現場。4:30,在現場成立臨時指揮中心,並聯繫危化品處置專家,綜合多方面考慮,討論出合理的緊急處置方案:使用生石灰中和洩漏的濃硫酸,並用砂土進行覆蓋。而與此同時,公路部門工作人員負責現場檢查罐車的牌照和證據是否齊全合規;交警在現場負責疏導交通並想法聯繫到專業車輛對殘留濃硫酸進行倒灌。6:00多,石灰和砂土到達現場,隨後消防開始作業,因為被汙染面積大,再加上天氣原因,一直持續到14:30左右。
不過,也有專家不解:「為什麼要等多部門到達之後,再協商拿出解決方案呢?」他說,像濃硫酸洩漏這種突發事故,其實其他地方也發生過,一般情況下,第一方案就是使用生石灰去中和以及用砂土進行覆蓋。問為啥救援人員會受傷?缺少防化服等防護不知情情況下曾用水澆硫酸
本報曾報導,當天參與救援的民警因吸入酸霧,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灼傷,需到醫院做霧化治療。每名民警只有一個防PM2.5的口罩,並沒有專業的防護面具。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任皞教授表示,濃硫酸洩漏的情況下,在周邊活動如果只戴普通口罩,幾乎起不到多大的防護作用。
「救援產生的費用都由街辦承擔。我們買來的口罩,主要是因為時間緊,精力要用在救援上。防化服應該是專業的消防部門才有。」崮雲湖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孔先生說。
事實上,缺少的防護不只是民警。現場目擊者說,第一車生石灰被運來時,消防人員並沒穿防化服,他們用鐵鍬將石灰鏟到被濃硫酸汙染的排水溝內。附近十幾米範圍內有濃烈的刺激性氣味,濃硫酸與生石灰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產生熱量和大量水蒸氣。為儘快處理洩漏事故,恢復104國道暢通,崮雲湖街道辦事處聯繫到一輛鏟車,通過鏟車將大批石灰與砂土推進排水溝內。坐在鏟車和挖土車裡的工作人員距離酸霧最近,他們緊閉車門和窗戶,但沒有佩戴任何護具。
崮雲湖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孔先生還提到,夜裡消防員到現場以後,罐車司機慌亂中並沒說清楚是什麼洩漏,消防部門曾經用水澆過濃硫酸。而按照實驗室規定,切忌向濃硫酸中加水,因為會劇烈放熱,沸騰濺射,很危險。
問現場堆積的石灰和砂土如何處理?將對事故發生地進行監測但尚未公布明確方案
孔先生說當時調度石灰時,在專家的指導下,決定「調來越多石灰越好」。據悉,石灰過量也容易造成土地硬化。而後續如何處理這些堆積的石灰、砂土和被汙染的土壤,目前相關部門尚未公布明確方案。
7日,長清區應急辦相關負責人邢先生表示,事發時他正在脫產學習,得知情況後,趕到現場參與了部分救援工作,但具體情況不甚了解。
當晚,邢先生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時說,下一步長清區將對事故發生地空氣、水源和土壤安全進行監測,組織專業人員對現場做進一步清理,確保不出現新的環境汙染問題。
8日晚,記者從孔先生處獲悉,省市環保部門對事發地評估後,目前結果為輕度汙染。相關連結
危化品運輸需提高裝備水平
危險化學品主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腐蝕性的化學物品。常見的危險化學品有:苯、液化氣、汽油、甲醛、氨水、二氧化硫、硫化氫、農藥、液氯等。這些危險品會令人眼睛刺痛、流淚不止、頭暈噁心、胸悶和呼吸困難等,嚴重者可窒息死亡。
近幾年,各地多次發生危化品洩漏事故,還由此導致各種汙染。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張柱庭曾多次參與過危險品運輸的相關法律法規起草以及研討工作,他認為現有運輸裝備,特別是裝運危險品的罐子,很多是不合格的。「因此,要從源頭避免危化品危險事故,需要提高車輛和裝備的製造水平。」
一業內人士說,雖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對危險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及使用危險化學品和處置廢棄等環節做出了嚴格的規定。但由於管理主體涉及交通、民航、鐵路、公安、質監、安監等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在管理職能上存在嚴重交叉,形成多個部門都有權管但都管不好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