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是太陽系中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也是直接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根據專家研究,發現冥王星主要由巖石和冰塊組成,它的體積相對較小,僅是月球質量的1/6,即便如此,各國專家依舊對冥王星充滿了好奇感。直到2015年,美國向其派遣了新視野號探測器,人們才真正看清這顆行星的樣貌,同時從探測器上還發現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當人們將衛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放大後,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冥王星星體表面有著一個十分明顯類似於蝸牛一樣的東西,不斷的移動。
大圖模式
在19世紀,天文學家從理論上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在海王星發現不久後,天文學家注意到這顆行星的軌道受到了外圍天體引力的攝動,於是,天文學家開始搜索這顆神秘的X行星。經過幾十年的搜尋,直到1930天,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終於找到了語言中的X行星—冥王星。根據最初的估計,冥王星的大小接近於地球,所以它自然而然成為了第九大行星。
大圖模式
然而,冥王星離我們太遙遠,遠在50億公裡之外,地球上的天問望遠鏡根本看不清冥王星,即便是強大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也無能為力,那麼,冥王星究竟是怎樣的一顆天體?冥王星有多「可怕」呢?為了揭開冥王星的神秘面紗,美國太空人的新地平線號(又稱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啟程前往這個遙遠的世界,然而,在冥王星的發現的一幕,卻讓人感到後怕。
大圖模式
這張照片是新視野號近距離飛越冥王星的時候拍下的,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蝸牛的頭和外殼的形狀,以及它在背後留下的一條移動軌跡,不少外星愛好者甚至是科學家,都懷疑它是一個外星生物,但冥王星是位於古柏帶的矮行星,距離太陽最遠可以達到7億公裡,表面溫度長期處於零下200多度,究竟是什麼生物可以在這麼極端的惡劣環境下生存呢?
大圖模式
後來專家們仔細研究了冥王星的地質數據,目的要找到蝸牛的真正身份,他們很快就有了驚人的發現,原來冥王星的底殼,並非像科學家以前推測的那樣一片死寂,反而充滿了變化,冥王星的地表是由98%的固態氮組成,不過氮冰並不像我們平常看見的水冰那麼堅硬,它像流沙一樣結構非常鬆散,令他可以像液體般不斷流動。
大圖模式
在冥王星的地標形成一層氮冰海洋,由於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海洋下層的溫度比上層更高,溫度差異產生的對流,將下層收到加熱的氮冰推上表面,而表面卻冷卻了氮冰就會沉入海底、沉沒的狀態,然後破裂的位置被對流帶來的氮冰修復,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
大圖模式
而這個所謂的蝸牛,在它移動過地方都有明顯的痕跡,看樣子就像是刻意留下來的一樣,許多專家看到這類事件後都表示非常疑惑和後怕,因為他們根本無從得知這東西到底是什麼,或許是外星生命來訪過的痕跡,又或許是在冥王星中原本生存的生物留下的跡象,無論是哪種都對後續人類研究冥王星起著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
【來源:魅力大江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