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經濟戰「疫」錄:全國復工 百業待旺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 趙建華)2月10日轉眼即至,一拖再拖的復工終於到了。除了湖北,中國大陸30個省市區各行各業小心翼翼地開工。開工之前,所有行業都增加了三道工序:工作場所消毒,檢查僱員體溫,警惕外來人口和車輛。
人口持續流入,但各大城市仍舊保持「安靜」。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尚未出現春節前的車水馬龍、人滿為患。
在北京長安街,春節前40分鐘的車程今天只需要15分鐘。
在上海,公交車繼續運營,但春節前滿滿的一車人不見了蹤影。曾經人滿為患的地鐵車廂,如今六人一排的座位,最多只坐下四個人。許多人寧可選擇站立,也不願跟生人緊挨著坐。
廣州大街上的行人、車輛同樣稀稀拉拉。金融機構3日已經復工,一周後的今天客人略增。但僱主仍然謹慎,避免所有員工聚集在一起,能在家辦公就在家辦公。
復工,口罩是必需品。但很多藥店門口,「口罩無貨」的字眼依舊高掛。
「什麼時候才能買到口罩?」顧客遠遠站在藥店門外,焦急地詢問店員。
「下周可能有貨。」
「今天是周一,下周才有貨,那不是還要等至少7天嗎?」
店員無奈地笑了笑,轉身就回去了。
復工讓原本供應緊張的口罩更加緊俏。政府督促下,口罩產能持續提升。中國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陳達介紹,截至2月7日,全國口罩企業復工復產率達73%,其中醫用口罩產能利用率已達87%。
每隻口罩的生產時間,在中國只需半秒。但消費者買到之前,它需要一條完整的鏈條支撐,原材料、生產、銷售以及打通三者聯繫的物流。再加上解析、消毒,一隻口罩離開工廠流水線,送到消費者手上需要7天到半個月。
一切前提是,上下遊產業銜接順暢。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延期復工、產能滯後、流通停滯、需求疲軟、貨運物流風險,給部分企業帶來衝擊,尤其是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
中國工信部正在想辦法減輕企業負擔、降低生產成本、穩定人員就業、保障要素供給,幫助中小企業樹立信心、減少損失、渡過難關,有序復工復產。
除了春節期間繼續營業的中國郵政、順豐、京東、蘇寧,申通、中通、韻達、百世、德邦快遞等物流公司宣布,10日起陸續恢復服務網絡。但直到本月中旬,快遞業僅能恢復到正常產能的四成多。
人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千千萬萬的僱員離開各自的村子、社區返回工廠和城市,百業才能恢復生機。但在解除限制措施面前,各地政府仍然小心翼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