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載人「龍」飛船首飛延期
海洋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製的載人版「龍」飛船原定27日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卻因擔心觸發雷電在最後時刻取消。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當天攜夫人梅拉尼婭赴現場觀摩,晚些時候承諾30日再來觀摩試射。
【16分54秒】
路透社報導,27日的發射任務本應實現美國太空人9年來首次從本土進入太空這一「歷史性時刻」,卻在「獵鷹9」火箭原定發射時間前16分54秒終止。
指揮中心宣布任務取消時,火箭燃料已開始注入。53歲的道格·赫利和49歲的鮑勃·本肯已系好安全帶,在船艙座位上等候超過兩小時。兩名太空人隨後繼續等待,直到燃料清空、緊急逃生系統解除設置,才由身著黑西裝、戴口罩的工作人員護送,離開高約80米的發射臺,回到他們先前接受防疫隔離的設施。
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在任務取消後解釋,發射前「大氣中帶電粒子簡直太多了……其實並沒有出現雷雨之類天氣,但有人擔憂如果我們選擇發射,可能會觸發雷電」。
發射任務總指揮邁克·泰勒說天氣條件不符合多項發射規定,但沒有具體說明。
美聯社報導,太空人走向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臺時雷聲作響,進艙後不久,當地氣象部門發布龍捲風預警。擔任「龍」飛船指揮官的赫利說:「我們能看到窗戶上的雨滴,認為不管發生了什麼,都距離發射臺太近。」
法新社報導,火箭及其升空時產生的煙雲可能成為導體,在大氣帶電粒子濃度處於低水平時觸發雷電。美國阿波羅12號飛船升空後曾兩次遭雷擊,致部分非關鍵設備損毀,但依然完成任務。
【周末再來】
指揮中心宣布,定於30日再次發射。赫利說:「理解大家可能都有點失望……我們會再做一次,我想可能在周六。」
赫利2011年曾從同一座發射臺升空,完成美國造太空梭「謝幕演出」,此後美國太空人一直依賴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執行航天任務。按照原本計劃,赫利將與本肯同乘「龍」飛船飛行19小時、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並一直待到8月。
布裡登斯廷表達樂觀情緒,說航空航天局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起作出了「正確決定」,以人員安全為重。他說,臨時遭取消的任務相當於一次很有價值的「帶妝彩排」。
路透社和美聯社都注意到,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邁克·彭斯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一齊在指揮中心現場觀摩,給這場備受關注的發射任務執行者增添更多壓力。
美國航空航天局當天經由網絡直播火箭發射前籌備工作,吸引大約170萬人次觀看。
川普在27日任務取消後不久離開佛羅裡達州,隨後經由社交媒體「推特」宣布,他30日會再赴現場觀摩。
【特殊意義】
綜合多家媒體分析,這次發射任務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具有多重意義。
對馬斯克個人而言,任務如果成功,意味著他創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為首家完成載人航天任務的私營企業,企業研發的可回收火箭同時實現又一突破。
對美國整體而言,這項體現美國自主研發能力的任務如果成功,不僅意味著美國可擺脫對俄羅斯太空飛行器的依賴,也意味著美國航空航天局今後可把部分低地軌道任務「下放」給私營合作夥伴,從而集中更多資源完成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等遠程太空任務。(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版「龍」飛船(Dragon Crew caps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