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經常被用於做實驗居然是因為這個……

2020-12-05 中國科學技術館

嗨,人類朋友:

鼠年吉祥!我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名叫「小白」,是小鼠家族的一員,很榮幸人類授予我「首席實驗動物獎」。

雖然你們用「賊眉鼠眼」調侃一些同胞,或是把嘗試新事物的人稱為「小白鼠」。但這都不影響小鼠在你們心中的地位。2020年到來之際,你們毫不吝惜地給我們榮譽。

眾所周知,很多實驗室裡都有我們小鼠上躥下跳的身影。確實,在目前的實驗動物中,小鼠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所以,領取「首席實驗動物獎」不是我的榮耀,而是整個小鼠家族的高光時刻。

我們小鼠家族很龐大。目前世界上除基因工程小鼠資源外的實驗小鼠品系已超過1000多個,而基因工程小鼠已超過10000多品系。我們已擁有大量的近交系、突變系和封閉群。

很久之前,我有一個困惑:小鼠什麼時候成為科學家的實驗動物?

原來,小鼠來源於野生鼷(xī)鼠,從17世紀開始用於解剖學研究及動物實驗。

20世紀初,我們被廣泛用於遺傳學、發生學和腫瘤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據說,世界上第一個近交系小鼠是1909年採用近親繁育方法培育而成的DBA小鼠。1913年,研究人員又培育出白化小鼠,即目前被廣泛使用的BALB/c小鼠(俗稱「小白鼠」)。「小白」我就是BALB/c小鼠的典型代表哦!

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小鼠特別適合做實驗動物呢?

這裡的原因實在太多了。

首先,我們體型小,在哺乳動物中像我們這樣小的體型很少。體型小,當然就方便實驗操作。你想想,要是用大象做實驗,得需要多大的實驗室啊。要是用幾百頭大象做實驗,更是無法想像。

而且,我們小鼠性情溫順,易於抓捕,一般不會咬人,方便飼養管理,科學家容易控制。要是用獅子老虎做實驗動物,一個不小心就成了它們的腹中之物。

其次,我們對外來刺激很敏感。對於多種毒素和病原體具有易感性,如百萬分之一的破傷風毒素能使一隻小鼠死亡,這是其他實驗動物不能比的,所以我們常用於安全評價和毒性試驗。我們對致癌物質也很敏感,自發性腫瘤多,適合用於腫瘤學研究。

再者,我們能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動物。也就是說,科學家可根據實驗要求選擇不同品系或同胎小鼠做實驗,也可選擇同一品種(或品系)、同年齡、同體重、同性別的小鼠做實驗,由於動物遺傳均一,個體差異小,實驗結果精確可靠。

當然啦,好的實驗要對實驗動物的品種進行嚴格控制。我們純系小鼠的培育方法經過百年探索已經形成固定流程,培育出的小鼠幾乎完全沒有個體差異(生理上)。而在一般的自然種群中,同種動物間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儘管外表相同)。

還有一個原因,說來怪不好意思。我們小鼠性成熟早,生產繁殖很快,繁殖能力強。

通俗來講,就是特能「生」。一次排卵10-23個(視品種而定),每胎產仔數為8-15隻,一年產仔胎數6-10胎,屬全年、多發情性動物,生育期為一年。

我們能生,對做科學實驗有什麼好處呢?

許多實驗需要統計學分析,這就要求數量充足的實驗動物,比如免疫、遺傳和藥物研發相關實驗。

另外,我們的基因也很有優勢。2003年,實驗小鼠基因組DNA測序完成,在我們身上的3萬-4萬個基因中,已被證實有90%左右的基因與你們人類高度相似。一些醫學的科研和臨床實驗都是用我們小白鼠完成,人類很多頑疾可以在我們身上找到相似性狀。

有人問,怎麼不選擇跟人類更近似的猩猩呢?的確,很多實驗用猩猩等動物做最好,但使用猩猩太昂貴啦。而且,許多實驗(如認知類實驗)結束後要將動物殺死,來檢查其內部變化。這種大型哺乳動物受動物保護協會保護,不像我們小鼠沒爹疼沒娘愛。

最後,這與一個著名的實驗理念有關。1959年,動物學家W.M.S.Russell和微生物學家R.L.Burch發表了《仁慈實驗技術原理》,提出以「減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優化(Refinement)」,即3R理論。這個理論強調,實驗時以低等動物替代高等動物,或用小動物替代大動物。我們小鼠作為幼小的低等動物,為人類科學事業挺身而出。

我想,上述原因,也是評委選我們為「首席實驗動物」的重要依據吧!

大家一定也好奇,我們小鼠可以用於哪些實驗呢?

快點拿個小本本記下:小鼠可以用於藥物評價和毒性試驗、微生物和寄生蟲病學研究、腫瘤學的研究、遺傳病和遺傳學研究、計劃生育研究、老年病學研究、放射學研究、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研究等。

當然,不要迷信哥,哥只是個傳說。有些實驗,我們真沒能力參與。一些實驗周期較長(比如需要幾十年才能看到結果)就不能用我們小鼠做實驗。因為我們壽命短,只有2-3年,心有餘而命不足。我們也不會參與那些特異性較強的疫病研究,例如藍耳病的最佳實驗動物是豬,禽流感則要用雞。

所以,根據研究課題來選擇實驗動物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能因為我們小鼠幼小、可愛、好欺負就一直拿我們開刀哦!

還想強調一點,做實驗用的小鼠不只有白色!「小白」在實驗室裡還有很多兄弟姐妹,它們有灰色、棕色、黃色、黑色等。

如野生毛色小鼠有C3H、CBA/N等;黑色小鼠有C57BL/6、C57BL/10、C58品系等;灰色小鼠有C57L、DBA/2品系等;白色小鼠有A、AKR、BALB/c、RF、SWR等品系。

所以,下次說一個人像試驗品,除了說TA是「小白鼠」,還可以說TA是「小灰鼠」「小黑鼠」「小黃鼠」呢!

我知道,有些人不忍心在實驗結束後把我們弄死。我們也不想離開世界,但鼠各有命。就像2019年站在這個舞臺上的豬大哥一樣,生下來註定與屠宰場結緣。我們小鼠,生而擔負為科學獻身的使命。

所以,人類闊步向前時,不要忘記我們這些小動物。

新的一年還有更多新實驗,希望你們用好手中的科學武器,遵守科學倫理,為人類、為地球家園做出更大貢獻。謝謝!

小白

二〇二〇年大年初六

本文來自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小白鼠經常被用於做實驗居然是因為這個,小編都臉紅了……
    2003年,實驗小鼠基因組DNA測序完成,在我們身上的3萬-4萬個基因中,已被證實有90%左右的基因與你們人類高度相似。一些醫學的科研和臨床實驗都是用我們小白鼠完成,人類很多頑疾可以在我們身上找到相似性狀。有人問,怎麼不選擇跟人類更近似的猩猩呢?的確,很多實驗用猩猩等動物做最好,但使用猩猩太昂貴啦。
  • 為什麼科學家總是拿小白鼠做實驗,它到底特殊在哪?
    正因為小白鼠經常被用來做實驗,人們也常拿它比喻勇於嘗試新事物的人。但這個比喻其實暗含了弱小、犧牲之義,並不是一個很正面的比喻。可見,小白鼠實在太慘了,不僅要替買家負重前行,還得不到五星好評。小編實在看不下去了,決心來為小白鼠正名,同時,也跟大家分享小白鼠為什麼會被授予&34;?
  • 可憐了,為什麼小白鼠經常被拿來做實驗,其他動物不可以嗎?
    相信很多人都解剖過小動物,特別是醫學院的學生,解剖或者做實驗的時候第一個選擇的就是小白鼠,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小白鼠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做什麼實驗都要考慮小白鼠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其他很多動物都可以用來做實驗,但是小白鼠卻是最便宜的一種,實驗的結果本來就是未知的,如果一直都是那那些價格高的動物做實驗花費肯定是更高的,所以很多人都會優先考慮小白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小白鼠的基因是除了大猩猩之外最接近人類的,用小白鼠做實驗然後觀察白鼠的反應就能夠推測出人類的大致反應了,這種實驗結果的數據就更接近準確性了。
  • 為什麼總要用小白鼠做實驗,難道其他動物不行嗎?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變種,在現代各種科學實驗當中,小白鼠經常被當做各種實驗對象來研究。那麼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非要使用小白鼠呢,難道其他動物不行嗎?其實不只是小白鼠,包括小白鼠在內,有很多動物都被當作研究對象了,例如猴子、猩猩、狗、甚至是豬。不過既然是做實驗,肯定是要花錢了,那麼一隻小白鼠要花多少錢呢?答案15塊錢左右。一頭小豬要多少錢呢?我估計怎麼也得七百塊左右吧,所以從成本上來說的話,小白鼠是其中成本最低的。
  • 為什麼做實驗非要用小白鼠? 用其他動物不行嗎
    醫學專業的小夥伴肯定都有做過活體解剖實驗用魚做實驗的動物通常都是小白鼠,而平常我們幫朋友品嘗某款新做的食品也經常會以小白鼠自稱,小白鼠似乎已經成為了專門用於做實驗的必備動物了,那麼為什麼做實驗非要用小白鼠,難道用其他動物不行嗎!
  • 做實驗為什麼要用小白鼠? 其他動物不可以嗎?
    做實驗為什麼要用小白鼠? 其他動物不可以嗎?時間:2016-06-02 10:23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做實驗為什麼要用小白鼠? 其他動物不可以嗎? 如果有人被試驗做了什麼事情,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拿我當小白鼠嗎,小白鼠好像成了試驗品的代名詞。
  • 科學家拿小白鼠做實驗,但是小白鼠也是生命,這樣做好嗎?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早在20世紀的40年代,小白鼠就被引入了我國的實驗室中,其目的就是實驗對象。小白鼠用來做實驗是比較廉價的,一隻小白鼠的價格也就幾十元。一隻小白鼠每胎可以生十幾隻老鼠,更誇張的是一年可以生7-10胎,也就是說一隻小白鼠一年能繁殖上百隻的小老鼠。
  • 為什麼科研大都會拿小白鼠做實驗,而不是其他動物?
    小白鼠是我們常聽卻不常見的一種動物,而且一旦提起小白鼠,我們就不免跟「實驗」聯繫到一起。事實上上,小白鼠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主要的用途就是當作實驗對象,而且通常是用在醫學實驗上。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用小白鼠做實驗,而不是其他的動物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做實驗為什麼要用小白鼠,而不選其他的生物?西瓜視頻帶你揭秘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劇裡看到,人們做實驗的時候用小白鼠來實驗,而且現在一般人被用作實驗的時候也會被形容成小白鼠,比如你不會做飯,但是現在你想做一頓飯試試,並且想讓你的朋友嘗一嘗,那麼這個時候,你的朋友就成了一個小白鼠,不過,為什麼總是會用小白鼠來做人類實驗的對象呢?
  • 科學家總是用「小白鼠」做實驗,難道是因為成本低?看完才懂了
    科學家總是用「小白鼠」做實驗,難道是因為成本低?12:31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科學家總是用「小白鼠
  • 為什麼做實驗都要用小白鼠,而不用和人更相似的靈長類動物呢?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小白鼠,探索其中隱藏的奧秘吧。小白鼠是實驗室經常用到的實驗動物,觀察某種藥物的作用,以及研發新藥時幾乎都會用到它們。那麼小白鼠有什麼特殊之處?為什麼做實驗都要用到它們呢?地球上的生物種類如此豐富,又能不能找到它們的替代品呢?
  • 為何科學家大多用小白鼠做實驗,而不用靈長類動物?
    即使是高中或者大學裡面的生物課,很多實驗對象也都是小白鼠,可以說,大大小小的實驗中,幾乎試驗品和犧牲品都是小白鼠,那麼,為何科學家們一定要選擇小白鼠做實驗,而不選擇與人類更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特別是被稱作人類近親的黑猩猩呢?科學家給出了幾個原因。
  • 為何科學家總要拿小白鼠做實驗?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我們人類的進步都是離不開科學的,然而科學的進步都是通過實驗完成的。就比如說我們要研究新藥功效還有各種疫苗等等,這些都是要通過無數次的實驗完成才能投入使用的。那麼問題來了,每一次的實驗都是用什麼來做試驗呢,都是人類第一個嘗試嗎?
  • 為什麼小白鼠適合用來做實驗?換成其他動物,會發生什麼?
    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動不動就拿出小白鼠,而且只拿小白鼠,沒有看到其他的動物做實驗對象。那麼小白鼠到底有什麼特殊功能,如此深受做實驗人的喜愛呢?剛剛我從西瓜視頻創作人「這知識好冷」的視頻中看到了小白鼠適合做試驗的原因。
  • 為什麼人類喜歡用小白鼠做實驗,別的顏色的老鼠不行嗎?
    醫學專業的夥伴們,肯定做過活體解剖實驗,這種做實驗的對象就是小白鼠。而且科學家都喜歡用小白鼠做實驗,別的顏色的老鼠還沒有,這是因為什麼呢? 首先,別的老鼠沒有小白鼠溫順,老鼠身上帶有的細菌很多,不乾淨,而且攻擊性強,做實驗的時候可能會被咬到
  • 做實驗時,為什麼通常都是用小白鼠?它有什麼特殊之處?
    小編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並且覺得生活中替人們負重前行的不僅僅只有人類,還有一些動物也在為人們負重前行,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想到狗狗,畢竟狗狗是一種對人們生活有著非常大幫助的存在,但是小編想說的是除了狗狗之外,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被很多人忽視的動物,它可以說真的是為人類進行科學研究做出了很多的貢獻,這種動物便是小白鼠。
  • 老鼠上千種,為什麼科學家非要拿「小白鼠」做實驗?看完恍然大悟!
    老鼠上千種,為什麼科學家非要拿「小白鼠」做實驗?看完恍然大悟! 科學家們在做實驗時,難免會需要一些活的生物來測試效果,而小白鼠就成了最好的選擇,為什麼老鼠有多種不同的種類,科學家非要拿小白鼠來做實驗呢?看完恍然大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老鼠上千種,為什麼科學家非要拿「小白鼠」做實驗?看完恍然大悟
    老鼠上千種,為什麼科學家非要拿「小白鼠」做實驗?看完恍然大悟!科學家們在做實驗時,難免會需要一些活的生物來測試效果,而小白鼠就成了最好的選擇,為什麼老鼠有多種不同的種類,科學家非要拿小白鼠來做實驗呢?看完恍然大悟!
  • 為什麼專家做實驗時,用的都是小白鼠?其中暗藏幾大秘密!
    為什麼專家們做實驗的時候,用的都是小白鼠呢?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今天就和大家討論討論這其中的秘密。第一個理由很簡單!專家們做的研究大多數都是醫學研究,致力於解決人類疾病。而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類的差不多,所以用小白鼠來做實驗對象是再合適不過了,這樣可以防止過大的實驗偏差。第二個理由很現實!任何實驗都需要數據的支持,而作為實驗的對象,自然也就會要求數量充足,否則可能會導致實驗數據的不準確。而小白鼠的養殖條件要求較為簡單,這樣一來就能夠節約一定的研究成本(時間和金錢成本)。
  • 用小白鼠做轉基因研究並不嚴謹
    在此,暫且不論實驗結論正確與否,科學家評論是否客觀,但僅從實驗鼠所屬品系短命易患癌來看,還是要在實驗被重複幾次後才能確定結論,以消除誤差。大鼠被首先用於營養學實驗,後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中。大鼠因適應力較強,容易飼養,且對外界刺激反映敏感等特點,常被選作生物醫學研究的實驗哺乳動物,僅次於小鼠,約佔總用量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