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雕鴞
編輯:冷小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冷熱軍事史(ID:militaryhistory) 。
在著名射擊遊戲「使命召喚」系列中,手持自動步槍的主角身上經常攜帶超過200發子彈,不論怎麼打好像都打不完,這也是該遊戲被許多退役老兵和軍事愛好者所詬病的一點。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現實中,各國士兵身上都帶著多少子彈呢?
美軍的基數彈藥
各國士兵攜帶多少彈藥並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但各國基本都制定了適合自身情況的彈藥基本攜載量,用更通俗的說法叫「彈藥基數」。 美國陸軍規定明確指出,在攜帶M4或M16步槍時,美軍士兵攜帶的彈藥基數為6+1個彈匣,也就是210發子彈。
▲ 北約標準5.56mm彈藥
曾經在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擔任戰鬥醫療兵的大衛•安德森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規矩就是用來破壞的」,所謂的彈藥基數只是一個參考數據而非鐵則,每一個士兵都可以根據指揮官的要求或者自己的能力來考慮攜帶多少彈藥。
安德森指出,他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進行派駐,有一次,他的排長要求他攜帶9個彈匣(270發子彈),而M249機槍手則被要求攜帶至少800發子彈。那是一場高強度的戰鬥巡邏任務,因此他們不得不攜帶更多的彈藥,以保證小隊的火力持續性。
威廉•裡德爾指出,一個士兵上戰場攜帶多少彈藥,應該是根據不同的情況隨時進行調整的。正如此前所說的案例,假如一支戰鬥隊伍要進入敵方控制區域進行長時間的戰鬥巡邏或者高強度的防禦作戰,那麼更大的彈藥攜帶數量就是必需的。
▲ 阿富汗戰爭中的美軍
但是,如果是進行短途的、低烈度的巡邏或作戰,或者是長距離的偵察任務,那麼就沒有必要攜帶更多的彈藥,而是背負更多更關鍵的設備,如電臺、衛星電話乃至炸藥等等。
更少的彈藥雖然會帶來更好的戰場機動性和裝備多樣性,但如果陷入了正面交火中,彈藥少的劣勢會一下子突顯出來。
在美軍紅翼行動中,四名海豹突擊隊隊員並沒有攜帶足夠的彈藥,結果陷入了塔利班的重圍。在彈藥幾乎打光的情況下,三名海豹隊員死亡,僅有一人在阿富汗當地村民的幫助下逃出生天。可見,帶多少彈藥是一個非常值得斟酌的問題。帶多了可能會拖慢隊伍前進速度,帶少了又會導致在正面交火中失利。
▲ 特種部隊往往攜帶不多的彈藥
要命的重量
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託馬斯•萊萬多夫斯基表示,對於絕大多數步槍手來說,帶多少子彈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往往不是「我需要多少」,而是「我能帶多少」。而與這一指標直接相關的,就是彈藥的重量。
一枚5.56×45mm M855北約標準小口徑步槍彈僅重12.31克,但一個裝滿5.56子彈的30發標準彈匣重量達到了1.08磅(約合490克),如果同時攜帶7個彈匣,那麼彈藥負重將超過3.4公斤。這3.4公斤「看上去不多」,但任何有過徒步登山經驗的人都知道,身上每多攜帶一公斤的負重,在長距離行進中造成的體力消耗就會有多大的提升。
美國人在制定出210發的彈藥基數標準之前,曾經有過「彈藥負重十公斤」的說法。在當時,由於小口徑全自動武器剛剛開始流行,導致許多美國大兵非常喜歡「潑水」式射擊,以至於四五個彈匣還不夠他們打一陣子的。在這種情況下,不知道是哪個人才率先在自己的攜行具和腰帶上掛滿了31個彈匣,重量達到了驚人的21.9磅(約9.2公斤)。
事實上,這種行為並不多見,並且具有極大的時代局限性。在M16大行其道的時期,美軍的單兵裝備還不如現在那麼沉重。在當時,帶有防彈板的防彈背心還沒出現,大量使用的是能夠掛載許多彈藥卻沒有防護效果的各類胸掛和攜行具,而且當時美軍也沒有普及單兵電臺、夜視儀、步槍光學瞄準具等用品。
但現在,一名美軍士兵的平均負重超過30公斤,機槍手的最高負重達到了58公斤(包括重10.5公斤的武器和11.2公斤的彈藥)。在這種情況下,再攜帶更多的彈藥無異於自殺。
▲ 全副武裝的美軍
不愛大重量的中國特種部隊
出人意料的是,中國軍隊和歐美軍隊的彈藥基數數字非常接近——大部分歐美國家軍隊的彈藥基數都是210發,而中國解放軍則是200發——可見,這個數量級的彈藥的確是最「通用」也最人性化的。
中國的特種兵也不喜歡攜帶更多的彈藥,但理由卻比較獨特。 由於中國使用的戰術攜行具設計上較為落後,在穿戴、負重舒適性上落後於西方特種部隊的模塊化戰術背心,因此掛載更多的彈藥會讓一些戰術動作變得遲鈍,穿戴感受也較為惡劣。
不過,中國已經開始了新一代單兵裝具的更新換代工作,但新一代戰術背心能不能解決掉穿戴舒適性和負重性能的問題,還得看實際使用的情況。
▲ 在彈藥基數方面,解放軍與美俄差距不大
鐵血硬漢俄羅斯
軍隊中,攜帶彈藥最多的士兵莫過於機槍手。而對於能夠一邊移動一邊打PKM機槍的俄羅斯人來說,強壯的體格使得他們能夠攜帶更多的彈藥。
俄羅斯「信號旗」特種部隊服役的哈爾斯基曾向記者介紹:他曾一個人攜帶4個100發的彈鼓、背包裡裝著的備用彈鏈上裝了足足200發子彈。換言之,他一個人身上攜帶的子彈重量就超過了13公斤,如果再加上一挺7.5公斤重的PKM機槍,他身上的負重可想而知道。
▲ 俄軍機槍手
樹一幟以色列
以色列國防軍機槍手皮裡茲則表示,他在使用內格夫輕機槍時,標準裝備是四個150發的彈鼓、兩條80發彈鏈以及一條30發曳光彈鏈。雖然在重量上比俄羅斯的更重,不過他表示,他會將一部分的彈藥交給他的隊友來幫忙攜帶,不可否認的是,在現代軍隊中,這種協作是一種更具有效率的方法。
以色列步兵的傳統就很有意思了。雖然以色列也使用M4系列步槍,也使用標準的30發彈匣,但是,以色列步兵的彈匣內永遠只有29發子彈而非30發子彈。皮裡茲表示,從他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彈匣裝滿會對彈簧造成更大的壓力,為了延長其使用期限,因此大家不約而同地只裝29發子彈。
但還有更奇怪的說法認為,以色列資源稀少,彈藥寶貴,因此以色列國防軍士兵選擇靠每個彈匣只裝29發子彈來「節省國家資源」。無論是哪種說法,都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在一些奇怪的細節上非常用心……就是不知道實際上有沒有用。
▲ 以色列國防軍
士兵的生命
如果說武器就像是士兵的生命,那麼配套的彈藥就像是氧氣一般不可或缺。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攜帶多少彈藥不僅與他所執行的任務、面臨的戰場環境息息相關,同樣也和他的身體素質、使用的單兵裝具乃至所在部隊的命令和傳統有關。
不過話又說回來,遊戲和電影中那樣帶著幾百發子彈和一大堆道具還活蹦亂跳、上山下海的超級英雄,在現實中並不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