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能夠在一個領域做到頂尖已經非常不容易,可是像馬斯克這樣同時顛覆運輸、能源以及航天等幾個行業的人幾乎沒有第二個。是,他的確是個百年不遇的天才。但是他出色的學習能力才是關鍵。而他的那些學習並沒有那麼的高不可攀,只要你做到這兩點,你也能學得更快。原文作者是Jake Daghe,標題為:Elon Musk’s 2 Rules For Learning Anything Faster
學習是普通創業者溝通過度但運用不足的工具之一。
人人都在討論學習方法,但是很少有人能找到在信息和應用類別裡面真正帶來淨利的,現實可靠的技術。
埃隆· 馬斯克通過學習技巧突破了這一障礙,他的這種學習技巧不僅僅取得過成功,而且是一次接一次的成功。
可以說,馬斯克已經通過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習而成為了一名顛覆者。他和他的公司已經變革了包括運輸業、能源業和航天業在內的多個行業。
他最近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他為生物技術公司Neuralink制訂的計劃進展非常順利,這暗示著也許在未來幾年之內他又要把手伸向另一個領域。
是,馬斯克是個百年不遇的天才。也許跟尼古拉·特斯拉、艾伯特·愛因斯坦、艾薩克·牛頓處於同一水平上。他看待問題的方式跟普通的創業者不一樣。
當然,他博覽群書。他跟頂級的思想家一起工作。他有著天文數字一般的資金可以投入到他每一次的異想天開。但這些並不是造就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學習者的原因。
他的學習方法並沒有那麼的高不可攀。實際上,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效仿他關於如何學得更快的兩條原則,包括你在內,學什麼都行。
如果願意,你也可以成為一名火箭科學家。以下就是做法。
在學習方面,馬斯克很快就注意到,其實大多數人可以學到東西都要比目前自己知道的多,他相信這一點。
馬斯克聲稱,普通創業者往往不去突破自己認知的極限,而是想去學超過自己當前能力的東西。或者,就像他進一步澄清的那樣,他們不知道怎麼去概括自己的信息,從而獲得進一步的啟示。
在一場在Reddit上進行的對話中,馬斯克討論了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所使用的結構:
「一點建議:把知識看作是一棵語義樹很重要——在進入葉子/細節或者之前,先確保自己理解了基本原理,也就是這顆樹的樹幹和大的樹枝,然後再深入到樹葉/細節,否則的話,那些樹葉和和細節將會無處棲身」
由此,我們看到了埃隆· 馬斯克的第一條學習原則:
實際上這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它可以幫助普通創業者理解這一點:在重要性方面,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一樣的。
在學習方面,掛在樹枝上的東西跟構成樹幹根基的東西之間是有區別的。
這就是外圍與中心之別。
馬斯克非常了解自己所進入的行業的核心是什麼。
他會從這裡開始,確保自己在進入細枝末節之前,先要儘可能地了解清楚「樹幹」。
但我們很多人恰恰相反。我們給自己塞了太多的外圍事實,但卻從來都沒有充分理解它們是怎麼連接回樹幹的,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連。這種面向外由外及裡的方法導致我們很多人的大腦被塞滿了錯誤的認知,最終導致知識的無關緊要。
那不是學習。那是填鴨。
這種學法的結果是這樣一棵樹,枝繁葉茂,但樹幹只有牙籤那麼細,當我們還想往大腦塞點新想法或思想時,樹幹隨時都有可能折斷。
如果你想更快地學習任何東西,就得從構成樹幹的材料開始。一開始可能會學得慢一點,但是如果沒有健碩的樹幹,你就沒有基礎來支撐任何額外的學習和技能。
埃隆· 馬斯克的學習策略的出色未必就是他理解核心概念的能力。
一代代的創業者早已牢牢地掌握了核心宗旨和原則。
馬斯克的才華來自他的第二條學習原則,他之所以能夠跨多個行業種出一顆顆樹大根深、枝繁葉茂的智慧樹,正是因為此。
馬斯克就是這樣似乎在一夜之間跨界變革了多個行業的。
他先從結實的樹根和密密麻麻的樹幹開始,然後慢慢拓展自己的知識,再把樹枝和樹葉跟其他樹木的樹枝和樹葉連接在一起。
馬斯克從來都不會隨意地學習任何一條信息。他攝取的每一樣東西都會跟更深層次、更堅實的基礎建立起聯繫。
但今天大多數的學習者都不是園丁,而是木棍收藏家。我們只是東逛西逛,這裡撿一點,那裡又撿一點,直到手臂抱滿了木棍。
木棍多了會怎樣?只要周圍有一堆木棍,我們自然會做一件事情,燒掉。
我們以為那把火燒得有多大就相當於自己學得有多少。但是,我們慢慢才意識到,埃隆· 馬斯克個整個學習結構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那把火過後的灰燼。
馬斯克在肥沃的土壤上種樹,種出了厚實豐富的學習中心。
你一樣也可以做到,只需要接受他的兩條原則。先把樹幹打紮實,然後不知疲倦地建立關聯。
就像任何新系統一樣,你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掌握。實際上,說不定還會覺得自己的學習速度比以前還慢。沒關係。你所做的實際上是為指數式增長奠定基礎。
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經說過:「如果你的行動總是一成不變,你得到的結果也總是一成不變。」
任何東西如果你想學得更快,那就試試馬斯克的方法。最後你成為火箭科學家的速度也許要比你之前認為的要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