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5月30日,埃隆•馬斯克旗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發射了載人龍飛船,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這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也是航天史上首次由私營企業完成載人航天任務。
很多人把埃隆·馬斯克的成功歸因於他異於常人的工作理念(平均每周工作85個小時),或者他對未來有顛覆現實的想像力,以及他難以置信的韌性。
然而這些特質其實都不足以讓埃隆·馬斯克成為如此傑出的人,很多人同樣具備以上這些特質。作者Michael Simmons注意到了一個被許多人忽視的重點:埃隆·馬斯克是跨領域學習的專家型通才。
未來定義自己與其他人差別的,主要就是「學習能力」,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習能力讓馬斯克在四十多歲時就創建了四家價值數十億的企業,而且是在軟體、能源、交通以及航天航空這四個不同的領域?以下,請閱讀。
傳統觀點認為,為了成為頂級人才,我們應該專注於一個領域:「成熟一點。專注一個領域」、「不要什麼都了解,什麼都不精通」,這些話隱含的假設是如果你學習多個領域,就只能學到一些表面的知識,無法做到精通。
埃隆·馬斯克卻反其道而行之。他的專業知識覆蓋了火箭科學、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慧、太陽動力能源等領域。
諸如埃隆·馬斯克的這類人被稱之為「專家型通才」,他們有以下的四個特徵:
● 每周至少花5小時學習新知識
● 在各個不同領域廣泛學習
● 了解領域間相通的深層原則
● 將這些原則運用到他們的核心專業中
基於我對埃隆·馬斯克人生的梳理、以及閱讀了大量與學習和專長相關的學術文獻,我十分確定:為了增加我們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概率,我們都必須跨領域學習。由於大多數人只聚焦於單一領域,跨領域學習提供了信息優勢(從而也提供了創新優勢)。
通過對歷史上最重要的科學家進行最全面的研究,20位科學家中有15位是專家型通才。此外,世界上最大的五家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沃倫·巴菲特、拉裡·佩奇和傑夫·貝佐斯——都是專家型通才。
當你學到一個新領域,你就得到了自己所在領域中的其他人不熟悉的知識,從而你就有能力做出其他人做不到的組合及創新。
例如,如果你身處科技行業,其他人只是閱讀科技類刊物,但是你還掌握許多生物學知識,那麼你就可能想出一些別人想不到的點子,如果你在生物行業,但是你同時還了解人工智慧,那麼你將比其他只懂生物的人更具備信息優勢。
儘管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去做的人其實寥寥無幾。
據埃隆·馬斯克的弟弟金巴爾·馬斯克說,從少年時期開始,埃隆·馬斯克每天會閱讀2本不同學科的書。相較而言,如果你一個月讀一本書,埃隆·馬斯克的閱讀量則是你的60倍。
起初,埃隆·馬斯克的閱讀範圍包括科幻小說、哲學、宗教、編程,以及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的傳記。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閱讀和職業興趣擴展到物理、工程、產品設計、商業、科技和能源。這種求知慾使他接觸到各種各樣不同領域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他在學校裡未必接觸過。
埃隆·馬斯克還擅長一種非常特殊的學習方式,而大多數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遷移式學習。
埃隆·馬斯克是把我們在一個領域中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另一個領域。它可以是把我們在學校或書中學到的核心知識應用到「現實世界」中;也可以是把我們在一個行業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另一個行業。
這就是埃隆·馬斯克不同於常人的地方。他在一些訪談中曾談到過,自己有一個獨特的兩步法來培養遷移式學習。
第一步:知識解構為基本原理
在2015年Reddit AMA上的某問答互動中,埃隆·馬斯克向網友簡單解釋了自己是如何快速掌握大量知識的:把知識看作是一棵語義樹——確保你理解基本原理,正如樹幹和大的分枝,再尋求樹葉/細節,否則它們將無處掛靠。
研究表明,將你的知識轉化為更深層、更抽象的基本原則有助於學習的轉移。研究還表明,有一種方法尤其能幫助人們憑直覺感知基本原理。這種方法被稱之為「案例對照」。
下圖展現了案例對照的方法:假設你想理解字母「A」,擺在你面前的有兩個選擇。第一種方式是在不同情景下對比A的變化(觀察對照案例),第二種方法是通過大量重複練習去加深對於同一種A的印象(觀察相同案例)。
儘管這兩種方法都能幫你理解字母「A」,但很顯然,第一種觀察對照案例的方法效率更高。當你在觀察這些豐富的案例中能夠辨別字母「A」的基本形態,你也就熟練掌握了A並對此產生了新的理解。
當我們學習任何東西時,通過觀察大量不同的案例,我們開始憑直覺知道什麼是本質的,甚至形成我們自己獨特的解讀方式。
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意味著什麼?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時,我們不應該只採用一種方法或最佳實踐。我們應該探索許多不同的方法,解構每一種方法,然後比較和對比它們。這將幫助我們發現一件事物的基本原則。
第二步:將基本原理在新領域重構
埃隆·馬斯克學習轉移過程的第二步是:將他在人工智慧、科技、物理和工程中所學的核心基本原理在不同的領域重新構建:
在航空領域致力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創立;
在汽車領域致力於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Tesla的發明;
在火車領域致力於Hyperloop的設計;
在科技領域致力於可與大腦交互的神經帶Neural Lace的發明......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世界上類比推理的頂級思想家之一的Keith Holyoak建議:人們應該常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它讓我想到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會讓我想到它?」
通過不斷地觀察你周圍的物體和你閱讀的材料,並問自己這兩個問題,你將在大腦中鍛鍊到那些幫助你打破傳統界限、產生全新認知的肌肉。
現在,我們可以開始理解埃隆·馬斯克如何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專家型通才:
● 多年如一日,他的閱讀量超過常人的60倍
● 他廣泛涉獵不同學科的書籍
● 他不斷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 他將所學的知識都解構為深層原理,並在新的領域將其重構
從更深層來說,我們可以從埃隆·馬斯克的故事中學到:對一門學科精通並不一定是通向職業成功和影響力的唯一途徑。
傳奇的專家型通才Buckminster Fuller概括了一種思維的轉換,應引起我們重視。雖然他在幾十年前提出這個觀點,但放在今天依然有參考意義: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普遍認為越是狹隘地趨向於更專業,就越有邏輯性,自然性,可取性…同時,人類已經失去了綜合理解能力。對單一學科的精通讓個人產生一種孤立、徒勞和困惑的感覺。它同時還導致個體缺乏思考,以及對他人的社會責任感。甚至會造成某些偏見,最終惡性積累,導致國際性的意識形態的不一致,甚至引起戰爭。」
如果我們花時間學習不同領域核心的基本原則,並且經常把這些原則聯繫到日常生活和真實世界中去,那麼不同領域間的遷移將變得更簡單而快捷。
隨著我們不斷積累事物的核心基本原則,並將這些原則在不同領域聯繫起來,我們會突然獲得一種超能力,進階到一個我們從來到達的新領域,並能迅速做出非凡獨特的貢獻。
埃隆·馬斯克雖是大神級的人物,但他的學習方式人人皆可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