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學生朋友(5)
我曾輕鬆地對女兒說——
□陳松雲
在我接觸的家長中,有很多對青春期孩子的早戀問題非常敏感,不知道該怎樣處理。我就以我女兒為例,說說我們是怎樣面對早戀問題的吧!
我和我女兒是朋友關係,無話不談。在女兒上初二時,有天晚飯後,她湊過來吞吞吐吐地說:「媽媽,跟你說個事兒……」我問什麼事,她扭捏著說:「嗯,你別跟我爸說……我這幾天總是注意我班一個男生,他就坐我斜前方,我總忍不住看他,我跟自己說不能這樣,但我越不讓自己看越想看,這怎麼辦呀?」
我明白了,女兒長大了,有情竇初開的意思了!但她又有擔心和矛盾。我輕鬆地回一句:「這沒什麼呀,異性相吸嘛!」女兒更加難為情地說:「這樣不好。我下課也老想跟他說話,這樣肯定會被同學看出來的,要是老師知道就完了……」
「你下課跟他說話,沒有別的同學在場嗎?」
女兒連忙說「有,好多同學在一起呢」。
我據此確定了他們進展的程度,然後說:「我上學那會兒,也喜歡跟男生玩兒,他們不像女生容易小心眼,男生很幽默,玩著輕鬆。」我故意把話題轉向寬泛的男生女生關係,而迴避她單指的那個男生,這樣讓她覺得「跟男生說話是人之常情」。
過了兩天,女兒看著我說:「媽媽,你也問問那事兒怎麼樣了?」
「你什麼事?」我知道她仍然沒有停止對此事的糾結,但如果我表現出對此事記在心上,會讓她覺得這事很重要。
女兒說:「就是我跟那個男生的事。」
「那算什麼事兒!」我仍然輕描淡寫地說。
她看到我如此不在意的樣子,就覺得我不會指責她,也就敢跟我敞開說這件事了。
「我覺得他特別聰明,我數學題不會就總問他,而且他氣質特別好……」聽著女兒對這個男生讚不絕口,心想:如果我對這個男生稍有微詞,那女兒絕對不認的!我只是聽著,有時點點頭。
接下來幾天的飯桌上,女兒總會找機會把話題轉到這個男生身上,仍然是讚賞有加,我也仍然只是聽著。
然而這天晚飯時女兒說:「媽媽,為什麼好幾個同學都說這個男生怎麼怎麼不好呢?」
我抓住機會就問:「就是呀,為什麼跟你看法不一樣?」
「可能是他們不了解他?」女兒邊說邊思索著,「也不是,他們說得對,這個男生就是有點傲,還有點……」
我知道女兒走出了情感遮住雙眼的盲目,已沒有起初的衝動和糾結,開始理智、客觀看待這個男生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女兒談起這個男生的次數慢慢少了,從老師的反饋和我的觀察裡,我知道女兒仍然和這個男生保持較近的關係,學習和其他表現也都很正常。偶爾發現女兒寫幾句深刻痛苦的話,我知道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並沒有大驚小怪。
到了該上初三的前夕,中考大戰的氣息已經讓每個學生頗感壓力,女兒也不例外。有一天她很緊張地對我說:「媽媽,你說我中考能考好嗎?不都說早戀影響學習,我這算不算早戀呀?」我反問她:「你自己覺得影響學習了嗎?」她想了想說:「我覺得沒有,我們相約考上一高,互相鼓勵,別的也沒什麼呀……那你說我這算不算早戀呀?」看來,在孩子心裡「早戀」像瘟疫一樣,如果被貼上「早戀」的標籤,就意味著無可救藥呀!我需要幫助孩子甩掉包袱,就認真地對孩子說:「嚴格按照心理學上對早戀的定義來說,我覺得你不算早戀;再說了,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利有弊,有好有壞,屬於哪一面,在於你怎麼對待,我相信你!」女兒依偎在我懷裡,撒起嬌來,我知道她為媽媽對她的理解和信任而感動。
回顧女兒這段時期的成長,有這樣兩點很重要。首先是女兒和媽媽的關係。當女兒有心事時,她能告訴我而不是隱瞞,這就給了我們一起面對問題的機會。有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跟自己交流,那麼作為父母就要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態度需要改變。
再一點就是,女兒走過這段時期,不是我命令她、教育她完成的,而是靠她自己的努力。作為母親,有責任教育、幫助孩子,我也很擔心孩子走彎路,也一直觀察著孩子的變化,但我需要控制這些擔心而不去幹涉、操控孩子。有的家長一發現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過密,就開始向老師打聽,跟老師一起施壓,或者跟蹤孩子的行蹤,想盡辦法要掌握孩子的動向,這樣做只能是適得其反。作為父母,需要拿出足夠的耐心和信任陪伴孩子走過這個過程。
電話:13838141382
郵箱:5262248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