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數學來說。肯定要帶著數字。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很多數據。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數據的描述。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用圖標對數據進行描述。 對於一組數據,我們常用以下三種方式來描述:平均值,方差和標準差,圖表。這三種描述方式,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比如平均值,大家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就是平均分。把所有的分數加起來除以總個數,得到的就是平均分。方差差和標準差。更側重描述數據之間的緊密關係。方差越大表示它們之間的偏離程度越大。當然也可以理解成偏離平均值的程度很大。至於圖表,將各個數據直觀地描述出來。人們可以通過觀察圖表,簡單明了地知道數據的分布程以及偏離程度。
一:平均值
所有數據之和除以它們數據的個數,得到的結果就是平均數值
二:方差和標準差
( 1 )方差
一組數據中各個數據與這組數據平均數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數稱為這組數據的方差。
(2 )標準差
方差的算術平方根稱為標準差,又稱為均方差。
( 3 )意義
方差和標準差均能反映一組數據偏離平均值的程度,是反映一組數據整體波動大 小的特徵量。方差和標準差越大,數據波動越大;方差和標準差越小,數據波動越小。
三:圖表
圖表題目前解題的關鍵在於快速讀取圖表並獲得相應信息,然後根據已有公式進行求
解。
(1)條形圖(柱形圖)
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從條形統計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其中有一些柱形圖中相關的概念如下:
1.組數
把數據分成幾組,指導性的經驗是將數據分成5~10組
2.組寬度
通常來說,每組的寬度是一致的。組數和組寬度的選擇就不是獨立決定的,一個經驗標準是:近似組寬度=(最大值-最小值)/組數。然後根據四捨五入確定初步的近似組寬度,之後根據數據的狀況進行調整。
3.組限
分為組下限(進入該組的最小可能數據)和組上限(進入該組的最大可能數據),並且一個數據只能在一個組限內。繪畫條形圖時,不同組之間是有空隙的;而繪畫直方圖時,不同組之間是沒有空隙的。
例題:某學校為了了解全校 1300 名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隨機調查了 50 名學生
一周的課外閱讀時間,並繪製成如圖所示的柱狀圖。根據圖中的數據,估計該校 1300
名學生一周的課外閱讀時間不少於 7 小時的人數有( C)
(2)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單位「1」),用圓內過圓心O點的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佔總量的百分之幾,扇形統計圖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單位「1」。通過扇形統計圖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係。與折線統計圖不同的是,不能反應數量變化趨勢;與條形統計圖不同的是,不能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扇形統計圖如下所示
(3)表格,又稱為表,即是一種可視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種組織整理數據的手段。人們在通訊交流、科學研究以及數據分析活動當中廣泛採用著形形色色的表格。各種表格常常會出現在印刷介質、手寫記錄、計算機軟體、建築裝飾、交通標誌等許許多多地方。隨著上下文的不同,用來確切描述表格的慣例和術語也會有所變化。此外,在種類、結構、靈活性、標註法、表達方法以及使用方面,不同的表格之間也炯然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