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煩惱怎麼才能升華成菩提呢?

2020-11-29 笑說古人事勸諫今人行

煩惱即菩提,這句話出自《大乘莊嚴經論》隨修品第十四:

"由離法性外,無別有諸法;

是故如是說, 煩惱即菩提。"

煩惱升華為菩提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需要哪些條件才能促進煩惱向菩提(也就是覺悟、智慧)轉變呢?

01煩惱即菩提是對修行的人所說,最起碼是看過佛家經書的人所說

煩惱即菩提。煩惱向著覺悟、智慧的轉變並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將煩惱升華成菩提。這裡面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只有修行的人,最起碼是看過佛家經書的人才能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才能在煩惱熾盛的時候幡然醒悟。

煩惱每個人都有,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如意就會給人帶來煩惱,有欲望就會給人帶來煩惱。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煩惱;平民百姓有自己的煩惱;達官顯貴也有自己的煩惱。煩惱無處不在,我們都認為煩惱是一件壞事情,殊不知在修行人的眼中煩惱卻難能可貴,因為煩惱是覺悟的開始和契機。

普通人對待煩惱,只是就事論事,想辦法去除煩惱。實在去除不了就會鬱結在心中,久而久之就可能會向著抑鬱轉化。有人說煩惱不是菩提嗎?為什麼普通人不能將煩惱轉化為覺悟和智慧呢?那是因為缺少佛家智慧的開導和指引。猶如盲人摸象,瞎子點燈,煩惱也就只是無盡的煩惱而已。

02為什麼說煩惱就是菩提,煩惱就能升華成覺悟和智慧呢?

先來看看《老殘遊記》中的例子。泰山鬥母宮中的女尼華雲認識了一位任三爺,然後深深地喜歡上了任三爺,任三爺也答應迎娶華雲。盼著任三爺能將自己迎娶進門,以至於白天晚上日思夜想。沒曾想卻被任三爺的母親棒打鴛鴦。最後華雲惆悵滿腹,自怨自艾,煩惱熾盛難抑。後來」夢見一個白髮白須的老翁對我說道:『逸雲!逸雲!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為貪戀利慾,埋沒了你的智慧,生出無窮的魔障,今日你命光發露,透出你的智慧,還不趁勢用你本來具足的慧劍,斬斷你的邪魔嗎?」,而幡然醒悟,覺悟了煩惱,獲得了智慧。

華雲的從日思夜想,坐立不安,煩惱滿腹,到大徹大悟並不是憑空而來。身為鬥母宮的尼姑佛家經書,她自然是要每天誦讀,時間日久慢慢浸染,才能在最煩惱的時候幡然醒悟。沒有誦讀佛經的基礎,華雲也很難醒悟。

人在煩惱之中備受煎熬,胡思亂想,紛至沓來的念頭怎麼也抑制不住。普通的人在煩惱的時候會有兩種發展狀態:好的狀態,會找人傾訴,藉助別人的力量開解自己,從而從煩惱中掙脫出來,依靠時間來慢慢遺忘煩惱;壞的狀態,沉浸煩惱之中無法自拔,再加上不願意訴說,久而久之煩惱在心中盤旋縈繞,越來越鬱結,甚至會發展成抑鬱的情況。

讀過佛經的人,或者修行的人會在煩惱的時候尋求解脫之道。會循著煩惱找其根源,深究煩惱的產生、發展、結局。有思考就會有收穫,當一個人能正是煩惱,並且把煩惱翻來覆去追查得清清楚楚,就會明白煩惱不過是人陷於某一件事情、某一種思考、某一種人情世故、某一種人間的所謂「道理」無法自拔而已。如果跳脫煩惱產生的根源,就會在剎那間明白煩惱,真的自是人自尋的而已。

03佛經並不是只有修行的人才可以看,普通人也可以多誦讀

煩惱即菩提, 本身就蘊含著勸人向善,引導人去追尋煩惱、人生、生命真諦的意義。佛經並不是迷信,其中蘊含的智慧的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揣摩、感悟。當你身處煩惱之中無法排解的時候,不妨花一點時間找一本佛經慢慢地讀一讀。不是苛求你相信,不是誇大其詞,更不是胡說八道。正確的對待煩惱,並尋求解脫之道對於我們每一個都受益無窮。

讀經書與修行不是一個概念,讀經書只是為了尋找人生的智慧,尋找開解煩惱的辦法。

相關焦點

  • 千絲菩提是什麼?千絲菩提的介紹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絲菩提是一種造型獨特的菩提,不同於我們見慣的星月菩提、鳳眼菩提等, 千絲菩提的表面紋理落錯有致,彷如千絲萬縷纏繞而成,其形狀優雅有型,故而稱之為『千絲菩提』。那麼這種千絲菩提有著什麼樣的特徵和功效呢?
  •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菩提可求
    接著詩人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按照禪宗的說法,「煩惱即菩提」。「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僧人必定能以智慧觀照,以佛知見,來摒除一切煩惱業障。
  •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呢?你認為如來是否已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呢?你認為如來是否有所說法呢?」「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 金剛菩提怎麼盤玩和保養?金剛菩提髒了怎麼辦?
    2020-11-23 14:18:41 來源: 寒蟾麋鹿 舉報   金剛菩提要怎麼進行盤玩呢
  • 解析,金剛菩提的紋路分類有哪些?
    一般來說,看金剛菩提好不好,我們首要看它的皮質、皮色、紋路、肉度、樁型的綜合條件。而我們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關於金剛菩提的紋路問題。其實關於金剛的紋路,並沒有標準的好壞劃分界限,而關於那些衍生出來的紋路名稱,其實也只是對它的一個簡單區分。
  • 恭迎菩提達摩祖師聖誕
    >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2020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五,是菩提達摩祖師誕辰紀念日!
  • 金剛菩提的分類有哪些?新手必看!
    金剛菩提是圈內常見的文玩手串,愛好文玩的玩家基本人手一串,可是愛者多,精者少,大多數人對於金剛菩提的分類都處於一個比較迷茫的狀態,是以樁型分類還是紋路分類呢? 今天弘毅就為大家一一揭曉。
  • 金剛菩提都是如何挑選金剛菩提的?皮質、紋路、瓣數都沒這點重要
    金剛菩提老玩友都是如何挑選金剛菩提的?皮質、紋路、瓣數都沒這點重要。文玩圈的玩友應該都知道金剛菩提。而在文玩圈呆過幾年的玩友,應該都會有一串大金剛菩提或小金剛菩提,但是大家知道應該如何挑選大金剛菩提和小金剛菩提嗎?
  • 三清的靈寶天尊是何人,他和菩提老祖是什麼關係
    說起西遊記大家都很清楚,那麼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在西遊記中,是一位神秘莫測的世外神仙。菩提祖師既懂道法,又通佛道,諸子百家也是精通非凡。短短三年教會了悟空十八般武藝和七十二種變化。那麼大家想想在整個的神話電視劇和神話小說當中,懂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本領的人有幾個呢?在封神榜中,有兩個是師徒關係,一個是玉鼎真人和他的弟子楊戩。其他的人就沒有了。
  • 孫悟空修煉上千年,玉帝修煉上億年,那菩提祖師呢
    作為修道之人,想要提升自己的道行就必須勤加修煉,唯有歷經百般磨難,才能修成正果,而這一過程十分長久,一個不留神便是千萬年,孫悟空修煉上千年,玉帝修煉上億年,那菩提祖師呢?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由一塊仙石孕育所生,他誕生之初便兩眼直冒金光,後續又獨自一人大鬧天宮,難道這些能力都是天生的?
  • 戲說西遊:西遊記中最低調的3位隱世大神,菩提老祖墊底!
    歡迎大家的觀看,本篇文章為大家戲說西遊中的:西遊記中最低調的3位隱世大神,菩提老祖墊底!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幾乎成了很多人的夢想,他們為了光宗耀祖不斷的努力,在古代寒門學子十年苦讀,就是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可是在西遊記中有一種人他們明明擁有很高的法力,卻隱居深山不問世事。不在乎名利得失,他們每次出現都懷著慈悲心腸,而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飽含深意。
  • 西遊記中三清地位遠高於菩提祖師嗎?估計菩提也不會去爭
    #神話#菩提祖師和元始天尊都是我們所熟知的神話人物。其中菩提祖師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第1個師傅,元始天尊則是道教三清之一,因為他們的法術神通都極為厲害,很多人比較好奇菩提祖師和元始天尊在神話體系中誰的地位更高一點。我認為原始天尊地位更高。
  • 修行就像在鍊金,只有不斷把雜質摒棄,才能修成正果!你學會了嗎
    佛用的種種譬喻說法,都是有次第的,不要以為佛在這裡就隨便打了一個譬喻: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這篇幅很短,這裡又好比如來藏,迷妄之間就跟金礦一樣,混雜於礦裡邊的最純的金就在其中,等開採提煉以後,金就一純永純,不再回成雜物。
  • 心經:從諸法空相到菩提薩埵,會有哪些需要突破的掛礙
    心經告訴我們照見五蘊皆空,可以度一切苦厄,怎麼照見五蘊皆空呢?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怎麼照見五蘊皆空的呢?首先建立起「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理念,然後在處事中隨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無礙方便。
  • 菩提祖師的真實身份是誰?他又是誰的化身?
    自打西遊記一出來,菩提祖師一直都是人們討論的對象,因為僅出場一次,再也沒有了音訊。他給我們的印象不得不說是神通廣大,異於常人的表現,既然那麼厲害的一位大神,為什麼三界之內沒有人提起過?於是人們就懷疑菩提祖師根本不存在,而是某個人的化身罷了。可是菩提祖師到底是誰呢?
  • 歐洲椴花水,菩提純露Linden Blossom Water
    霍洛酸奶紅酒,誰解菩提寂寞。菩提Tilia vulgaris,亦叫做椴樹,為椴樹科、椴樹屬的植物。大型落葉喬木,高可達20-40米。常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東部。在歐洲有很多地方以Linden tree的名字命名的。葉深綠色,心臟形的葉子,藍綠色的底面。斜心形的葉子6-20釐米。
  • 菩提老祖的師傅有多牛?三清沒資格覲見,女媧得跪拜!
    ,菩提祖師身份不僅神秘而且還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教出了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可見菩提的實力是多麼的強悍,那麼這麼強悍的菩提是師從而處呢?而菩提的師傅又是誰呢?,所以菩提是有背景的。  而在西遊記中我們只發現了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背影,而通天教主的身影卻不知所蹤,然而有很大的可能菩提就是通天教主,然而只要這樣的身份才能讓如來忌憚,畢竟師傅是鴻鈞老祖,連女媧都要跪拜的人。
  • 南懷瑾老師: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
    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說,須菩提啊,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買買我的交情才對!
  • 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竟是菩提的安排,不這樣做孫悟空必死無疑
    一個人總是要有一些夢想的,只有要通過實際行動才能夠換來一個美好的將來,可是當初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面,就算是孫悟空有什麼夢想,也沒有辦法去實現,孫悟空被壓了500年,他的夢想也就被耽誤了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