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小恐龍現身,寬婭眼齒鳥
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發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物種,代表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並且成立新屬物種——寬婭眼齒鳥。這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博士拉爾斯·施米茨(Lars Schmitz)等學者共同完成,相關論文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14毫米的頭骨裡卻有100顆牙齒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表示,眼齒鳥頭骨僅有14毫米。屬於肉食性恐龍,眼大,牙齒一共有100多顆呢!
」這些小,怎麼把所有感覺器官都整合進它們那麼微小的頭,以及如何保持體溫,都是謎。「邢立達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科普時間到啦——十大迷你恐龍】
NO.10【豪氏歐羅巴龍】
屬於蜥腳次亞目大鼻龍類,生活在晚侏羅世的德國北部。古生物學家發現的豪氏歐羅巴龍化石包括超過11個,屬於不同發育階段,體長範圍從1.7米到6.3米。因為豪氏歐羅巴龍的化石產於海相碳酸鹽地層中,因此這些恐龍可能居住在島嶼上,並且由於島嶼的隔離環境形成侏儒物種。
NO.9【達契亞馬扎爾龍】
屬於蜥腳次亞目巨龍類,生活在晚白堊世的羅馬尼亞。體長只有6米,地質學家認為晚白堊世的歐洲被一片淺海覆蓋,而現在的羅馬尼亞剛好位於一個被稱為哈特茲哥島的島嶼。古生物學家認為由於島嶼隔離環境,因此達契亞馬扎爾龍形成侏儒物種,比其在大陸上的近親體型小得多。達契亞馬扎爾龍最早由「恐龍男爵」Baron Franz Nopcsa發現。
NO.8【哈嘉弗魯塔齒龍】
屬於鳥臀目異齒龍科,生活在晚侏羅世的美國科羅拉多州。古生物學家推測哈嘉弗魯塔齒龍的體長只有65-75釐米,體重500克到750克,是已知體型最小的鳥臀目恐龍之一。哈嘉弗魯塔齒龍和其他異齒龍科恐龍的上下頜都具有犬齒狀的牙齒,古生物學家認為犬齒狀的牙齒可以用於搏鬥和自衛。
NO.7【遙遠小馳龍】
屬獸腳亞目阿瓦拉慈龍超科,生活在晚白堊世的蒙古,體長不足40釐米,股骨長度只有5.26釐米。阿瓦拉慈龍超科恐龍的前肢一般很短,第二指和第三指退化,只有一個發育的第一指,古生物學家推測遙遠小馳龍可能用指爪來挖掘堅硬的白蟻丘。
NO.6【赫氏近鳥龍】
屬獸腳亞目傷齒龍科,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中國遼寧省,體長不足40釐米,股骨長度只有4.32釐米到6.62釐米,體重僅有110克。2010年,中國和美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研究團隊,對赫氏近鳥龍化石進行研究,最終通過對赫氏近鳥龍化石保存的黑素體大小、長度、形狀進行測量和統計復原了赫氏近鳥龍的羽毛顏色。
NO.5【奇異遼寧龍】
屬於甲龍亞目結節龍科,生活在早白堊世的中國遼寧省。奇異遼寧龍的體長只有大約34釐米,但是古生物學家認為目前發現的化石可能屬於幼體,因此成年的奇異遼寧龍的體型可能更大。
NO.4【短羽始中國羽龍】
屬獸腳亞目傷齒龍科,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中國遼寧省。短羽始中國羽龍的化石不僅保存了完整的骨骼化石,而且還保存了羽毛印痕。體長30釐米,頭骨長度只有4.32釐米,股骨長度只有4.85釐米,是目前已知體型最小的非鳥類恐龍之一,後肢沒有很長的飛羽,因此可能和它的同類相比更善於奔跑。
NO.3【胡氏耀龍】
屬獸腳亞目攀龍科,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胡氏耀龍和寧城樹息龍很像,但二者尾椎長度不同,胡氏耀龍的尾椎長度只有身體的70%,而寧城樹息龍則達到300%。胡氏耀龍體長只有大約二十五釐米,但是長有四枚超過二十釐米的尾羽,古生物學家推測胡氏耀龍的只有164克。
NO.2【寧城樹息龍】
屬獸腳亞目攀龍科,生活在中侏羅世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恐龍可能一種棲息於樹上的動物。體長不足20釐米,但是古生物學家推測目前發現的化石可能還是幼體,因此成年的寧城樹息龍體長並不確定。寧城樹息龍由中國古生物學家在2002年命名。
NO.1【吸蜜蜂鳥】
屬於鳥綱雨燕目,生活於古巴。吸蜜蜂鳥每秒可以拍動翅膀80次,能夠通過快速拍打翅膀懸停在空中。體長只有5-6釐米,體重1.8克。目前大部分古生物學家都同意鳥類起源於獸腳亞目中的手盜龍類恐龍,因此恐龍也包括鳥類,而吸蜜蜂鳥也就是體型最小的恐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