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靠一管「洗衣粉」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為何如今美國不使用相同的手段去進攻敘利亞?
美國「洗衣粉」的梗如今在網絡上頗為流傳,而這也成為了美國霸權主義的「代表作品」。2003年2月5日,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了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試管,並當眾表示這就是伊拉克研究化學武器的證據,鮑威爾還表示為了防止化學武器對他國造成威脅,美軍有必要出兵對伊拉克進行全面搜查,這就是著名的美國「洗衣粉」事件,同時也是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導火索。
「洗衣粉」的梗來自哪裡?
其實最早關於「洗衣粉」的說法來自法國媒體對普京的採訪,2014年時法國媒體向普京表示,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吞併了烏克蘭東部,隨後普京反擊到「證據呢?如今整個世界都知道,當年鮑威爾出示的關於伊拉克化武的證據,其實就是一瓶洗衣粉」,採訪結束之後,「洗衣粉」這個梗便在全球範圍內廣為流傳。
化學武器是一種殺傷力極大的武器,鮑威爾作為位高權重的美國國務卿,其身邊的工作人員不可能讓他徒手去抓那個試管,所以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當時鮑威爾手中的白色粉末絕對不是什麼所謂的化學武器。
至於這到底是不是洗衣粉,或許只有鮑威爾本人清楚,畢竟日常生活中的白色粉末實在太多,既然普京說它是「洗衣粉」估計也沒有人在這方面進行過多的深究。
為何美國要進攻伊拉克?
2003年3月,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安理會對伊拉克發動了軍事打擊,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如願以償顛覆了伊拉克,不過最終美軍連化學武器的影子都沒發現,因為伊拉克根本沒有化學武器,要不然美國也不敢找伊拉克的茬。
其實美國對伊拉克真正動武的原因是伊拉克觸及了美國的「逆鱗」,1999年隨著歐元的問世,薩達姆表示今後將使用歐元來代替美元進行石油結算,而這項舉措要是成功,必然會動搖美國的霸權地位,因此在美軍眼裡薩達姆此人必須被推翻,而化學武器僅僅是一個幌子。
為什麼美軍不敢進攻敘利亞?
如今美國想在中東地區一手遮天,向聯合國提議對敘利亞動武,理由是巴沙爾政府踐踏人權,這一次聯合國自然不同意,之後美國又想出同樣的招數,利用敘利亞的白頭盔組織說敘利亞政府搞「化學武器研究」,但這一次很多國家代表都不買美國的帳,甚至玻利維亞代表直接拿出了鮑威爾手持「洗衣粉」的照片,如今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美國一家獨大的時代,因此美國不太敢直接對敘利亞動武。
眼看明面上行不通之後,美國只能聯合北約國家對敘利亞進行轟炸,諷刺的是每次轟炸完之後還要站出來道歉說是誤炸,最後這種誤炸的藉口用得太多,引得各國紛紛不滿,於是美國只能通過支持反政府武裝的方式偷偷的在敘利亞進行活動。
如今世人都明白所謂的「洗衣粉」就是美國無中生有強行動武的一種藉口,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此時此刻美國人十分清楚「洗衣粉」已經拿不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