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疫苗事件與三聚氰胺事件」
2018年7月中旬開始,一篇題為「疫苗之王」的文章在微信上迅速傳播,隨著恐慌且激憤的年輕父母們的瘋狂轉發,疫苗事件很快演變為一個無法通過刪帖解決的公共事件。
7月24日,長春市高新區公安局通報,已經對長春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等15名高管採取強制措施。
在此之前,據報導,已經有不少被狗咬後注射狂犬疫苗仍然死亡的案例,但是最終不了了之。
「疫苗事件」與「三聚氰胺事件」一樣,都是嚴重踐踏社會底線的行為,造成了民眾嚴重的恐慌和不信任感。
整個疫苗事件的發展軌跡,與10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樣,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1、生產不合格產品——2、發現不良反應——3、掩蓋事實真相——4、重複以上過程若干次——5、外部力量介入或遭到強力曝光——6、監管介入——7、抓人關廠——行業遭受重創
△
互害模式 行業最終崩潰
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過程:
2008年9月,國人還沉浸在北京奧運會勝利舉辦的喜悅之中,精彩恢弘的大國巨製讓中國人非常自豪,然而,一個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正走向公眾。
2005年12月,紐西蘭恆天然集團公司與中國石家莊三鹿集團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生產牛奶製品。
2008年3月,三鹿集團公司收到消費者投訴和來信,反映嬰幼兒食用三鹿嬰幼兒奶粉後,出現尿液變色或尿液中有顆粒現象。恆天然與中國相關部門聯繫處理,未果。
2008年8月紐西蘭恆天然集團公司向紐西蘭政府報告此事,隨後紐西蘭政府通過外交渠道與中國政府溝通,2008年9月,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曝光。
隨後,蒙牛、伊利等中國乳業巨頭相繼捲入醜聞。隨後,蒙牛發布聲明,聲稱蒙牛供應香港的牛奶沒有問題、不含三聚氰胺,隨後引起又一波巨大的討伐聲浪。
隨著蒙牛股價暴跌,蒙牛陷入困境,牛根生聲淚俱下發表聲明被譏諷為「鱷魚的眼淚」。
2008年9月-10月,中國緊急出臺2部國家標準法規:《GB/T 22388-2008 GB/T 22388-2008 原料乳與乳製品中三聚氰胺檢測方法》和《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檢測 液相色譜法》,規定乳製品企業必須檢測三聚氰胺。
其實,回頭來看,三聚氰胺的魔影早就已經出現在中國大地多時了,如果監管及時出手,也不至於2008年爆發如此巨大的事件,造成行業無法挽回的損失。
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
2004年,安徽阜陽爆發了100多例「大頭娃娃」,這些大頭娃娃大多是食用了劣質奶粉引起的。因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營養物質不及國家標準的三分之一,充斥安徽阜陽農村市場的劣質奶粉被人們稱為「空殼奶粉」。食用「空殼奶粉」的嬰兒由於蛋白質含量嚴重不足,根本不能滿足嬰兒的生長需要,長期食用會導致嬰兒患上「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症」,在本是生長最快的時期停止生長,四肢短小,身體瘦弱,腦袋尤顯偏大,被當地人稱為「大頭娃娃」,嚴重的甚至越長越輕、越小,直至心、肝、腎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在通報的約50家劣質奶粉廠家當中,三鹿奶粉名列第32位,後來三鹿集團向安徽阜陽捐贈價值55萬元的奶粉,並經過公關,當地有關部門將市場上查獲的三鹿奶粉認定為假冒產品,最終結案。
2006年美國加拿大貓狗糧三聚氰胺事件
2005到2006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發生1000多起神秘的寵物貓狗死亡事件,經過調查發現這些寵物貓狗全部都是吃了從某些品牌的飼料引起死亡,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些寵物飼料中,都添加了從中國進口的植物蛋白,而這些植物蛋白中被人為大量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含量。
最終美國法庭裁決,這些飼料生產商、代理商須向這些死亡的寵物貓狗主人賠償2400萬美元。
一時間,美國媒體聲討這些中國進口的植物蛋白產品,坑害了這些寵物貓狗,也坑害了美國飼料生產商和代理商。隨後,中國*球時報等報紙發文回擊,幫中國涉事企業洗地。
至此,中國乳製品上下遊行業,已經錯失了無數次自我救贖的機會,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深淵。
2008年9月,三鹿奶粉引爆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越演越烈,到處都是各種食用了三聚氰胺奶粉引起腎結石寶寶的新聞。
三鹿等廠家嬰幼兒奶粉造假,蛋白質含量不夠,為了矇混過關,添加三聚氰胺這種工業原料。由於三聚氰胺微溶於水,所以很容易在腎臟部位結晶析出,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腎臟結石。
人的疼痛分為十級,其中最高等級的是燒傷,其次就是腎結石和婦女分娩的疼痛。當這種劇痛被強加在一些嬰幼兒身上時,這是一個多麼殘忍的事情。這簡直就是一種反人類的罪行!
當一些嬰幼兒腎臟長滿結石的B超圖片被公之於眾時,舉世譁然。
中國政府在重重壓力之下,相繼出臺了2部國家標準法規:《GB/T 22388-2008 GB/T 22388-2008 原料乳與乳製品中三聚氰胺檢測方法》和《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檢測 液相色譜法》,規定乳製品企業必須檢測三聚氰胺。
在這段時間內,凡是檢測設備(液相色譜儀)沒有安裝到位的企業,必須委託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檢驗才可以出廠。最初委託檢驗的費用是300-800元每個樣品,而按規定一個乳製品企業每天需要檢測的樣品批次多達幾十個,也就是說,每天的檢驗費高達數萬元。眾多無辜的乳製品企業不堪重負。自行購買檢測設備,降低檢測成本,稱為這些乳製品企業的當務之急。
於是,島津、安捷倫、waters等儀器公司的液相色譜儀在中國市場供不應求,伊利集團向島津蘇州工廠集中訂購了200多套液相色譜儀,使得島津蘇州工廠在長達2個多月時間裡無法向其它用戶供貨。
作為一個儀器工程師,我參與了部分企業的安裝調試和應用培訓。
在和眾多牛奶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漸漸對牛奶中摻三聚氰胺的這一情況有了深入了解和思考。
牛奶公司的奶源中,分為自有奶源和社會化收購奶源兩種。
自有奶源,就是牛奶企業自己有牧場或者奶牛養殖場,新鮮的牛奶從牛身上擠出來之後,收集起來,通過運奶車,運送到牛奶加工企業。
△
(原奶儲罐)
而社會化收購奶源,就是這一輪三聚氰胺事件最主要的問題來源。這種模式就是,奶牛養殖戶(奶農,奶戶)散養奶牛,然後擠牛奶出來,賣給奶販子,奶販子又把收購回來的新鮮牛奶賣給牛奶企業。據了解,有時候奶販子還要花錢打點牛奶企業收購部門的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部分奶農和奶販子就開始往新鮮原奶中摻水。摻水稀釋之後的新鮮原奶,蛋白質含量往往是不達標的。所以摻假者需要添加三聚氰胺來提高蛋白質測定值。
在這次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國家標準規定牛奶中蛋白質含量採用凱氏定氮的方法來測定。
因為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超過50個胺基酸鏈的就稱為蛋白質,而低於50個胺基酸的就叫做多肽。胺基酸,其中必定含有氨基,而氨基中必定含有氮元素。由此,通過凱氏定氮法可以測算蛋白質含量。牛奶中蛋白質含量一般在3%左右,而蛋白質中氮元素含量大約16%。
三聚氰胺化學式為C3N3(NH2)3,其中含氮量高達66.7%,每克三聚氰胺與4.2克蛋白質中的含氮量相當。也就是說,在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時,1克三聚氰胺加在140毫升水中,與140毫升真正合格的牛奶的反應數據相當。工業級三聚氰胺當時市場價大約5000元每噸,約合三聚氰胺5元每公斤(每克0.5分錢),而每公斤新鮮原奶的價格是2.5元每公斤。
以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摻假,有高達70倍的利潤空間,在缺乏監管的環境裡,無數不法分子紛紛鑽孔子賺昧心錢。
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以後,嚴重依賴社會化奶源的企業,比如某牛某利,受影響特別大,股價暴跌。而自有奶源的企業,基本上不受影響。
由於在幾次抽查中,維維牛奶產品均未檢出三聚氰胺,相比國內聲名狼藉的其它大廠,合法守規矩的企業,例如維維,股價在三聚氰胺事件後逆市飄紅。
2008年10月,我在山東濟南市場,隨機採購了15份各個廠家的牛奶樣品,發現其中11份牛奶含有三聚氰胺,含量從50ppm到將近800ppm,而且基本上是大公司的產品。由此可見,當時國內乳製品市場,已經到了什麼地步。
這次的三聚氰胺事件,給奶牛養殖戶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新鮮原奶收購價格從2.5元每公斤跌到1元每公斤甚至根本沒有人收購,大量奶戶把擠出來的牛奶傾倒銷毀。由於奶牛每天的飼料是不能少的,所以很多奶戶只好殺掉奶牛,改做其它營生。
而這次三聚氰胺事件,國家強制乳製品企業檢測三聚氰胺,也給一些正規經營的乳製品公司增加了巨大的成本,三聚氰胺作為牛奶中根本不應該出現的物質,之前這些企業都沒有檢測三聚氰胺的設備。十幾萬到四十幾萬每套的三聚氰胺檢測儀器,然後加上新增人員成本、每個樣品幾十上百元的檢測成本,讓很多正規經營的小公司不堪重負,紛紛停產倒閉。
我在2008年底到過廣東梅州一家乳製品公司,老闆是一個70多歲的客家人,他經營乳品公司長達30年,有自己的奶牛場,大約養殖了一百頭荷蘭奶牛。他的奶牛場產出的原奶就直接送到自己的乳品廠加工,由於規模不大,所以產量有限,主要供應梅州當地市場,利潤比較微薄。我品嘗過他們工廠生產出來的新鮮牛奶和酸奶,品質非常高。
由於監管要求必須配備三聚氰胺檢測儀器,他出於無奈,購買了一套二手島津液相色譜儀檢測三聚氰胺。三年後,他又找到我,他說工廠倒閉了,問我們是否可以回收他們當初購買的設備。
和我們合作的,還包括很多蒙牛伊利的冷飲外加工廠,這些數量眾多的冷飲加工廠分布各地,生產冰激凌、碎碎冰和含乳飲品。他們在加工冰激凌時需要使用奶粉,所以他們也必須上馬三聚氰胺檢測設備,並且每批產品必須抽檢。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縱使有關部門矯枉過正的採用各種措施,希望重新拾起信心,但是民眾對國產牛奶行業的失望已經到了極點。
而這種失望與不信任,也波及到眾多無辜的乳製品公司。
2010年,維維集團在寧夏銀川準備上馬一套嬰幼兒奶粉生產線,全套的生產設備都採用進口的。
但是此時國內民眾已經不再相信國產奶粉,這一項目最終無奈關停。
2008年之後的國產乳製品發展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之後,國產乳製品行業遭受重創,香港的奶粉被大陸客買斷貨、香港嬰兒沒有奶粉,導致香港限制每個大陸客購買奶粉的數量。
隨著大陸遊客出國的增多,從澳洲代購奶粉的人越來越多。而國產奶粉一蹶不振,非常令人痛心。
整整十年,中國乳品行業還沒有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恢復過來。
在這一事件中,受益最大的莫過於分析儀器行業,各個儀器公司無不賺得盆滿缽滿。
這次疫苗事件,再次觸碰到人們的底線。事件的後果就是,人們不再相信。必須採取強力措施,否則信心很難恢復。
其實,在這類事件當中,如果監管及時發現並大力處罰不合格產品,這個行業會及時自我修復;或者在事件初次曝光之後,加大力度通過法律嚴懲,人們也不至於如此不信任和恐慌。
這種不信任和恐慌,必將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代價。
△
正常模式 行業健康發展
×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點擊黃色文字即可閱讀):
工程師手記|再見,樓蘭姑娘……
工程師手記|再見,樓蘭姑娘 ②
工程師手記|再見,樓蘭姑娘 ③
【工程師手記】 迷失盧薩卡
× 圖片 | 來源網絡
× 文章原創|西楚劍客
原刊於浣熊儀器《工程師手記》專題
您想了解食品藥品行業什麼內幕?都可以留言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