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孩子讀《給孩子的恐龍簡史》一書,書本8K大小,銅版紙,環保油墨印刷,全彩高清圖片,那些逼真的畫面令人震撼。
那曾經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呀!那些龐然大物行走在地球上,威武、霸氣。它們走過了兩億多年,期間不斷進化,不斷演變,直至不明原因的謝幕,物種走向了終結。
但是整部書169頁,介紹了不同時期的恐龍,這些恐龍無論怎麼進化始終逃不離弱肉強食的宿命。
在這種競爭模式下肉食恐龍越來越強悍,而植食恐龍和雜食恐龍為了逃避被吞噬的命運,就拼命往大長,所以我們看到的體型龐大的恐龍往往並不是肉食恐龍。
書中還交代:在出土的一些恐龍的肚子裡發現有小恐龍的遺骸,也就是說同類之間相殘到駭人的地步。
整個恐龍王國沒有文學,沒有藝術,更不要說審美,恐龍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這樣硬邦邦的爭得你死我活的生活持續多少年又有何意義呢?
人類與恐龍其中一項區別就是我們人類有文藝,可以審美,藉助此使文明得以發展和延伸。
我們從原始社會走到現在,不只是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還有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
人類曾經茹毛飲血,食肉寢皮,野蠻粗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再只是這種原始狀態,以禮相待、以法相約、以文藝薰陶,這一切讓人類越來越有序,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可是人類發展了這麼久,在這個盛世,有相當一部分人否定文學,輕視藝術,審美之殤是時代的痛點。
①網上甚囂塵上的言論折射出一幹網民的審美之殤
最近圍繞著傅聰先生因新冠在英國病逝,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各家各派圍繞好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在這些討論中好風發現評論區歪向一邊的一派——從詆毀傅聰先生到詆毀鋼琴再到消解藝術的魅力。
一些人甚至說彈鋼琴不如彈棉花,彈棉花可以興國,彈鋼琴純粹無用,而持這種言論的不在少數,他們振振有詞,擲地有聲地說著自己的觀點。
看看上圖這些一本正經的言論,顯然不是調侃。網上有相當一部分人,否定文學,否定藝術,並且振振有詞地說著文藝無用論。他們拿鍵盤做武器到處噴人,長此以往,不知道文藝的審美將走向何處?
網絡是現實生活的映射,現實中很多人對待文藝的態度也是如此簡單粗暴,審美能力喪失。
②高中語文課堂上的討論顯示出部分年輕人的審美之殤
一次語文課堂上學習王勃的《滕王閣序》,由一個話題引起了關於文藝的討論,一個學生站起來問:「文藝有啥用?」
下面有幾個聲音就附和著說:「對,對,不能吃不能穿的!」
緊接著一個學生提出來讀詩歌最沒用,然後就有人批判那些文言文。
最後一個學生站起來特別慶幸地說:「幸虧王勃英年早逝,否則我們就慘了,不知道還得多背多少詩文呢?」
最後好風領著學生感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美,有部分同學覺得果然是美的,但也有部分同學是為了不掃老師的興,勉強假裝在欣賞。
一節課折射出部分孩子的現狀:缺少感知美的能力。
③那些「下車拍照,上車睡覺」的旅遊囧事,反映出部分人的審美之殤。
現在從農村到城市,旅遊成為一種時髦,朋友圈不時就有凡爾賽文學,曬各種旅遊花式拍照姿勢。
其實很多時候你走在旅途中聽到的多半是抱怨聲:抱怨路難走,抱怨景難看,抱怨導遊太黑……
最極端的一次是從杭州出發跟了一個去黃州的團,當時只是為了跟團交通方便一些,因為我們幾個女同志帶著幾個小傢伙,背著幾箱子行李,倒車不方便,所以選擇跟了地團,同行的都是散客。
跟團自然是有心理預期的,尤其是價錢沒上去的團,結果路上有個女孩子嫌棄導遊帶著去購物時間長了,一路上都在維權,用手機把導遊說的所有話錄下來,要投訴,全程沒有賞景。
在黃山腳下有幾個人站了站,拍了幾張照片說太高了,不爬了。
那一路上上演著真實版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
當一個時代大眾的審美集體淪陷,焦慮、不安甚至戾氣也隨之產生。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曾說:「我們要做的,只不過是發現生活之美。」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春花秋月,和風細雨,草木萌發,花朵盛開,秋葉墜落,冬雪降臨……如果我們對自然萬物的變化無動於衷,那就缺少了很多欣賞美的機會。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
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麼可惋惜的事啊!
這是朱光潛先生的感慨。他作為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一生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廣著美學。
2017年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審美鑑賞與創造」列為語文的核心素養之一。
課標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鑑賞品位,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
美學是一門廣博而又神秘的學問,它可以指導我們生活,滌蕩人類心靈。發現美,感受美,走進美,人生便有了一番新的天地。
這是我家小孩在讀完《給孩子的恐龍簡史》這本書後,自己用橡皮泥捏的兩隻恐龍,看著這兩隻憨態可掬的恐龍,好風內心生出了很多喜悅。
「慢慢走,欣賞啊!」
奧古斯特·羅丹說:世界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如果沒有了審美,少了文藝,那人類莫非要重回恐龍時代嗎?完全靠武力和徵服生存下去,而失去生活的趣味?
一本書孩子讀到了他們喜歡的內容,而大人由此引發了自己的感慨。
感謝這本由英國恐龍藝術家託尼·吉本斯繪製完成大書,也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