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得閒」的他們決定去醫院彈鋼琴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來源標題:終於「得閒」的他們決定去醫院彈鋼琴

志願者崔忠和在醫院大廳演奏鋼琴。攝/本報記者 魏曉涵

年近八十歲的鋼琴志願者狄源汨。攝/本報記者 魏曉涵

演奏中的志願者阮嘉陵。攝/本報記者 魏曉涵

南京明基醫院大廳,有架黑色的三角鋼琴。旁邊來往著腳步匆忙的人們,銀髮演奏者一不留神手上的音符和節奏就亂了,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從音符間感受並傳遞自由與快樂。

六十歲學琴八十歲還做志願者

聽眾說「我晚上就要做手術了

特地下來聽聽音樂」

六十歲的時候,狄源汨決定從零開始學鋼琴。

「退了休,我現在想幹嗎就幹嗎」。打太極,學書法,加入唱詩班……以前沒時間學的東西都安排上了。如今已年近八十的狄源汨說起二十年前開始學琴的小插曲,

「第一次報名的時候錢包丟了,遲了一個禮拜才正式報上」,第一堂課後,女兒就帶著她去琴行,挑了一架立式鋼琴回來。

聽朋友提起南京明基醫院在招鋼琴志願者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試試」。當時試彈了一支《瑤族舞曲》就順利通過了,但她還是擔心兩個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間是否能彈下來。她總覺得自己手笨,沒有童子功,快速的、技巧性強的曲子她跟不上。從和朋友輪流彈完兩個小時,到自己獨立完成,狄源汨花了一年時間才適應。

在醫院彈琴總會撞見許多悲歡。

拖著行李的年輕女孩聽著鋼琴曲流淚;自帶板凳、穿著病號服的老人小孩,在旁邊一坐就是一個多小時。

還有一位因為腹水腫不得不坐在輪椅上的中年人,對著琴凳上穿著碎花連衣裙、已過花甲之年的志願者發出感嘆,「您真有活力」,臨走時,他反覆說了幾遍,「我晚上就要做手術了,特地下來聽聽音樂」。

對狄源汨來說,路過的孩子聽著鋼琴聲音不哭了,病人聽了曲子高興一點,就足夠了。

彈了十年,她很少請假,即使是丈夫幾年前因為腦梗在明基醫院住院的時候——每到周一,她把丈夫交代給護工,準時下樓,到大廳開始演奏。

《童年的回憶》、《致愛麗絲》、《夜曲》,舒緩的曲調緩緩展開,偶爾也會蹦出幾個錯音。丈夫的住院讓她有些焦慮,但她也安慰自己,把專業的事情交給醫生吧。 「彈琴的時候可以集中精力,什麼都不想」。

今年因為疫情,在醫院彈琴的志願者工作暫停了幾個月。南京入秋的十月,她回到了醫院,回來的第一天,她拿酒精溼巾把鋼琴琴鍵擦了一遍,「久別重逢」。

「最專業」琴師看重儀式感

一曲結束,他總要停頓一會兒給觀眾感受餘韻

沒人能準確說出在醫院大廳放一架三角鋼琴是誰的主意,包括志願者們和醫院負責志願者的工作人員小尚,「董事捐的吧」,「零幾年建院就在了」,「為了舒緩病人的心情」……這是南京市第一架放在醫院的鋼琴,過了幾年,市中心的鼓樓醫院住院部也有了一架。

來這裡做鋼琴志願者的大多是和狄源汨一樣的退休老人。周四上午的志願者阮嘉陵是所有人裡來的時間最久的,今年他剛做完腰部手術,走路時腰幾乎佝僂成一個直角。他在做體育老師的時候跟著同事學過鋼琴,退休之後重新撿起來。

老年志願者裡「最專業」的是周三和周五早上彈琴的崔忠和。他從小學管樂、作曲,跟著會了鋼琴,做過幾個管樂團的指揮,在教堂裡、歌舞團裡演出。他曾經在往來武漢和重慶的三峽遊輪上帶過一支女子管弦樂隊,迎接往來的中外賓客,並在船上待了七年。回到南京退了休後,在醫院彈過琴的姐姐介紹他過來做志願者,至今做了也有十年了。

他是個對演出十分講究的人。無論是在哪裡彈琴,要穿戴整潔,要在表演前先盤盤手串活動關節,同時也靜靜心,再擦拭鋼琴,等到準點,奏響第一個音符。在醫院演奏的是較短的樂曲,一曲畢,他要停頓一會兒給觀眾感受餘韻——就像在音樂廳演奏的時候一樣,在樂章之間留出時間,再開始第二曲。

崔忠和每次的結束曲都是《奇異恩典》,這首經典的福音歌曲,似乎已成為他的一個重要的收尾儀式。

崔忠和喜歡激烈的、能展現技巧的音樂,但醫院顯然不是個正式的表演場合。有時候正彈著琴,路過的人看到他穿著印有「志工」的紫色工作背心,會過來問,「洗手間在哪裡?」導醫臺的工作人員也會偶爾來提醒:「有病人嫌吵,可不可以聲音小一點?」

醫院不是音樂廳,他想通了,「他們覺得你是醫院的人,要是態度不好,讓他們對醫院產生不好的印象,就沒必要了」。遇到觀眾要上來試試,無論專業與否,他一律婉言謝絕,「願意來可以去登記做志工,隨便上來玩一下不太合適」。

「志工」身份是在醫院彈琴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和在以往任何地方彈琴都不一樣,崔忠和常常能聽到觀眾的反饋,有的說好聽,有的說聽到琴聲沒有那麼難受了。點點滴滴積累下來,他想著,只要身體條件能保證音樂質量,就要繼續做下去。

崔忠和已經過了七十了,他和妻子周末反而不愛出門,「不跟年輕人湊熱鬧」。因為精力顧不上,去年他辭掉了教堂的樂團指揮。 朋友也很少見了。可老友們看到媒體報導裡他在醫院彈琴的視頻時,有好幾位特地來醫院找他敘舊。有一位是高中同學,畢業之後就再也沒見過面;還有兩位是結伴來的,雖然都在南京,卻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了。

飯桌上,一位朋友聊起最近的生活,說身體多了一些毛病。崔忠和在一旁聽著,心裡挺感慨的:怎麼明明朋友比自己小一些,可身體狀況還要差一些?他更願意聊生活,比如鍛鍊、烘焙,還有音樂,「這樣安排下來生活內容就很豐富了」。

崔忠和彈琴的時候,兩個朋友在旁邊站著,拿起手機記錄下眼前的畫面。其中一位老友靠在鋼琴後方擺放醫院模型的桌子旁,望著崔忠和背影的方向,喃喃自語:「時間過得太快了」。

銀髮「女孩」熱情又活潑

「這兩年自由了,趕快四處跑一跑」

鋼琴志願者裡,狄源汨是唯一帶家屬的一個。

每周一上午,在她坐了40分鐘地鐵,準時到達醫院大廳時,背後常常「咚咚咚」地跟著敲著拐杖的丈夫。她彈琴時,丈夫就坐在距離她十多米處的座椅上,手裡捧著一本書,他偏愛歷史和小說。書裡每隔幾頁夾著狄源汨為他提前備好的紙巾,怕他想咳嗽的時候找不到紙。

彈琴的時候,稍微一分心,就容易出差錯。丈夫有點動靜她就彈不好,看到他站起來,她要馬上停下來,時刻關注著,是有什麼需要嗎?

腦梗影響了丈夫的聽力和記憶力,實際上,坐在角落的丈夫不太記得手中讀過的書裡講了什麼,至於醫院裡狄源汨的鋼琴聲,對於他是一個關於安全的信號——此刻妻子就在身邊,他可以安心坐著。

狄源汨剛開始來醫院彈琴那幾年,丈夫身體狀況還好,他平時對著電腦搗鼓,幫合唱隊的朋友列印歌詞。因為腦梗住過三次院後,他變得很難自理生活了。

狄源汨的身後多了一條「尾巴」,出門一定要帶著他。只要她不在家,丈夫總想去找她,可他已經記不住路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丟。

她已經快八十歲了,認為自己需要可以同時鍛鍊手和腦的活動,防止自己變成老年痴呆的樣子,書法和鋼琴都是適合室內的活動。而出門去彈琴可以接觸社會,比如和醫院的人聊聊天,和周圍路過的「觀眾」有些互動。

周四下午的志願者林平是狄源汨介紹到醫院來的,林平的鋼琴是退休後跟著姐姐和朋友學的。她學了一些通用的方法,在伴奏中加入華麗的修飾音,漸漸地可以在演奏裡投入充沛的感情了,也找到了一種快樂、自由的感覺。

林平學生時代是個安靜內向的女孩,到了現在六十多歲的年紀,反而變得熱情又活潑,她喜歡和年輕人待在一起,聽他們聊天。而旅行中總有這樣的機會。前不久她獨自去了四川的亞丁稻城,在高原爬山,旁邊的年輕人喘著粗氣上不去,她抱著氧氣袋爬到了4600多米的旅途「最高點」——五色海。以前工作時完全沒有時間,這兩年自由了,趁著身體還好,能跑就趕快四處跑一跑。

專注彈琴鍛鍊手腦

「保持健康,就不會給孩子們添麻煩」

又一次《奇異恩典》響起。周五上午,陽光透過兩層樓高的透明天花板打在側面的白色牆上,照亮了醫師宣言。崔忠和的妻子站在一旁等待著,三年前她在崔忠和的鼓勵下也開始學鋼琴,現在也是醫院的鋼琴志願者,周三和周五的演奏就是夫妻倆輪流完成的。前不久,這架黑色三角鋼琴迎來了年輕的「夥伴」——一位學音樂的研究生女孩。

在小尚眼中,她很少見到這些老人為生活愁苦的樣子,她經常在醫院的志願服務點和老人們聊天。

「有一個志願者的獨生女兒在德國回不來,她轉發了一條一個小朋友徒步去倫敦見奶奶的新聞,配文是——我也想這麼徒步去見我的女兒,可惜我們距離有九千公裡。」小尚說,「看到這個,才體會到老人的『難』」。

今年秋天歐洲又迎來一輪疫情暴發,狄源汨的小女兒在法國,她每天都要問問情況怎麼樣。「現在有微信方便多了,隨時可以留言」,以前她們常常隔著時差,等著固定的時間點打越洋電話。確認女兒一切都好,她就按部就班地繼續她的「事業」。書法和鋼琴鍛鍊手、腦,保持健康,就不會給孩子們添麻煩,「她們工作都很辛苦」。

音樂在老人們的心中總是和快樂相關聯。

狄源汨特地去找了年輕時看過的電影配樂,比如《葉塞尼婭》、《美國愛情故事》,這些曲子印在了她心裡,幾十年後,在醫院大廳裡,從她的指尖流淌出來。

林平小時候曾在一旁仰望著拉手風琴、彈鋼琴的媽媽。退休後彈鋼琴,她也享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醫院裡來來往往老人多的時候,林平會彈起他們年輕時的歌,《梁祝》、《茉莉花》、《三套車》、《山楂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到了小孩子湊到跟前的時候,音樂就變成了《小星星》、《小燕子》,小朋友覺得有趣想上去試,她就把琴凳讓給小朋友,任憑斷斷續續的音符響起。

在醫院彈琴的時候,崔忠和總是完全沉浸在音樂中。有一次在演奏完蕭邦的《夜曲》後,崔忠和發現旁邊不知何時站著一位拿著包的中年女性,正在默默流淚的她對著崔忠和微微鞠了個躬後,才轉身離開。

志願者崔忠和在醫院大廳演奏鋼琴。攝/本報記者 魏曉涵

年近八十歲的鋼琴志願者狄源汨。攝/本報記者 魏曉涵

演奏中的志願者阮嘉陵。攝/本報記者 魏曉涵

南京明基醫院大廳,有架黑色的三角鋼琴。旁邊來往著腳步匆忙的人們,銀髮演奏者一不留神手上的音符和節奏就亂了,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從音符間感受並傳遞自由與快樂。

六十歲學琴八十歲還做志願者

聽眾說「我晚上就要做手術了

特地下來聽聽音樂」

六十歲的時候,狄源汨決定從零開始學鋼琴。

「退了休,我現在想幹嗎就幹嗎」。打太極,學書法,加入唱詩班……以前沒時間學的東西都安排上了。如今已年近八十的狄源汨說起二十年前開始學琴的小插曲,

「第一次報名的時候錢包丟了,遲了一個禮拜才正式報上」,第一堂課後,女兒就帶著她去琴行,挑了一架立式鋼琴回來。

聽朋友提起南京明基醫院在招鋼琴志願者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試試」。當時試彈了一支《瑤族舞曲》就順利通過了,但她還是擔心兩個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間是否能彈下來。她總覺得自己手笨,沒有童子功,快速的、技巧性強的曲子她跟不上。從和朋友輪流彈完兩個小時,到自己獨立完成,狄源汨花了一年時間才適應。

在醫院彈琴總會撞見許多悲歡。

拖著行李的年輕女孩聽著鋼琴曲流淚;自帶板凳、穿著病號服的老人小孩,在旁邊一坐就是一個多小時。

還有一位因為腹水腫不得不坐在輪椅上的中年人,對著琴凳上穿著碎花連衣裙、已過花甲之年的志願者發出感嘆,「您真有活力」,臨走時,他反覆說了幾遍,「我晚上就要做手術了,特地下來聽聽音樂」。

對狄源汨來說,路過的孩子聽著鋼琴聲音不哭了,病人聽了曲子高興一點,就足夠了。

彈了十年,她很少請假,即使是丈夫幾年前因為腦梗在明基醫院住院的時候——每到周一,她把丈夫交代給護工,準時下樓,到大廳開始演奏。

《童年的回憶》、《致愛麗絲》、《夜曲》,舒緩的曲調緩緩展開,偶爾也會蹦出幾個錯音。丈夫的住院讓她有些焦慮,但她也安慰自己,把專業的事情交給醫生吧。 「彈琴的時候可以集中精力,什麼都不想」。

今年因為疫情,在醫院彈琴的志願者工作暫停了幾個月。南京入秋的十月,她回到了醫院,回來的第一天,她拿酒精溼巾把鋼琴琴鍵擦了一遍,「久別重逢」。

「最專業」琴師看重儀式感

一曲結束,他總要停頓一會兒給觀眾感受餘韻

沒人能準確說出在醫院大廳放一架三角鋼琴是誰的主意,包括志願者們和醫院負責志願者的工作人員小尚,「董事捐的吧」,「零幾年建院就在了」,「為了舒緩病人的心情」……這是南京市第一架放在醫院的鋼琴,過了幾年,市中心的鼓樓醫院住院部也有了一架。

來這裡做鋼琴志願者的大多是和狄源汨一樣的退休老人。周四上午的志願者阮嘉陵是所有人裡來的時間最久的,今年他剛做完腰部手術,走路時腰幾乎佝僂成一個直角。他在做體育老師的時候跟著同事學過鋼琴,退休之後重新撿起來。

老年志願者裡「最專業」的是周三和周五早上彈琴的崔忠和。他從小學管樂、作曲,跟著會了鋼琴,做過幾個管樂團的指揮,在教堂裡、歌舞團裡演出。他曾經在往來武漢和重慶的三峽遊輪上帶過一支女子管弦樂隊,迎接往來的中外賓客,並在船上待了七年。回到南京退了休後,在醫院彈過琴的姐姐介紹他過來做志願者,至今做了也有十年了。

他是個對演出十分講究的人。無論是在哪裡彈琴,要穿戴整潔,要在表演前先盤盤手串活動關節,同時也靜靜心,再擦拭鋼琴,等到準點,奏響第一個音符。在醫院演奏的是較短的樂曲,一曲畢,他要停頓一會兒給觀眾感受餘韻——就像在音樂廳演奏的時候一樣,在樂章之間留出時間,再開始第二曲。

崔忠和每次的結束曲都是《奇異恩典》,這首經典的福音歌曲,似乎已成為他的一個重要的收尾儀式。

崔忠和喜歡激烈的、能展現技巧的音樂,但醫院顯然不是個正式的表演場合。有時候正彈著琴,路過的人看到他穿著印有「志工」的紫色工作背心,會過來問,「洗手間在哪裡?」導醫臺的工作人員也會偶爾來提醒:「有病人嫌吵,可不可以聲音小一點?」

醫院不是音樂廳,他想通了,「他們覺得你是醫院的人,要是態度不好,讓他們對醫院產生不好的印象,就沒必要了」。遇到觀眾要上來試試,無論專業與否,他一律婉言謝絕,「願意來可以去登記做志工,隨便上來玩一下不太合適」。

「志工」身份是在醫院彈琴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和在以往任何地方彈琴都不一樣,崔忠和常常能聽到觀眾的反饋,有的說好聽,有的說聽到琴聲沒有那麼難受了。點點滴滴積累下來,他想著,只要身體條件能保證音樂質量,就要繼續做下去。

崔忠和已經過了七十了,他和妻子周末反而不愛出門,「不跟年輕人湊熱鬧」。因為精力顧不上,去年他辭掉了教堂的樂團指揮。 朋友也很少見了。可老友們看到媒體報導裡他在醫院彈琴的視頻時,有好幾位特地來醫院找他敘舊。有一位是高中同學,畢業之後就再也沒見過面;還有兩位是結伴來的,雖然都在南京,卻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了。

飯桌上,一位朋友聊起最近的生活,說身體多了一些毛病。崔忠和在一旁聽著,心裡挺感慨的:怎麼明明朋友比自己小一些,可身體狀況還要差一些?他更願意聊生活,比如鍛鍊、烘焙,還有音樂,「這樣安排下來生活內容就很豐富了」。

崔忠和彈琴的時候,兩個朋友在旁邊站著,拿起手機記錄下眼前的畫面。其中一位老友靠在鋼琴後方擺放醫院模型的桌子旁,望著崔忠和背影的方向,喃喃自語:「時間過得太快了」。

銀髮「女孩」熱情又活潑

「這兩年自由了,趕快四處跑一跑」

鋼琴志願者裡,狄源汨是唯一帶家屬的一個。

每周一上午,在她坐了40分鐘地鐵,準時到達醫院大廳時,背後常常「咚咚咚」地跟著敲著拐杖的丈夫。她彈琴時,丈夫就坐在距離她十多米處的座椅上,手裡捧著一本書,他偏愛歷史和小說。書裡每隔幾頁夾著狄源汨為他提前備好的紙巾,怕他想咳嗽的時候找不到紙。

彈琴的時候,稍微一分心,就容易出差錯。丈夫有點動靜她就彈不好,看到他站起來,她要馬上停下來,時刻關注著,是有什麼需要嗎?

腦梗影響了丈夫的聽力和記憶力,實際上,坐在角落的丈夫不太記得手中讀過的書裡講了什麼,至於醫院裡狄源汨的鋼琴聲,對於他是一個關於安全的信號——此刻妻子就在身邊,他可以安心坐著。

狄源汨剛開始來醫院彈琴那幾年,丈夫身體狀況還好,他平時對著電腦搗鼓,幫合唱隊的朋友列印歌詞。因為腦梗住過三次院後,他變得很難自理生活了。

狄源汨的身後多了一條「尾巴」,出門一定要帶著他。只要她不在家,丈夫總想去找她,可他已經記不住路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丟。

她已經快八十歲了,認為自己需要可以同時鍛鍊手和腦的活動,防止自己變成老年痴呆的樣子,書法和鋼琴都是適合室內的活動。而出門去彈琴可以接觸社會,比如和醫院的人聊聊天,和周圍路過的「觀眾」有些互動。

周四下午的志願者林平是狄源汨介紹到醫院來的,林平的鋼琴是退休後跟著姐姐和朋友學的。她學了一些通用的方法,在伴奏中加入華麗的修飾音,漸漸地可以在演奏裡投入充沛的感情了,也找到了一種快樂、自由的感覺。

林平學生時代是個安靜內向的女孩,到了現在六十多歲的年紀,反而變得熱情又活潑,她喜歡和年輕人待在一起,聽他們聊天。而旅行中總有這樣的機會。前不久她獨自去了四川的亞丁稻城,在高原爬山,旁邊的年輕人喘著粗氣上不去,她抱著氧氣袋爬到了4600多米的旅途「最高點」——五色海。以前工作時完全沒有時間,這兩年自由了,趁著身體還好,能跑就趕快四處跑一跑。

專注彈琴鍛鍊手腦

「保持健康,就不會給孩子們添麻煩」

又一次《奇異恩典》響起。周五上午,陽光透過兩層樓高的透明天花板打在側面的白色牆上,照亮了醫師宣言。崔忠和的妻子站在一旁等待著,三年前她在崔忠和的鼓勵下也開始學鋼琴,現在也是醫院的鋼琴志願者,周三和周五的演奏就是夫妻倆輪流完成的。前不久,這架黑色三角鋼琴迎來了年輕的「夥伴」——一位學音樂的研究生女孩。

在小尚眼中,她很少見到這些老人為生活愁苦的樣子,她經常在醫院的志願服務點和老人們聊天。

「有一個志願者的獨生女兒在德國回不來,她轉發了一條一個小朋友徒步去倫敦見奶奶的新聞,配文是——我也想這麼徒步去見我的女兒,可惜我們距離有九千公裡。」小尚說,「看到這個,才體會到老人的『難』」。

今年秋天歐洲又迎來一輪疫情暴發,狄源汨的小女兒在法國,她每天都要問問情況怎麼樣。「現在有微信方便多了,隨時可以留言」,以前她們常常隔著時差,等著固定的時間點打越洋電話。確認女兒一切都好,她就按部就班地繼續她的「事業」。書法和鋼琴鍛鍊手、腦,保持健康,就不會給孩子們添麻煩,「她們工作都很辛苦」。

音樂在老人們的心中總是和快樂相關聯。

狄源汨特地去找了年輕時看過的電影配樂,比如《葉塞尼婭》、《美國愛情故事》,這些曲子印在了她心裡,幾十年後,在醫院大廳裡,從她的指尖流淌出來。

林平小時候曾在一旁仰望著拉手風琴、彈鋼琴的媽媽。退休後彈鋼琴,她也享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醫院裡來來往往老人多的時候,林平會彈起他們年輕時的歌,《梁祝》、《茉莉花》、《三套車》、《山楂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到了小孩子湊到跟前的時候,音樂就變成了《小星星》、《小燕子》,小朋友覺得有趣想上去試,她就把琴凳讓給小朋友,任憑斷斷續續的音符響起。

在醫院彈琴的時候,崔忠和總是完全沉浸在音樂中。有一次在演奏完蕭邦的《夜曲》後,崔忠和發現旁邊不知何時站著一位拿著包的中年女性,正在默默流淚的她對著崔忠和微微鞠了個躬後,才轉身離開。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外賣小哥商場彈鋼琴網上走紅
    王雷回憶,他們在一起時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學校的琴房,最常做的事便是一起彈鋼琴,久而久之他養成了每天都要練習的習慣。若不能去女友的學校,王雷便去家附近的琴行練琴,10塊錢一小時,每次去他一彈就是兩個小時。「網上那個視頻裡,我彈的曲子就是初戀教的。」王雷向紫牛新聞記者介紹道,那首曲子是班得瑞的《童年》,也是他初戀女友教給他的第一首曲子。
  • 面向腫瘤患者,用鋼琴彈響生命的渴望,為三位老年志願演奏者鼓掌
    賈秀生正在為患者演奏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供圖每天下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外科大廳裡,都會響起舒緩的鋼琴聲。鋼琴的演奏者全部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心音坊」的志願者。其中,有不少年過花甲的老人。他們用自己對藝術和生活的美好追求,影響著更多的患者。
  • 教40歲的女兒彈鋼琴這件小事
    去年七月,琴行來了一位老婆婆,說要買鋼琴。從年齡和外觀上判斷,我們以為她是要給孫女買。結果她說想自己學,學會以後教自己的女兒。 仔細諮詢了需求後同事介紹了幾款鋼琴給她。 當她用粗糙的食指在琴鍵上敲出幾個雜亂的音符時,我意識到她學會彈鋼琴將會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 為什麼學音樂的人大多都會彈鋼琴?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優美,被譽為樂器之王。由於鋼琴使用十二平均律,使音樂的轉調、復調、和聲獲得極大的自由,音樂世界裡的所有語言,語法,修辭,等等,鋼琴基本都能展現。
  • 微信小遊戲鋼琴塊2怎麼玩 來鋼琴塊2彈鋼琴
    最近朋友圈裡又颳起了彈鋼琴風潮,這就是今天小編想為大家推薦的微信小遊戲《鋼琴塊2》,讓我來告訴大家微信小遊戲《鋼琴塊2》怎麼玩。相信大家一定好奇,為什麼沒玩過《鋼琴塊1》就出了《鋼琴塊2》?其實《鋼琴塊2》就是《別踩白塊兒2》,也就是《別踩白塊兒》的續作。不得不說,這種白加黑的畫面跟鋼琴還真的非常像,這也可能就是為什麼會改名叫《鋼琴塊2》的原因?
  • 「踢走了」鞏新亮和劉亦菲,鋼琴王子郎朗終於找到了真公主?
    就是那個單身了多年的鋼琴王子郎朗,終於在微博上官宣了結婚的好消息!他找到了自己的愛麗絲。這條消息一出瞬間點燃了網友們討論的熱情,怎麼平時都沒聽說過他的戀情消息,就突然結婚了呢?在這次自己曝光婚訊之前,網上幾乎沒有一點有關於這位新娘的消息。但郎朗也是個很有誠意的新郎了,還專門曬出了幾張婚紗照供大家欣賞。
  • 林永健兒子變身鋼琴小王子,父母的付出決定了孩子的成功
    學琴一年半時通過了鋼琴6級 ,8歲時獲得了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大獎賽一等獎和極具天賦青少年特別獎。 鋼琴彈得好,學習也不耽誤 在一次演出後,一名節目主持人問大竣學習考試考得怎麼樣
  • 彈鋼琴時手指如何駕馭音色?教你兩種方式彈出很漂亮的音效來
    音色這個詞一直是被爭議的,如果你去網上查資料的話,你會發現不同的人對音色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音色廣泛的定義會被用於區分不同的樂器,這可能是物理學家比較擅長的。但我們平常所說的鋼琴演奏的音色是指鋼琴彈出來的那個音的效果。而我們這篇文章的討論也是指的這種效果。
  • 黃多多參加鋼琴比賽,曾拿大獎刷爆家長群:父母遠見決定孩子命運
    因為當年他們曾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大放異彩,而他們的成長自然也頗受關注。同樣關注度很高的還有黃磊的女兒黃多多,逐漸長大的黃多多無論是在妝容上,還會在受到的成長教育上,都曾多次上熱搜,成為網友們議論的焦點。
  • 當彈鋼琴敗給了彈棉花,時代的審美之殤會不會讓我們重回恐龍時代
    ①網上甚囂塵上的言論折射出一幹網民的審美之殤最近圍繞著傅聰先生因新冠在英國病逝,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各家各派圍繞好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在這些討論中好風發現評論區歪向一邊的一派——從詆毀傅聰先生到詆毀鋼琴再到消解藝術的魅力。一些人甚至說彈鋼琴不如彈棉花,彈棉花可以興國,彈鋼琴純粹無用,而持這種言論的不在少數,他們振振有詞,擲地有聲地說著自己的觀點。
  • 好和弦|[EP.253] 為什麼厲害的人彈鋼琴那麼輕鬆?
    >本文作者:官大為文字整理:弦姐你曾經有沒有覺得鋼琴的琴鍵很重彈鋼琴手指沒力的原因,在傳統的教學上常常都被歸咎為「練得不夠」,大家曾經相信過「偏方」嗎?比如把手指抬得很高再快速彈下去,比如把力量都集中在指尖等等。那麼2020的今天,如何科學的搞懂這件事呢?讓我們一起跟著Wiwi老師探究一下吧~小貼士:通過影片來教你鋼琴的動作,一定沒有辦法講得很精確。
  • 中國那麼多孩子學鋼琴,但為什麼看鋼琴音樂會的人那麼少?
    我小侄女也學鋼琴,十級都考完了,有一次我看網上有一個很好的鋼琴音樂會,都是世界有名的鋼琴家的演奏,就趕緊發給了孩子。我以為她會非常開心,誰知她說:我為什麼要看這個?我對這個一點也沒興趣。看看身邊的那麼多學鋼琴的孩子,其實很多都是這樣,他們鋼琴可能都過了十級,學鋼琴也七八年了,但對音樂還是沒有什麼熱愛之情。
  • 美得理MEDELI音樂小課堂:冬季太冷彈鋼琴手指不靈活怎麼辦
    本期美得理音樂小課堂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方法:  首先,彈鋼琴時要注意自身的保暖。  1.彈琴前可以適當做一些運動,或者用溫水或者熱水袋捂一下手。這樣冰涼的手可以暫時暖和起來,有助於後面的手指練習。  2.鋼琴凳上可以加一個暖和的墊子,這樣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練琴啦。
  • 安吉含著眼淚彈鋼琴,他說的這句話感動了所有人
    每個孩子的小時候都逃不過才藝訓練,就連衣食無憂的安吉,也要在周末被胡可拉起來彈鋼琴。胡可本來說安吉彈鋼琴,自己就在旁邊給兒子錄視頻,結果沒想到,安吉彈了幾分鐘就開始哭了起來。穿著保暖褲抹淚的安吉,也是意外的乖了,安吉哭的原因其實不是被胡可勒令練琴哭的。
  • 最好的鋼琴啟蒙教材,鋼琴老師強烈推薦
    所以,最後鋼琴老師建議我們買《快樂鋼琴啟蒙教程》,後來姑娘果然學的很輕鬆,很快樂,不會動不動說彈累了。 快樂鋼琴啟蒙教程一節課來4、5個小曲子輕輕鬆鬆的。而且因為之前小湯1打的基礎,很多曲子她都能自己認譜子,自己彈出來了。
  • 725分全國一卷高考女狀元,中學收穫7萬獎學金,尤其擅長彈鋼琴!
    最令她的父母值得驕傲的是,一直以來沒有為她過多的去操心,而且還是個孩子的唐楚玥已經有了為自己賺錢的能力。對於現在的家庭來說,每個孩子幾乎都有補課的需求,一年到頭這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可是小小年紀的唐楚玥卻已經可以為自己掙學費,正是因為她的優秀,幾乎每年都可以掙到相關的獎學金,細細的算下來她中學竟然收穫了將近7萬塊獎學金。
  • 冀望重生的鋼琴夢
    知青父母的陪讀鋼琴夢   彈到第二支曲子蕭邦諧謔曲,坐在臺下的呂昊城母親殷紅已抵擋不住眼淚的傾瀉。這首曲子是曾獲「華表獎」和「金雞獎」紀錄片《鋼琴夢》的背景音樂之一,紀錄片的主角便是那個活潑、淘氣並非常有音樂天賦的鋼琴少年呂昊城和他的陪讀母親。   昊城母子現住在廣州天河區某小區。約好見面的當天,殷紅囑咐記者不要按門鈴,因為昊城還在睡覺。
  • 三維空間全息圖教你彈鋼琴
    相信每個男生在小的時候都會萌生學樂器的想法能夠掌握音樂本領真的是很難得的(當然很多人學音樂都是為了哄女生的)簡直沒有更酷的了比如說今天的情人節那樣如果會彈鋼琴你就可以彈琴唱歌給女朋友聽了特別是上了大學會音樂的男生會受很多女生歡迎
  • 初學鋼琴買什麼琴-鋼琴怎麼選購-家長不得不看的良言!
    最主要是你聽著覺得最好聽的音色那就一定是最好的音色,就和中國好聲音選秀一個樣;一般來說讓銷售把同一個曲子都給你在兩琴上彈一彈仔細聽就一定能聽出區別。怎麼挑琴這方面,也算說完了,具體還得自己去人家琴行聽去試;下來的話開始說鋼琴分類及等級;首先得說明:由於鋼琴產業並不是市場剛需,價位又不是很透明,所以也就導致了會有各種各樣的「德系」雜牌琴的出現,這類琴往往是暴利產品,一般大琴行為了口碑多不太敢做,雜牌琴大多會放在鋼琴老師的手裡銷售(因為廠家沒有任務量,市場佔有率小可以胡亂報價
  • 鋼琴演奏的四要素
    任何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都是為彈好每一個音所產生的,鋼琴演奏的基本出發點是彈好作品中的每一個音,更快、更準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抓住音的四要素這個基本問題就能把一些複雜的問題理出頭緒。鋼琴彈奏鋼琴最基本的是要準確地捕捉聲音的音高,因此,鋼琴作品的彈奏要求彈奏過程中有音高的準確彈奏,辨識音高是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