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2018級創新班陳煜、羅芳、邢慈湃、陳卓榮、陳樂昕等本科生的兩篇創新成果,先後被知名SCI期刊《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和《Information Sciences》錄用。上述期刊均為中國計算機學會重點推薦的高水平國際期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區塊鏈作為點對點網絡、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的集成創新,提供了一種在不可信網絡中進行信息與價值傳遞交換的可信通道。
智能合約是區塊鏈中的核心模塊,由於區塊鏈中的數據無法篡改,智能合約保證了交易真實性。然而,一旦發布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存在漏洞,合約將無法撤回修改,因此智能合約的漏洞檢測就顯得十分重要,但現有的基於機器學習檢測方法存在正確率不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邢慈湃、陳卓榮、陳樂昕等同學聯合中山大學和南開大學區塊鏈團隊在論文《A New Scheme of Vulnerability Analysis in Smart Contract with Machine Learning》中提出了「切片特徵」,對智能合約整體「分而治之」的思路,並在區塊鏈平臺通過大量實驗結果分析證明,他們的方案相比於已有方案檢測效果有顯著提升。目前,該成果被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重點SCI期刊《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錄用。
此外,隨著大數據的進一步發展,數據隱私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大多數行業數據呈現數據孤島現象,如何在滿足用戶隱私保護前提下,進行多方數據機器學是人工智慧的一大難題。而「聯邦學習」成為解決這一行業性難題的關鍵技術,但已有聯邦學習無法有效解決訓練結果的可靠性。
陳煜和羅芳兩位同學在我校李同博士後的指導下,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可信執行環境下的解決方案,該創新成果《A Training-integrity Privacy-preserving Federated Learning Scheme with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被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的B類重點SCI一區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s》錄用。
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負責人表示,創新班的學生們在完成繁重學業任務的同時,利用暑假和課餘時間開展大量調研文獻和系列實驗活動,最終完成以上創新成果並被上述高水平期刊錄用,實屬不易。
學院將以此為契機,繼續以培養優秀創新人才為目標,進一步組建導師組和研究生指導團隊,培養更多專業基礎紮實、富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具有遠大抱負和人生理想,學術發展潛質好的創新型人才。
來源 :廣州大學 廣州大學新聞網 編輯 | 何嘉昕 責任編輯 | 楊藝 何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