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廣州大學本科生取得科研重大突破,頻頻登上SCI期刊!

2020-12-04 騰訊網

對於未來有志於從事科研相關工作的大學生來說,本科學習期間積累的科研經驗對其後續深造大有益處。近年來,廣州大學實施教學設施開放共享,實驗室和科研平臺等面向本科生開放,大力拓展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渠道和方式,鼓勵本科生積極參與開放實驗教學、參加科學研究和自選實驗課題的研究,培養本科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年上半年,學校本科生在科研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1.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在SCI期刊發表論文

廣州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2016級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李錦韜同學在曾衍瀚副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IEEE ACCESS》(IF 4.098)期刊上發表題為"Automatic Structure Generation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or CMOS Voltage Reference Circuit"的研究。

該課題研究利用進化算法實現模擬集成電路參數的智能優化和拓撲結構的自動生成,通過引入OOR函數以及改進算法,解決優化電路中出現的約束問題。所提出的方法提高了算法收斂速度以及優化能力,減少優化過程中的欠擬合以及過擬合的現象。目前已在基準源電路以及LDO電路中實現電路參數智能優化,其中在基準源電路中可同時實現自動生成電路拓撲結構和電路參數智能優化,所生成電路性能與人工調製電路相比有較大提升。

2.教育學院心理學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本科生發表SSCI論文

日前,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2016級本科生張新彤梁靖暉相關學術科研成果,先後被多個國際SSCI期刊錄用。

張新彤同學參與了相關課題的研究,開發出簡潔高效的大五人格測量問卷簡版,助力研究者和工作者進行高效率的人格測評,並在《PLOS ONE》(IF=2.776)上發表論文。張新彤還對多個青少年精神病態測量工具在司法環境下進行了效能驗證,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IF= 2.129)發表兩篇論文。

梁靖暉則對反社會人格測量工具在中國的測量效能進行了全面驗證,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urrent Psychology》(IF= 1.468)發表學術論文。這些成果為中國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工作提供了測量學上的視角和理論依據。

3.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創新班學生在知名SCI期刊發表2篇成果

廣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2018級創新班本科生陳煜羅芳邢慈湃陳卓容陳樂昕同學在區塊鏈與聯邦學習的研究領域各有1篇創新成果被知名SCI期刊錄用。

區塊鏈作為點對點網絡、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的集成創新,提供了一種在不可信網絡中進行信息與價值傳遞交換的可信通道。然而,一旦發布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存在漏洞,合約將無法撤回修改,因此智能合約的漏洞檢測就顯得十分重要。邢慈湃、陳卓容、陳樂昕等同學在論文"A New Scheme of Vulnerability Analysis in Smart Contract with Machine Learning"提出了"切片特徵"通過實驗結果證明了他們的方案相比於已有方案檢測效果有顯著提升,該成果成功發表在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重點SCI期刊《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IF= 2.39)上。

隨著大數據的進一步發展,數據隱私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大多數行業數據呈現數據孤島現象。2018級創新班陳煜、羅芳同學在李同博士後的指導下,提出了一種可信執行環境下的解決方案,這是國際上第一個提出了在隱私保護性和訓練可靠性同時得到實現的聯邦學習方案,該成果近日成功發表在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s》(IF=5.3)上。

4.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多位本科生合作發表SCI一區論文

日前,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在仿生神經突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一區頂級期刊Nanoscale(IF=9.927)。該研究成果由葛軍博士秦傑利博士潘書生教授等共同合作完成,參與者還有2017級光電專業本科生馬澤霖陳威龍曹栩誠顏健鋒房華恆。葛軍博士和潘書生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

神經形態計算具有與人類大腦類似的信息處理機制,因此被認為是解決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及突破馮諾伊曼瓶頸限制的新技術。神經形態計算系統的基本組成單元是仿生神經突觸,二埠的憶阻器具有結構簡單、集成度好等優勢因此被看作是仿生神經突觸的理想載體。本項研究以非鈣鈦礦相CsPbI3為基礎的高穩定性人工神經突觸器件,這使得製作低成本、高密度的實用型突觸陣列器件成為了可能。

一直以來,廣州大學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備、家國情懷、視野開闊,愛體育、懂藝術,能力發展性強"為人才培養目標,設立"文體藝語"四個公共素質教育中心,尤其注重追求學術卓越,致力於培養具有廣大底色的創新型人才,不少本科生同學在科研領域取得一系列優異成果。如今正值志願填報季,歡迎廣大學子報考廣州大學,金秋九月,期待與你一起在雲山珠水邊探索科學奧秘!

相關焦點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2020年,雖然是頗為特殊的一年,但廣州大學的科研工作者們依然以夢為馬,奮楫直上,續寫著高水平大學建設新的傳奇。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今年上半年,廣州大學科研工作者們的喜人成績吧!1.陳曦教授研究團隊在《Nature Astronomy》發表新種類分子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的重要成果日前,廣州大學陳曦教授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在天體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線發表於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廣州大學大四本科生邱燕璇(右)在董文教授指導下做實驗
  • 廣州大學本科生2篇創新成果被SCI期刊錄用,真牛!
    近日,我校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2018級創新班陳煜、羅芳、邢慈湃、陳卓榮、陳樂昕等本科生的兩篇創新成果,先後被知名SCI期刊《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和《Information
  •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1-01-11 10:25:51 如何讓金剛石「聽話」,
  • 南京大學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
    日前,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漱明、張利劍、王振林、祝世寧等與合作者在最新一期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Metalens-array-based high-dimensional and multi-photon quantum
  • 廣州醫生膽道閉鎖研究登上頂級期刊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8日凌晨,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科研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在膽道閉鎖的發病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研究成果在世界頂級醫學雜誌 Cell(細胞)在線發表。
  • 重要突破!廣州大學最新研究成果登上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子刊!
    近日,廣州大學陳曦教授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在天體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論文於北京時間2020年7月14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該期刊是英國著名雜誌《Nature》(自然)於2017年創立的自然科學類子刊,2019年SCI影響因子11.518,是天文學領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此項研究工作由廣州大學、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大學,以及來自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荷蘭、美國、日本、德國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國際研究團隊合作完成。
  • 重要突破!廣州大學最新研究成果登上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子刊!
    近日,廣州大學陳曦教授及其國際合作團隊在天體脈澤與大質量恆星形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論文於北京時間2020年7月14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此項研究工作由廣州大學、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大學,以及來自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荷蘭、美國、日本、德國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國際研究團隊合作完成。廣州大學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單位且為第一完成單位。
  • 驕傲!陝西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時隔一年,陝西科技大學輕工學院"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趙偉副教授在生物質高分子精密合成領域再次取得突破進展,9月中旬,相關論文以"A New Synthetic Methodology of Site-Specific Functionalized Polypeptides
  • 本科生發表14篇SCI論文,一作9篇發在一區top期刊
    一位本科生如何取得這樣的科研成績?近日,他講述了在南科大的學習和科研經歷 在南科大探索 胡啟錕 2016級本科生 最近剛剛發表了兩篇論文,又收穫了國獎,對我來說是幸運的一件事情。
  • 青島大學首篇《Nature Mater》誕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青年教師李強、李洪森以共同一作兼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Extra storage capacity in transition metal oxide lithium-ion batteries revealed byin situmagnetometry」的原創研究成果。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朱志偉教授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Jens Nielsen教授合作,以「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efficient synthesis of medium-chain fatty acids」為題,在國際催化領域頂級期刊
  • 重大突破!東北大學數十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過程裝備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朱彤教授團隊在厭氧氨氧化技術領域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novel coupling process with 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 and shortcut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in a single reactor
  • ACS Cent Sci:龐貝氏症治療取得突破
    2016年5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新發表於《ACS Central 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紐約大學和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們在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治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 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
    化工醫藥原料搜索,用化學加百科專業 導讀 本科生科研是南科大的一大亮點。南科大鼓勵本科生科研,也為他們提供了寬鬆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科研條件。
  • 陝西教授團隊連出重大科研成果,頻頻登上頂級期刊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骨幹王成兵教授帶領的"光熱轉換材料功能化調控及應用創新團隊"(陝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在光熱轉換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 零的突破!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由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 零的突破!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由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長期以來,福州大學始終高度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作,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組織培育等多種舉措,有效保障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作的持續發展。
  • 重大突破!南京13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蕩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省屬重點高校,於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在科學創新的進程中,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是反映基礎研究進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高校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期刊上。本期推送,就來了解一下南林這一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那些硬核科研成果吧!
  • 東南大學取得重大進展,成果登上頂級期刊Science!聚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東南大學太陽能技術研究中心/儲能聯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朱斌教授為該論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訊作者,此項研究成果標誌著東南大學在燃料電池領域相關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對其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必然帶來能源領域新的材料和技術的突破,具有普適的指導意義。這項工作為科學設計優良質子傳輸材料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為質子限域傳輸和可控/可調提供了科學方法,大大加速商業化進程。該成果將促進新一代燃料電池研究和發展,對發展新能源技術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東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