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三:屠的是何種鯊?
王海豐科普:鯊魚大多不在保護之列,他們不收保護種類,一家企業就能年屠600鯨鯊太誇張
六旬「刀手」順濤:很少見到大白鯊和鯨鯊
自屠殺鯊魚的照片在網絡傳播之後,蒲岐成為眾矢之的,讓當地的鯊魚加工企業更是格外低調,變得小心翼翼。然而,也有委屈:「鯊魚就是一種普普通通的魚,殺牛殺羊其實也一樣。」王海豐的說法代表了當地鯊魚加工企業的普遍心聲。
王海豐給記者科普:鯊魚的常見種類大約有350種,其中只有三四種是保護種類,其他都不在保護之列,就是一種魚類。「我們公司一年採購的鯊魚總量在1000噸左右,主要是一些藍鯊、公子鯊、馬鮫鯊等常見種類。」至於被列入保護範圍的大白鯊和鯨鯊之類的,王海豐表示他們根本不收購。「我們跟遠洋公司有約定,保護鯊類一律不收。」
但難免也有誤捕的情況,一網下去撈上來時發現鯊魚已經在網裡了,而且已經奄奄一息。「這種情況,你是拉回來還是丟到海裡去?」
在蒲岐鎮,晨報記者看到,不少鯊魚加工企業室內都擺放著大白鯊的頭骨或標本用以裝飾,不過大部分企業都否認加工過大白鯊和鯨鯊等保護種類。
在蒲岐,還有一種專門從事宰殺鯊魚的「刀手」,他們一般是年紀較大、經驗豐富的漁民,每當有工廠運到了大型鯊魚,都請他們過去幫忙宰殺和剝皮,工錢一般是一二百元的辛苦錢加一頓豐盛的鯊魚宴。記者找到其中一位年近60的「刀手」順濤,他有一個專門的刀櫃,放著各式彎刀。他告訴記者,當地幾乎每家廠他都去幫忙宰殺過鯊魚,已經不知道殺了多少條。至於裡面有沒有大白鯊和鯨鯊,他回想了下表示以前有過,但是今年很少了,而且鯊魚也變得越來越小,生意不大好了。
對於環保組織稱蒲岐一企業「年宰殺鯨鯊600頭」的說法,王海豐表示不可信。「一頭鯨鯊少說也有幾噸重,目前整個蒲岐鎮一年的鯊魚加工量也只有3000噸左右,怎麼可能一家企業靠殺鯨鯊就全做了?」此外,他還說:「如果一家廠真的能收購600條鯨鯊,那說明鯨鯊數量過多,也不需要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