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一個姚明出演的公益廣告,廣告內容是鯊魚的魚翅被割,用來食用的問題,&34;。但是食用魚翅真的會導致鯊魚的滅絕嗎?
IUCN的鯊魚專門小組對海洋鯊魚種類的瀕危程度進行了評估。除了圓齒槌頭鯊數量銳減外,平雙鬢鯊、短臂灰鯖鯊、大眼長尾鯊和普通長尾鯊都將被列入易危目錄中。虎鯊、黑鯊、牛鯊可能被列入易危或者近危等級。絲鯊將被列入近危等級。
那麼IUCN的話就能全信嗎?IUCN的全稱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是全球最大的環保機構。他們發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會將物種編入極危、易危等九個不同的評估等級。但是該組織並不是專業的科學組織,他們給出的資料常常帶有便利性和主觀性。例如,它將非常常見的經濟魚類長江刀魚、二長棘梨齒鯛列為瀕危等級。
實際上,我們所在的社會是以所在的區域的法規名錄為準,比如我國就是以國家的保護等級來區分動植物的保護。但是各國的漁業捕撈情況不同,對鯊魚的保護法律也不大相同。
那麼鯊魚應該捕殺嗎?過度的捕殺鯊魚會導致海洋生態鏈的破壞,進而導致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鯊魚固然是好的,但是鯊魚的種類多達數百種,如果僅僅是一刀切地拒絕鯊魚的食用,那它並不是合適的。
公益廣告中的割魚翅棄魚肉其實在生活中並不普遍。但是這個理論卻在網上被無限地誇大。事實上,進入21世紀後,國際公約明確規定,非保育類鯊魚必須整魚上岸,綜合利用。
並且,我國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鯊魚加工出口國,目前主要的魚翅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整個東亞市場。中國香港雖然是一個很大的魚翅集散地,但這裡的魚翅來自於世界各國各地,而我國消費者也不止食用魚翅,也食用鯊魚的其他部分,例如福州魚丸,就是用鯊魚肉製作而成的。鯊魚肉是非常良好的蛋白質來源,而在歐洲,也有著食用鯊魚肝油作為保健品的傳統。
所以,其實就算沒有魚翅貿易,鯊魚一樣會被捕撈。
再者,鯊魚的困境並不止在我國存在。據CITES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4-2018年間,美國跟澳大利亞曾大量出口三種雙髻鯊的魚翅,作為商業貿易渠道。
我國目前鯊魚的捕撈現狀:目前,我國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含有鯨鯊、姥鯊以及噬人鯊三種鯊魚種類,被列為保育鯊魚的種類僅佔鯊魚的很小一部分。並且,鯊魚在我國是一種低值的漁獲,故我國的漁業捕撈並未存在把鯊魚作為捕撈對象的捕撈作業,鯊魚基本上都是兼捕所得,我們所做的只是合理利用罷了。
所以,綜上所述,吃魚翅其實並不會對鯊魚的滅絕造成多達的影響。
資料來源——開水族館的生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