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卓悅佳(除署名外))看過美國電影《大白鯊》的人可能忘不了大白鯊那可怕的血盆大口,不過您知道嗎,兇殘的大白鯊因為有可能在未來成為瀕危物種,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中,受到一定的保護。
昨天,記者從亞洲區域CITES新列附錄鯊魚和前口蝠鱝履約能力評估研討會上了解到,今年9月14日起,又將有鼠鯊、長鰭真鯊、路氏雙髻鯊、錘頭雙髻鯊和無鉤雙髻鯊5種鯊魚和前口蝠鱝屬所有種將加入CITES附錄II。屆時,算上已被列入CITES附錄II中的鯨鯊、姥鯊和大白鯊,將共有8種鯊魚和兩種蝠鱝列入該附錄。
此次會議由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主辦,來自亞洲14個國家的CITES管理機構代表和漁業部門代表、CITES公約秘書處、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有關區域性漁業組織代表及我國相關部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專家們希望制定相關的法規,建立起全球鯊魚資源的數據信息,保護鯊魚資源的可持續性。
【名詞解釋】
CITES附錄II
列入該附錄的物種目前還沒有遭受滅絕的威脅,但如果沒有嚴格的貿易監管以避免對該物種的過度利用,該物種有可能在未來瀕臨滅絕,這樣的物種佔CITES附錄名單的96%。列入該附錄的物種可以進行國際貿易但需要監管。
CITES附錄I
列入該附錄的物種目前已經遭受滅絕的威脅,這樣的物種佔CITES附錄名單的3%。列入該附錄的物種禁止進行野生個體的國際貿易。
【專家釋疑】
1、鯊魚還能食用嗎?完全可以
鯊魚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中,是不是意味著鯊魚成了保護物種,今後再也不能食用了?
據了解,全球共有460多種鯊魚,但已經或即將列入CITES附錄II的鯊魚僅有8種。「這8種鯊魚還是可以捕撈、消費和進行國際貿易的,但是現在需要監管。」與會的一位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官員解釋說,鯊魚作為海洋生物,數據研究十分欠缺,人們很難判斷某種鯊魚是否已經瀕危,而被列入公約附錄的8種鯊魚是多年的監控數據顯示,其數量似乎有所下降,但不能排除可能只是這些鯊魚轉移了活動場所,不在監控範圍之內。
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與水產養殖部漁業資源高級官員約翰妮·費舍爾女士也表示,將8種鯊魚列入CITES附錄II,目的不是讓大家不再捕撈,而是希望能夠儘早養護。
2、只有中國人吃魚翅?當然不是
中國人一直有吃魚翅的傳統,這一點經常被一些國家或組織譴責。但在昨天的會議上,與會代表出示的數據卻顯示,中國並不是唯一食用鯊魚的國家。實際上僅在亞洲,韓國的鯊魚肉進口量就遠遠超過中國。就連食用魚翅也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習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同樣也是亞洲魚翅消費大國,而印度尼西亞和泰國是出口魚翅的主要亞洲國家。
「西方人也吃鯊魚,同時,西方國家還使用鯊魚生產昂貴的軟骨素和角鯊烷等產品。」一位中國代表告訴記者,實際上鯊魚並不是我國漁民的傳統主要漁獲,國內捕捉到鯊魚往往是誤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