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考慮將瀕危鯊魚列入保護名錄 進行重點保護
,目前中國農業部正在組織專家修訂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已考慮將一些瀕危鯊魚列入保護名錄,進行重點保護。,近年來,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包括鯊魚在內的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其中農業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有關國際公約的要求,對鯊魚捕撈、資源養護進行監督管理,採取發放捕撈許可證,建立漁業資源保護區,控制捕撈強度,限制網目尺寸、制定最低可捕標準等措施,養護和合理利用鯊魚等漁業資源。 嚴格執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規定,加強鯊魚國際貿易的監管。
-
加強魚類資源保護|十八種鯊魚與鰩魚被列入CITES保護名錄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18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了一項對18種受到威脅的鯊魚和鰩魚加強國際保護的提案。新增的保護物種還包括灰鯖鯊(mako sharks)、楔形魚(wedgefishes)和吉他魚(guitarfishes)。(圖源:CITES會議手冊)據有關方面統計,每年在商業性漁業中被捕殺的鯊魚數量高達一億。人類對魚翅湯的需求則是導致海洋中鯊魚數量不斷減少的驅動因素之一。在所有鯊魚中遊的速度最快的是灰鯖鯊,它的肉和鰭非常珍貴。
-
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任重道遠
原標題: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任重道遠 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利用是一項極有發展潛力的希望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的突破口,極有可能成為海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不過,我國在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方面取得創新科技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制約該領域發展的瓶頸問題:高值利用重大理論體系尚不完善,缺乏原始創新和突破,關鍵設備技術支撐能力薄弱;國家科技經費投入比例逐年增加,長期穩定支持亟須加強;新興交叉學科特點突出,科研和產業化兼備的綜合人才隊伍建設任重道遠;科研條件平臺支撐能力需要加強,產業化開發體制機制需要創新;市場認可程度逐年提高,海洋生物高值製品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
中國溼地資源保護情況
溼地資源及保護狀況 根據2014年1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最新結果,中國的溼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溼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比率(即溼地率)為5.58%,其中,自然溼地面積4667.47萬公頃,佔全國溼地總面積的87.08%。
-
保護鯊魚,除了拒食魚翅,我們更要做什麼?
但是該如何保護鯊魚,吃瓜群眾們卻無從下手。 於是,中華傳統智商稅——魚翅,成了過街老鼠,網上隨處可見的血淋淋的鯊魚鰭照片以及碼頭晾曬的成噸的鯊魚鰭幹給大家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各路環保組織和明星也不斷宣傳拒吃魚翅,保護鯊魚。
-
保護公海漁業資源,為世界漁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東南太平洋是公海魷魚主要漁場之一,中國、韓國、我國臺灣地區以及歐盟成員國的捕撈漁船在每年漁汛期間都會來到這片公海區域捕撈魷魚。近期,個別國家、個別人稱「中國漁船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公海'非法捕撈、亂扔垃圾'」,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一級巡視員劉新中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7月1日起,中國在全球率先實行公海自主休漁,以保護魷魚資源及其產卵群體。
-
康普森 | 新產品專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
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不全,喪失風險加大保存保護乏力,鑑定評價缺失數據共享機制不暢,開發利用不足......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項目數據互聯互通自動化處理 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項目依靠康普森現有的技術模塊和強大的資料庫,根據客戶不同需求,搭建個性化農業作物、畜禽種質資源利用和保護平臺,實現種質資源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自動化處理,同時,提供保種方案策略,助力地方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推進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
-
非洲犀牛保護任重道遠
原標題:非洲犀牛保護任重道遠 在位於南非東北部的巴伯頓地區,有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犀牛「孤兒院」。這裡可容納約100頭犀牛,周圍布滿了高壓鐵絲網。參觀者都被告知必須關掉手機,以防止手機被定位引來偷獵者。
-
我縣舉辦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價值與保護利用專題講座
11月26日下午,我縣舉辦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價值與保護利用專題講座。特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黨委書記、所長、研究員、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鄧濤做專題講座。全縣宣傳、文化旅遊、自然資源系統幹部職工,各鄉(鎮)主管副職和通訊員,縣文化和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管副職及媒體記者等200餘人參加講座。
-
吃魚翅真致鯊魚瀕危?中國消費量降七成,全球捕鯊量一點沒少
5月5日,在上海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一場名為「依法保護瀕危物種,合理利用海洋資源」的鯊魚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展示活動上,首次發布的兩份行業報告《我國鯊魚資源利用及監管機制現狀》和《中國鯊魚產業報告》透露了上述魚翅的市場數據。「並沒有直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魚翅消費下降後,鯊魚的捕撈量就下降了。」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
...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浙江農林大學
近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浙江農林大學牽頭申報的「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被認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該校邵清松教授擔任實驗室負責人。 近年來,「健康中國」和中醫藥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並明確指出要提高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病的水平,要把科技創新擺在中藥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中藥現代化成為引領中國邁向科技強國建設、助推「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
-
關於南海海馬海龍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的建議
瓊農議字〔2019〕117號 分類:B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關於 海南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建議、 批評和意見第622186號辦理情況的答覆 王長仁代表: 您在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南海海馬、 海龍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的建議
-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的保存與發掘利用
中國科學院生物遺傳資源庫工作委員會旨在建成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生物遺傳資源科學保藏網絡體系,引領我國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共享利用工作。3 .資源調查與發掘微生物遺傳資源調查我國從事微生物資源調查、區系分類研究、資源保護的科研人員在微生物資源保護和持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嫦娥二號」屬於二期工程,主要是利用「嫦娥一號」的資源,加上六大工程目標和相關的技術驗證,主要為「嫦娥三號」著陸月球降低風險。 六項工程目標除了環月之外,還有100公裡制動,從100公裡機動到15公裡,以及軌道機動測定技術。
-
加強我國戰略生物資源有效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生物資源是指生長在自然界中能夠直接或間接被人類利用的、對人類具有現實和潛在價值的基因和物種的總和,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類遺傳資源等。生物資源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的重要戰略資源。對生物資源的收集、保藏、保護、開發與利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
關於北海市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17年監督工作計劃,我委在常委會副主任洪偉東帶領下,於今年3月-5月對我市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開展了調研並組織到山東青島、遼寧大連等市考察學習。在此基礎上,對市人民政府《關於我市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了審議。
-
又接到金錢鯊落網消息 再捕鯊魚將遭到處罰(圖)
昨晚 10時許,有漁民又捕獲了一頭 4000多斤的金錢鯊魚,這已經是漁民捕獲的第四頭鯊魚,引起了鯊魚專家的關注。今天,世界自然保護同盟鯊魚專家組委員、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的王亞民博士趕來膠南,分析鯊魚「扎堆」的原因,同時呼籲人們對鯊魚進行保護。本市漁政部門認為,濫殺鯊魚屬違法行為,將對濫殺鯊魚的行為進行制止。
-
自然侵蝕歷史變遷多段坍塌 長城保護任重道遠
自然侵蝕和歷史變遷,使多數點段的長城坍塌、損毀—— 長城保護任重道遠 光明日報記者李韻 12月1日,《長城保護條例》實施滿十周年。11月30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保護報告》),這是第一次以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的名義,發布專項文物資源的保護管理狀況。
-
合理保護利用珍稀藥用動物資源 提振中醫藥文化
人工養殖珍稀藥用動物,是確保我國中醫藥產業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產業,也是保護野生珍稀動物物種延續的最有力措施。」「我親歷了中國養熊業的發展。」周榮漢教授說。「六十年代,我與同事一起在大小興安嶺地區調查。冬天,東北的「黑瞎子」(黑熊在當地別稱)常在夜間糟蹋老鄉家裡的苞米和瓜菜。當時,人們會把黑熊作為害獸獵殺,取其膽放在屋外曬乾後售賣以彌補農作物損失。
-
為什麼保護鯊魚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剛剛發生的中國漁船在加拉帕戈斯海域偷獵鯊魚的事情,讓多少中國環保人士的努力付之一炬。歸根結底發生這樣的事情還是市場有需求,而這些需求的根本我相信已經不再是面子,也並不是一句傳統文化就可以解釋。我認為還在消費魚翅的人就是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