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犀牛保護任重道遠

2020-11-25 人民網

原標題:非洲犀牛保護任重道遠

在位於南非東北部的巴伯頓地區,有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犀牛「孤兒院」。這裡可容納約100頭犀牛,周圍布滿了高壓鐵絲網。參觀者都被告知必須關掉手機,以防止手機被定位引來偷獵者。

記者來到這裡時,這家機構的創始人彼得羅內爾·尼烏沃特正在給一頭小犀牛餵食。一周前,這頭小犀牛的母親被偷獵者打死,它也被打傷。「小犀牛失去雙親後,很難在野外獨立生活。我們本著『救援、恢復、釋放』的原則救助它們。」彼得羅內爾說。

在這裡,記者看到很多被偷獵者割去犀牛角的無角犀牛。彼得羅內爾說,這個犀牛「孤兒院」成立15年了,目的是給野生犀牛提供護理和康復服務。由於犀牛偷獵現象在非洲屢禁不止,這裡漸漸成為犀牛的一個庇護所。

非洲目前只剩下2萬至2.5萬頭犀牛,主要棲息地分布在東非及南部非洲。現存的犀牛種群多數瀕臨滅絕,北方白犀牛僅存兩隻雌性。

偷獵行為激增是非洲犀牛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之一。以南非為例,過去10年有近8000頭犀牛被獵殺。另一方面,人類活動範圍擴張致使動物棲息地減少,也導致犀牛數量進一步下降。

為了保護犀牛,非洲各國和一些國際組織紛紛採取措施。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為幫助非洲國家減少並最終杜絕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通過《禁止非法買賣野生動植物合作執法行動盧薩卡協定》。目前,肯亞、衣索比亞、南非等非洲多國籤署了該協定。非洲各國還通過設立禁獵區和提供特別保護等措施,對犀牛進行保護。

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是犀牛在非洲的主要棲息地。這裡的偷獵數目佔南非犀牛偷獵總數一半以上。公園旁邊的南部非洲野生動物學院是專門培養反偷獵隊伍和野外護林員的學校。該校的訓練官沃特告訴記者:「克魯格國家公園每天要面對超過7次的偷獵者入侵。有的偷獵者甚至配備了直升機,反偷獵難度在不斷加大。因此,我們必須確保高強度訓練。」據介紹,反偷獵訓練包括空中作業、獵犬特訓、野外巡邏、追蹤偵查等內容。

在各方的努力下,犀牛保護取得了一定進展。南非環境事務部2月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南非被非法獵殺的犀牛數量為769頭,比2017年減少259頭,連續第三年出現下降。納米比亞環境部門也表示,2018年,該國犀牛偷獵事件有所減少。

也有犀牛保護組織認為,偷獵數量減少也可能表明野生犀牛的數量明顯減少。保護犀牛不僅需要採取更多行動制止非法貿易,還要進行高質量的生物管理。南非環境事務部表示,打擊偷獵行為仍是他們保護犀牛的首要任務。

(本報約翰尼斯堡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9日 18 版)

(責編:朱傳戈、賀迎春)

相關焦點

  • 非洲犀牛保護任重道遠 目前只剩下2萬至2.5萬頭
    非洲犀牛保護任重道遠 目前只剩下2萬至2.5萬頭 2019-04- 2019年04月09日 10:47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非洲犀牛保護任重道遠
  • 因為疫情,非洲每年200萬美元的犀牛保護費沒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的流行,非洲的野生動物也面臨著巨大挑戰,疫情帶來了新的警覺和新的恐懼。疫情讓保護犀牛的費用捉襟見肘遊客的減少意味著收入的減少,保護像黑犀牛這樣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變得更具挑戰性。偷獵者和其他許多拼命謀生的人一樣,可能會變得更加大膽。
  • 非洲犀牛保護任重道遠
    記者來到這裡時,這家機構的創始人彼得羅內爾·尼烏沃特正在給一頭小犀牛餵食。一周前,這頭小犀牛的母親被偷獵者打死,它也被打傷。「小犀牛失去雙親後,很難在野外獨立生活。我們本著『救援、恢復、釋放』的原則救助它們。」彼得羅內爾說。  在這裡,記者看到很多被偷獵者割去犀牛角的無角犀牛。彼得羅內爾說,這個犀牛「孤兒院」成立15年了,目的是給野生犀牛提供護理和康復服務。
  • 《嶽野支路》:走進非洲走進犀牛,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儘管之前已經看過多部有關非洲自然風光、人文風情的紀錄片,但看到這部在優酷播出的紀實類旅行節目《嶽野支路》時,還是為之心頭一震。尤其是那期保護犀牛的節目,動人之處,竟讓人不自覺地就淚眼婆娑起來。但在這集僅有20分鐘的節目裡,當我們跟著鏡頭零距離接觸到真實犀牛時,當我們通過約翰·休謨創辦犀牛牧場所遭遇的現實困難中了解到犀牛正遭遇困境時,尤其是當我們跟著谷嶽一起走進「黑曼巴女子反盜獵」組織營地時,分分鐘被眼前所發生的一幕幕所震撼著。原來,在遙遠的非洲,真的有那麼多人正身體力行保護著犀牛。而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犀牛保護的重要意義以及保護過程的漫長與艱難。
  • 犀牛在非洲被偷獵者殘害後獲救
    但是一系列令人心碎的圖像顯示,犀牛在非洲被殘忍的偷獵者肢解現象出現了,儘管犀牛被最終解救。非洲犀牛角被砍掉,與黑市交易活躍有關以及流行犀牛角作為「治癒癌症」的特效藥物的認知。圖片顯示,我們可以看到一隻犀牛躺在一個貨櫃中,被一個以十億英鎊現金收購的獵人殘害前往一個新的地區。另一張照片則顯示了,一隻餵養幼犀牛的母犀牛角被砍掉了,可以看到犀牛試圖保護著它的小腿。
  • 《金色的犀牛:非洲中世紀的歷史》
    《金色的犀牛:非洲中世紀的歷史》 2018年11月22日 09: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趙琪/編譯 字號 內容摘要: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將於12月 4日出版新書
  • 非洲草原:發情狂暴大象掀翻黑犀牛
    不過,這次這隻狂暴的公象頂的是犀牛,不是水牛。22日,據英國《每日郵報》,非洲草原上,動物界的長角犀牛和長鼻大象不期而遇,想保護幼崽的母犀牛毫無招架之力,一對業餘攝影師夫婦捕捉到這一可怕的景象。公象正處於發情期時的狂暴狀態下,即便只剩一隻象牙,面對擋在犀牛幼崽前的黑犀牛也毫無顧忌地橫衝過去,當下把黑犀牛掀翻。
  • 拍全「非洲五霸」!這位湖北攝影師鏡頭下的犀牛震撼了
    王徵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1日訊 1月11日,《永遠的非洲》喻惠平影像特展在卓爾美術館展出。喻惠平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2017年9月27日,喻惠平《這就是非洲》攝影展在省博展出,吸引23萬人次觀展,其中就有一位「特殊」的觀眾——卓爾書店創始人閻志。
  • 雲南普洱推出國內首個犀牛零距離觸摸體驗項目 倡導關注和保護白犀牛
    雲南普洱推出國內首個犀牛零距離觸摸體驗項目 倡導關注和保護白犀牛 攝影 陶平日前,雲南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推出給犀牛撓痒痒、摸摸看等體驗項目,讓到訪的遊客能夠近距離觀察犀牛,以別樣的視角和體驗,了解犀牛保護的相關知識。同時,這也是國內首個犀牛零距離觸摸體驗項目。
  • 世界犀牛最大分布國南非的保護行動
    編者按        南非是最大的犀牛分布國,擁有犀牛數量佔全球總數的80%以上。2018年世界犀牛日前一天,南非環境事務部發布了2018年1月1日到8月30日南非犀牛保護的最新情況,希望國際社會關注犀牛保護,傾聽來自犀牛最大分布國的聲音。
  • 專門追捕盜獵者,狗狗被訓練來保護瀕危犀牛,成功率讓人驚訝!
    在非洲,非法盜獵的現象一直非常猖獗據統計,過去的十年裡有超過8000隻犀牛慘遭毒手導致它們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保護迫在眉睫為了拯救野生犀牛,如今,一群經過特殊訓練的狗狗,也開始加入進來這群英勇的狗狗在南非野生動物學院接受訓練主要是布魯克浣熊獵犬、獵狐犬,比利時瑪蓮萊犬等犬種它們從很小的時候就會開始,學習巡邏、追蹤、逮捕等技能到了18個月大的時候,它們才能正式上崗,投入保護犀牛的工作中
  • 非洲黑犀牛瀕臨滅絕 開放狩獵是為保護動物(圖)
    聖路易斯動物園一頭小黑犀牛於1月14日出生,是20年來第一次     探索縱深  報導周刊者  非洲黑犀牛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珍稀動物,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黑犀牛、遏制非法偷獵和貿易行為,一直是非洲國家面臨的難題。
  • 關注|在非洲至少平均每14小時就有一頭犀牛被獵殺……
    關注|在非洲至少平均每14小時就有一頭犀牛被獵殺…… 2020-09-22 1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洲巨獸之戰:草原象頻繁殺死犀牛,用一剛一柔兩個方法來阻止
    人們在給陸生動物排大小時,常說大象第一,犀牛第二,河馬第三,但這麼說太籠統了。象有3種——非洲草原象、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這三者是陸地體重前三的動物。犀牛有5種,非洲有兩種——白犀和黑犀。亞洲有3種——印度犀(大獨角犀)、爪哇犀(小獨角犀)、蘇門答臘犀。
  • 非洲犀牛單挑兩頭大象:結局震驚了
    犀牛單挑大象,而且是兩頭,誰會贏?近日,有攝影師在非洲拍到震撼一幕,場面十分罕見。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野生動物攝影師Andrew Forsyth在非洲納米比亞埃託沙國家公園拍攝到令人震驚的一幕,一頭雌性黑犀牛和兩頭年輕大象在水潭處展開對決。雖然大象的體型要明顯更大,但黑犀牛卻絲毫沒有一點畏懼的意思。
  • 非洲為什麼落後?如果非洲先民馴服斑馬和犀牛,後果會怎麼樣?
    反觀非洲之所以落後和馴養牲畜也有關係。非洲大型動物種類也非常多,但是難以馴養……比如獅子,犀牛,獵豹,長頸鹿,斑馬等這些動物都沒有被成功馴養。意淫一下如果非洲先民,成功馴養這些動物,那不敢想像有多厲害。用犀牛耕地,就一定會增大肥力,熱帶雨林區充沛的雨水,充分的光合作用就有可能糧出現食大豐收。用斑馬發展遊牧業,當有足夠的資源時,發展先進的生產力。
  • 非洲戰亂中的另類受害者:大象、犀牛、河馬
    一項研究顯示,非洲戰亂直接影響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戰亂越頻繁,減少幅度越大。 英國《自然》雜誌10日刊登一份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分析了數十年來非洲戰亂衝突對大型食草動物種群數量的影響。他們比對非洲19個國家126個保護區的253種大型食草動物的種群數量,結果發現,自1946年至2010年,非洲70%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曾一次或多次遭受戰亂侵襲,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隨之減少。
  •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高1.2~1.5米,長2.5~3.2米,重量800千克。據估計,現存蘇門答臘犀牛數量不足400隻,是存量最少的大型動物之一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它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200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
  • 非洲一狂暴大象掀翻黑犀牛
    非洲一狂暴大象掀翻黑犀牛
  • 盧安達從南非引進東非黑犀牛
    新華社基加利5月2日電(記者呂天然 楊孟曦)東非國家盧安達2日從南非引進首批10頭東非黑犀牛。這一物種在盧安達幾乎滅絕,該國最近一次記錄黑犀牛出現是10年以前。   盧安達發展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說,該委員會與非盈利性保護組織「非洲公園」將於5月上半月從南非引進20頭東非黑犀牛,這些黑犀牛將生活在盧安達東部的阿卡蓋拉國家公園。   聲明說,盧安達已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東非黑犀牛,並將確保其安全。黑犀牛的到來將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盧安達旅遊業和全國人民都將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