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歷史一般追溯到中原地區主要是農耕文明,西域、蒙古高原主要是遊牧文明。這就很遙遠了,但是很少提及或者直接迴避一個話題,農耕和遊牧之前是什麼狀態?採集、打獵……
從採集打獵向農耕或者遊牧過段過程中其實相當重要,這存在一個馴養牲畜為己所用的一個情況。你要耕地要有牛,成功馴養牛是前提條件。你要發展遊牧,必須成功馴養馬。如果沒有成功馴養牲畜難以步入農耕文明或者遊牧文明。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沒有耕牛前,人力也可以種田,確實可以,不過扛一把鋤頭效率相當低,很難有剩餘資源。沒有剩餘資源很難邁入文明社會。耕牛的出現至少把耕種效率提升了100倍。牧馬出現一個人可以馴養上百頭牛羊。如果麼有牧馬,一個人牧十幾隻羊都很費勁。
西域地區駱駝,嶺南(西南)地區大象的出現,加大貿易進一步有利的整合資源。相當於古代的全球化貿易。有剩餘價值社會才能分層,然後形成政權,結構細化,出現專業人才,專業人才推動技術革命,商人資源整合。不得不佩服古代先賢的偉大之處,同時也不得不感激上天的恩賜。何出此言?
亞洲地區最先步入文明,這和亞洲賢明成功馴養牲畜密不可分。反觀非洲之所以落後和馴養牲畜也有關係。非洲大型動物種類也非常多,但是難以馴養……比如獅子,犀牛,獵豹,長頸鹿,斑馬等這些動物都沒有被成功馴養。意淫一下如果非洲先民,成功馴養這些動物,那不敢想像有多厲害。用犀牛耕地,就一定會增大肥力,熱帶雨林區充沛的雨水,充分的光合作用就有可能糧出現食大豐收。用斑馬發展遊牧業,當有足夠的資源時,發展先進的生產力。
先進的生產力帶動技術革命,技術革命之後一定是貿易擴張,進而發動戰爭。騎著斑馬和長頸鹿攻打亞歐先民,那還不得是所向披靡無往不勝。但是非洲連一種動物都沒能成功馴養,所以一直處在蠻荒時代。當然這也不能怪非洲先民,獅子,獵豹,犀牛這些大傢伙,不攻擊人類,非洲先民就謝天謝地啦,誰有勇氣,誰敢去馴化?去馴化就等於找死……
我們亞洲大陸的動物就溫順多了,牛,馬,駱駝,大象即使不能馴服,也不存在以人為食的情況。所以說不得不感激上天對亞歐大陸地區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