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犀牛瀕臨滅絕 開放狩獵是為保護動物(圖)

2020-11-25 搜狐網
                           肯亞去年12月9日發現兩頭犀牛被非法獵殺

                    聖路易斯動物園一頭小黑犀牛於1月14日出生,是20年來第一次  

   探索縱深

  報導周刊者

  非洲黑犀牛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珍稀動物,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黑犀牛、遏制非法偷獵和貿易行為,一直是非洲國家面臨的難題。而由於黑犀牛的特殊習性,「越多越好」並非最好的保護。生態保護組織相信,在合理監管前提下開放狩獵,是保護黑犀牛的最好辦法。

  開放狩獵=經濟效益?

  現年68歲的約翰·休姆以開計程車和酒店生意發家,退休後在南非東北部建起一座佔地6500公頃的狩獵場,名叫「莫裡斯戴爾」,那裡放養著黑色大水牛、羚羊、河馬、長頸鹿、斑馬、鴕鳥等非洲特有動物,還有白犀牛和黑犀牛。

  1996年6月,休姆花了20萬美元,從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組織的一場拍賣中拍下6頭黑犀牛的狩獵權,其中一頭公犀牛命名為「65號」。

  2005年7月,在一場為期7天的狩獵活動中,一名來自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獵手射殺了「65號」,他為這場狩獵支付了15萬美元的費用。收入大部分歸休姆,獵手收穫的是狩獵的樂趣,還有「65號」的遺體。

  中間人彼得·託爾梅倫說,這名獵手把犀牛角和犀牛頭運送到美國境外一處產業,因為美國法律也把黑犀牛列為瀕危動物,要把黑犀牛肢體部位運進美國境內,需得到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特別批准,而該局還沒有開過這方面的先例。

  休姆認為,開放狩獵活動是保護黑犀牛這一瀕危物種的最好辦法,他一直積極推動狩獵黑犀牛合法化。與此同時,他還僱了一名律師,專職負責推動白犀牛角國際貿易合法化的法律工作。

  1994年,一度與黑犀牛一樣被列為瀕危物種的白犀牛從《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消失。自2002年開始,休姆每隔一年,用鋸子「收割」他所飼養的白犀牛頭上的犀牛角。如今,他已收藏了500多公斤的白犀牛角,每個犀牛角都在省政府那裡接受過丈量和註冊,植有政府頒發的身份認證晶片,分別存放在南非三家銀行的保險箱裡,就等著犀牛角貿易合法化的一天待價而沽。

  休姆認為,犀牛角割了會再長,犀牛角貿易合法化能保護犀牛不被偷獵者傷害,並讓私人養殖成為有經濟效益的生意。

  目前在南非境內,如獲相關部門許可,允許買賣犀牛角。一些犀牛角買家也會在專業雜誌上刊登廣告,收購「合法」犀牛角。2006年7月,休姆獲得許可,向南非西北省一位買家運送了84公斤的犀牛角,他估計這批犀牛角最終會流向海外。當時他的售價僅為每公斤8000蘭特(約合1200美元),而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一份2008年的報告,犀牛角在亞洲市場的售價已高達每公斤5萬美元。按照這個行情,一旦開放犀牛角國際貿易,休姆所儲藏的500多公斤犀牛角可達2500萬美元。

  休姆認為,白犀牛角國際貿易合法化前景尚且不明,黑犀牛數量更稀少、習性更孤僻,要通過人工飼養進而獲取犀牛角作為貿易更加困難,所以開放狩獵是唯一出路。

  如今,狩獵場每年給休姆帶來約250萬美元的收入:80%來自向其他農場主和出口商出售活的動物,20%來自狩獵活動。

  開放狩獵=動物保護?

  過去數十年內,在非洲南部和東部,尤其是南非和肯亞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國家,一直嘗試用不同方法促進野生動物保護、遏制偷獵盜獵活動,而開放狩獵漸漸得到當地政府與大部分生態保護人士認可。

  在肯亞,野生動物全歸政府管理,私人土地所有者無權處置或利用,想要靠土地合法掙錢,就得把土地上的自然植被清理乾淨,趕走在那裡生活的羚羊、犀牛和大象們,轉而飼養牛群或種植農作物。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南部非洲的納米比亞、南非和辛巴威等國開始通過立法規範、發放收費執照的方式授權狩獵活動,並允許土地所有者以此獲得利潤,並控制野生動物數量。坦尚尼亞動物保護組織成員弗雷德·納爾遜說,南部非洲已經成為一個典範,「雖然他們沒有公開說,但那些深入非洲工作的生態保護組織都認為,狩獵可以是成功的生態保護機制一部分」。

  辛巴威生物學家彼得·林賽在2007年刊登於《生物保護》刊物上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23個國家內有14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開闢作狩獵場地,超過國家公園或其他各類保護區所涵蓋的面積。他認為儘管狩獵運動中出現了一些傷害動物的現象,但完全廢除狩獵運動,將會有「災難性」後果。

  林賽指出,肯亞1997年下令禁止狩獵或圈養野生動物,由於地方農戶無法利用野生動物獲取經濟利益,肯亞擁有的大型野生哺乳動物在這30年間數量減少了60%至70%,大部分是因為偷獵盛行以及把大量土地用作飼養家畜或種植農業而導致野生動物無法繼續生存。肯亞曾經擁有2萬多頭黑犀牛,如今只在一些保護區剩下大約600頭。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早在1992年就討論過「雄性黑犀牛過剩問題」。雄性黑犀牛的生殖能力很強,但雌性黑犀牛每兩三年只能養育一個後代。就像養牛一樣,控制公牛數量,牛群可以擴大更快。因此,包括世界自然基金在內的很多環保組織開始相信,開放合法狩獵也許更有益於保護黑犀牛等瀕危物種。

  開放狩獵=爭議繼續……

  「65號」黑犀牛死後5年,關於該不該開放狩獵的爭論仍未停歇。南非於2004年開始開放狩獵黑犀牛,每年允許獵殺的黑犀牛上限為5頭,如今南非政府也加強了監管。狩獵場主人申請獵殺犀牛的名額需要通過國家級機關的審批,並送到獨立科研機構接受檢驗。南非至今未在一年內批足5個名額,部分原因是沒有那麼多願意付一大筆錢獵殺一頭犀牛的獵手。

  南非政府也擔心有人利用合法狩獵活動進行非法犀牛角貿易。當南非開放狩獵黑犀牛時,世界自然基金會就警告說:「南非對於白犀牛狩獵活動的內部監控仍有薄弱環節。」2005年,狩獵白犀牛需求猛增,南非政府很快發現,那些來自越南的獵手會把狩獵白犀牛所得的犀牛角磨碎出售,用於癌症預防治療。這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禁止的商業用途。發現這一問題後,南非政府的應對措施是限制每名獵手一年只能射殺一頭犀牛。

  休姆說,他的狩獵場內就有3頭犀牛被偷獵者所傷。在他看來,南非政府限制合法狩獵活動和偷獵活動的上升有直接關係。有一些數據可以支持他的看法。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2009年11月公布的報告顯示,越南人在2003年通過合法途徑出口了第一批20個犀牛角,到2007年出口量即增至近150個,佔該年全球犀牛角出口總量的大部分。偷獵活動一度處於低點,但南非政府因為發現越南人對犀牛角的處置而於2008年2月對狩獵活動施以嚴控後,那些通過合法狩獵活動獲取犀牛角的越南獵手幾乎全部消失,而偷獵再度風行。

  休姆認為,越南獵手從事的是合法交易,「是我們政府逼他們假裝成狩獵者,因為假如犀牛是活的,就拿不到犀牛角的出口許可」。

  儘管爭議繼續,狩獵黑犀牛的市場需求仍在上升,越來越多非洲國家通過狩獵權拍賣。2009年4月,納米比亞政府組織了第一場黑犀牛狩獵權拍賣,納政府希望出售9頭黑犀牛的狩獵權能帶來100萬美元的收入,用作生態保護項目資金。第一份3年期、每年1頭的狩獵權,起拍價為50萬納米比亞元(5.8萬美元),最終以150萬納米比亞元(17.4萬美元)成交。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新聞連結

  瀕危的黑犀牛

  自1970年至1992年間,非洲的黑犀牛數量從6.5萬頭銳減至2500頭以下,罪魁禍首是倒賣犀牛角的專業偷獵團夥。

  為了保護黑犀牛生存,《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黑犀牛列為瀕危物種,禁止國際貿易以及大規模捕獵。禁令之下,非洲黑犀牛的數量在2003年回升至3610頭左右。

  在南非境內,目前估計有1200頭左右的黑犀牛。儘量數量仍比較稀少,但因為黑犀牛體型龐大,而且南非全國只有7%以下的土地位於自然保護區內,當地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和生態保護人士已經為沒有足夠空間容納這1200頭黑犀牛而苦惱。

  另一方面,偷獵活動仍然猖狂。根據南非瀕危野生動植物基金會的統計,2010年截至11月,偷獵者已在南非獵殺了253頭白犀牛和8頭黑犀牛,而2009年全年死於偷獵的犀牛總共只有112頭。

(責任編輯:侯俊傑)

相關焦點

  • 珍稀動物又少一種:非洲西部黑犀牛滅絕(圖)
    非洲西部黑犀牛  非洲西部黑犀牛近日被宣告滅絕,該消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IUCN同時表示,犀牛的另外兩個亞種也將面臨同樣的命運。  IUCN在公告中宣布,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面臨滅頂之災,這些動物都不幸地在「最新瀕危動物列表」中上榜。中非的北部野生白犀牛可能已經滅絕了,而越南的爪哇犀牛也可能已經滅絕,也許就在2010年,偷獵者殺死了最後一隻。少量的但逐漸減少的犀牛家族的倖存者,目前存活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同時,南部白犀牛和普氏野馬幸運地因為得力的保護項目而從滅絕的邊緣被拉了回來。
  • 為了保護黑犀牛,肯亞動物保護部門為獅子植入避孕藥
    近日,一項關於「保護黑犀牛」的舉措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議: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為生活在裡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母獅植入了避孕藥,目的是「降低獅子出生的數量,從而讓更多的黑犀牛有機會存活下來」。圖:肯亞裡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獅子據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公布的消息,體內被植入避孕藥的母獅一共6隻,年齡均在五六歲,避孕藥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裡都會起作用。
  • 英國獵人宣稱已獵殺非洲瀕臨滅絕五大動物 遭民眾譴責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7月2日報導,45歲的卡爾·奈特(Carl Knight)是英國知名獵人,他大肆宣稱已「集齊」非洲瀕臨滅絕的「五大」動物 —— 獅子、豹子、大象、犀牛和水牛。若將鱷魚和河馬加入到其中,他已捕殺七大危險動物。
  • 英國攝影師記錄非洲野生動物生存慘境(高清組圖)
    大量的大象頭骨、犀牛角展現了偷獵貿易在非洲的泛濫。(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0日報導,英國攝影師加裡·羅伯茨(Gary Roberts)花費兩年時間在坦尚尼亞和肯亞的荒野區域追隨自然動物保護者和科學家的腳步,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區域內的野生動物們所面臨的嚴酷生存環境,呼籲人們儘快採取行動保護瀕臨滅絕的非洲野生動物。
  • 科學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珍稀物種非洲西部黑犀牛滅絕
    > 非洲西部黑犀牛於11月10日宣告滅絕,該消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 中非的北部野生白犀牛可能已經滅絕了,而越南的爪哇犀牛也可能已經滅絕,也許就在2010年,偷獵者殺死了最後一隻。 少量的但逐漸減少的犀牛家族的倖存者,目前存活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 IUCN在周四(11月10日)的公告中宣布,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面臨滅絕之災,這些動物都不幸地在「最新瀕危動物列表」中上榜。
  • 美國俱樂部拍賣非洲獵殺黑犀牛機會引發爭議
    原標題:美國俱樂部拍賣非洲獵殺黑犀牛機會引發爭議   美國「達拉斯遊獵俱樂部」11日晚以35萬美元的價格,拍賣在非洲國家納米比亞獵殺一頭黑犀牛的機會。黑犀牛瀕臨滅絕。這場拍賣會引發極大爭議,多個動物保護團體表達不滿,示威者在拍賣會附近抗議,甚至有人向達拉斯遊獵俱樂部成員發出死亡威脅。
  • 全球最可愛的10大瀕臨滅絕動物
    儘管它的撕咬有毒,而且2007年的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會議禁止動物交易,但是它們被看作是一種有價值的寵物。這些物種也因為傳統的亞洲醫學而遭到捕獵,而且也遭遇著棲息地減少的威脅。這個物種原產自北非和中東地區,雖然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並未將非洲狐列為瀕危物種,但是自然資源保護論者推斷這個物種很快將遭遇威脅。
  • 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不要讓一切都成為記憶 —— 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 全世界最諷刺的6個「動物滅絕」故事,圖1僅27年,就被全部滅絕!
    1、大海牛 大海牛並非我們現在所見的海牛,它是體型僅次於鯨魚的第二大海洋哺乳動物,已經滅絕200多年。這種動物被人類發現可能是一個很悲劇的故事,它們體型巨大,行動緩慢又不知道害怕人類,綜合以上原因當它被航海的人類發現時,人很快就知道這種巨型動物容易獵殺。僅27年,人類就將它們完全滅絕。
  • 伊西曼格利索溼地公園:動物遷徙必經之路,是不折不扣的動物天堂
    伊西曼格利索溼地公園:動物遷徙必經之路,是不折不扣的動物天堂又到了小編每日分享的時刻,今日分享給大家的伊西曼格利索溼地公園。它為南非第一處世界遺產保護區。儘管氣候變化威脅著公園裡5種生態系統脆弱的平衡,但對於許多瀕臨滅絕的動植物而言,它就像天堂一般美好。
  • 穿山甲正在全球範圍內瀕臨滅絕 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圖為正在覓食的穿山甲母子。 吳詩寶供圖  右下圖為被群山環繞的湖南平江縣長壽鎮茶葉村,長沙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這裡發現了穿山甲的洞穴。經濟日報記者 劉 蓉攝  近日,有心之人可能會注意到北京地鐵站臺「拒絕食用穿山甲」的宣傳畫,它們來自中華環保基金會;在首都國際機場,也可以看到保護穿山甲的海報,這是聯合國環境署和首都機場聯合展示的公益宣傳海報。
  • 因為疫情,非洲每年200萬美元的犀牛保護費沒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的流行,非洲的野生動物也面臨著巨大挑戰,疫情帶來了新的警覺和新的恐懼。疫情讓保護犀牛的費用捉襟見肘遊客的減少意味著收入的減少,保護像黑犀牛這樣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變得更具挑戰性。偷獵者和其他許多拼命謀生的人一樣,可能會變得更加大膽。
  • 這10種動物已經滅絕,以後再也看不到了,你不會想錯過的!
    據信,曾經生活過的所有物種中有99%以上已滅絕。這是永遠消失的10種最新動物。10.德氏小鸊鷉一張迷人的黑色德氏小鸊鷉的照片令人心碎。這是唯一已知的德氏小鸊鷉 (自2010年以來正式滅絕的物種)。德氏小鸊鷉,原產於馬達加斯加群島,身長只有25釐米長,它們特別容易被盜獵或在漁網中被捕。人類引進的掠食性魚類也將其捕殺。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很多人對於野生動物非常陌生,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哪一些野生動物是處於哪一個保護級別的,而頻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有哪些更是鮮有人知。 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野生動物自始至終都是特別寶貴的資源與價值,對於人類來說不僅僅只限於其生存所擁有的特殊意義,還包含著對於生物發展與繁衍的研究價值。
  • 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可能你還沒有聽說過,就滅絕了
    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捕捉,導致了生態鏈的變化,然後現在各種東西的滅絕,有很多動物已經不復存在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動物是怎麼樣滅絕的,存在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子的,這些頻瀕臨絕的動物,可能你還沒有聽說過,就滅絕了。今天我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幾種滅絕的稀有動物,如果看了不知道會不會感覺到可惜呢。
  • 7隻瀕臨滅絕黑犀牛在搬遷中死亡 當局未能說明原因引眾怒
    據BBC新聞網報導,7隻瀕臨滅絕的黑犀牛在被運往肯亞新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時死亡。野生動物官員正在試圖找到這種極度瀕危動物未能在旅途中倖存下來的原因,死亡原因尚不清楚。根據法新社的報導,有14隻瀕危黑犀牛被運往肯亞最大的國家公園東察沃,但其中7隻卻不幸死亡。
  •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08年08月06日 0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巴黎八月五日電(衛中 王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五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世界上近一半的猴子、猿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 真有趣冷知識:10大瀕臨滅絕的稀有動物,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犀牛犀牛有很多品種,其中西非黑犀牛於2011年11月10日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宣布滅絕,最後一頭北部白犀牛「蘇丹」死於2018年3月19日,該品種就此也宣布滅絕。另外,蘇門答臘犀牛於2008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品種,目前全球僅存200頭左右,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兩國。
  •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圖) 2020-11-11 19: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何路曼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圖片拍攝於2018年2月26日、緬甸波巴山,一隻成年雌性波巴葉猴和一隻小波巴葉猴在一棵樹上。德國萊布尼茨靈長類動物研究所於2020年11月10日供圖。
  • 我瀕臨滅絕,你願意保護我麼?
    獵豹希拉的故事提到非洲野生動物大家可能覺得有些陌生,大多數人接觸野生動物是通過趙忠祥老師的動物世界,BBC的紀錄片和動物園裡,其實動物園裡的動物跟野生動物是完全兩樣的。圖為希拉,是一隻美麗的母獵豹,我拍攝了它4年的時間。一開始希拉對我還保持警惕,它會有意識的避開我,漸漸的希拉開始接近我,還會跑到車上納涼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