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黑犀牛,肯亞動物保護部門為獅子植入避孕藥

2021-01-15 大貓來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近日,一項關於「保護黑犀牛」的舉措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議: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為生活在裡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母獅植入了避孕藥,目的是「降低獅子出生的數量,從而讓更多的黑犀牛有機會存活下來」。

圖:肯亞裡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獅子

據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公布的消息,體內被植入避孕藥的母獅一共6隻,年齡均在五六歲,避孕藥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裡都會起作用。也就是說,至少在未來一年裡,這6隻母獅都將不能受孕產崽。

圖:生活在肯亞的幾隻母獅

眾所周知,作為一種頂級捕食者,獅子的捕食對象十分廣泛,非洲大陸所有體重超過一噸的哺乳動物,無論是長頸鹿、犀牛,還是河馬、大象,都在獅子的食譜之中。不過,捕食體型較大的獵物時,通常需要一個獅群的通力協作。黑犀牛並不是獅子的「主食」,但每年都會有多隻黑犀牛被獅子捕殺。那麼,為母獅植入避孕藥,未來能否減少被獅子捕殺的黑犀牛數量呢?

圖:一個獅群試圖獵殺一隻黑犀牛

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生物多樣性研究室主任派屈克·奧蒙迪認為,理論上這種措施是有效的,這次算是一個嘗試,如果方式行得通,那麼為獅子植入避孕藥將成為以後管理獅子種群時考慮的一個選擇。

然而,這種方式也引來了很多動物保護工作者的反對。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專家菲利普·穆魯蒂認為,為獅子植入避孕藥的方式必須謹慎地進行,它並不能成為保護黑犀牛的首選措施。由於必須要先把獅子麻醉,所以這個過程中存在不少風險。因此,可以考慮把獅子或黑犀牛轉移到其他棲息地,當兩種動物很難相遇時,就可以保護好黑犀牛。

圖:肯亞動物保護工作者和黑犀牛

然而,派屈克·奧蒙迪認為,轉移動物並不總是一個好辦法。被轉移的動物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一個新環境,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被人獵殺、被其他動物殺死等。

2018年,為了讓黑犀牛免受偷獵威脅,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把14頭黑犀牛轉移到東察沃國家公園中,結果有8頭黑犀牛因為飲用了鹽度過高的水而死亡。當時這件事令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受到了很大的指責。

圖:2018年,轉移到東察沃國家公園的一隻黑犀牛因飲用了鹽度過高的水而死亡

筆者推測,這次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想出讓母獅避孕的措施,或許就受到了2018年8頭黑犀牛意外死亡事件的影響。

黑犀牛是犀科的一個物種,原產於非洲東部和南部,體型相對較小,成年個體通常體重800到1400千克。在1900年左右,非洲大約有10萬頭黑犀牛,然而,由於偷獵、棲息地喪失、物種競爭、戰爭等因素的影響,黑犀牛數量不斷減少,1981年減少到1萬多頭,1995年減少到不足2500頭。後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強,黑犀牛數量有所回升,目前已超過5000頭,但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屬於極度瀕危物種。

圖:黑犀牛(左,嘴唇呈鉤形)和白犀牛(右,嘴唇呈方形),它們的膚色其實相差並不大。白犀牛體型更大,體重1300到3600千克。

肯亞是黑犀牛的主要分布國之一,1970年有2萬頭黑犀牛,但目前已不足1000頭。肯亞也是非洲獅的主要分布國,目前有2000多頭非洲獅(目前非洲獅總數只有2萬餘只)。因此,筆者認為通過犧牲獅子的數量來保護黑犀牛的方式並不是很妥當,因為獅子也是一個需要保護的物種,儘管其數量比黑犀牛多。希望肯亞動物保護部門能探索出更好的方式來。

相關焦點

  • 非洲黑犀牛瀕臨滅絕 開放狩獵是為保護動物(圖)
    1996年6月,休姆花了20萬美元,從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組織的一場拍賣中拍下6頭黑犀牛的狩獵權,其中一頭公犀牛命名為「65號」。  2005年7月,在一場為期7天的狩獵活動中,一名來自美國金融服務業的獵手射殺了「65號」,他為這場狩獵支付了15萬美元的費用。收入大部分歸休姆,獵手收穫的是狩獵的樂趣,還有「65號」的遺體。
  • 中國「獅子王」的非洲野生動物保護之路(組圖)
    原標題:中國「獅子王」的非洲野生動物保護之路(組圖) 3月10日,在肯亞奧肯耶保護區,一隻獅子從星巴的巡邏車外走過。   星巴,本名卓強,是非洲大陸上第一位全職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中國人。非洲斯瓦西裡語「星巴」就是「獅子」之意。
  • 肯亞:保護野生動物的吶喊(上)
    肯亞是一個對旅遊業很依賴的國家,作為當地旅遊業的最大核心競爭力,野生動物資源最近40年來一直被盜獵行為不斷破壞,特別是大象和犀牛數量的巨減,已經嚴重威脅到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沒有買賣,才沒有殺戮。作為野生動物製品的原產國,如何與野生動物製品的消費國合作,聯手打擊盜獵和非法貿易,這是當下肯亞最關心的緊迫問題。
  • 來肯亞草原,看非洲五霸如何爭鬥,獅子的戰鬥力竟然這麼弱
    有條件的國人已經不滿足在動物園裡看獅子、大象,而是更渴望到非洲草原看看縱情奔馳的它們。在東非肯亞有一個安波塞利國家公園,是非洲度假勝地之一,處於肯亞與坦尚尼亞交界地區,肯亞的邊境。在這裡,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做背景,看獅子、大象等動物自由的生活,這是怎麼樣一幅野性的畫面。
  • 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為大象安裝先進衛星追蹤圈
    肯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為大象安裝先進衛星追蹤圈6) "← →"翻頁 當地時間2016年11月2日,肯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 努力贏回失去的信任:到非洲領養小象保護獅子,中國人也在做
    在中國,張越身兼動物保護基金會「它基金」的發起人和理事長,她還是IFAW在中國進行反象牙貿易和反盜獵宣傳的大使。在她看來,如果更多的中國人知道象牙製品來自於血腥的盜獵,絕大多數人就不會購買。這是IFAW第一次組織「中非野生動物大使團」到盜獵的源頭國走訪。他們與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和研究機構座談,希望告訴他們中國也有許多人關心野生動物的命運。
  • 星巴:在非洲大草原上保護野生動物 守護「辛巴」
    星巴,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巡守員,在非洲大草原上以帳篷為家,與獅子、獵豹、大象、犀牛等野獸為伍,與馬賽部落人為友,與盜獵者為敵。  他在央視直播節目《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中擔任轉播顧問,他創辦了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他是第一個遠赴非洲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中國人。  感言: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沒有國界。
  • 動物遷徙 肯亞之外新選擇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磊 圖/@視覺中國坦尚尼亞:東非野生動物最集中目的地:坦尚尼亞遊玩攻略:東非大草原非常遼闊,被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國界線分成了兩塊:小的在肯亞境內,名為馬賽馬拉草原;大的在坦尚尼亞,名為塞倫蓋蒂草原。雖然東非大草原為兩個國家共有,但坦尚尼亞這邊的面積比馬賽馬拉大得多。
  • 因為疫情,非洲每年200萬美元的犀牛保護費沒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的流行,非洲的野生動物也面臨著巨大挑戰,疫情帶來了新的警覺和新的恐懼。疫情讓保護犀牛的費用捉襟見肘遊客的減少意味著收入的減少,保護像黑犀牛這樣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變得更具挑戰性。偷獵者和其他許多拼命謀生的人一樣,可能會變得更加大膽。
  • 【動物大遷徙】肯亞山馬賽馬拉+坦尚尼亞塞倫蓋蒂15天攝影之旅
    馬賽馬拉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是動物最集中的棲息地和最多色彩的大草原,非洲五霸——大象、豹子、獅子、犀牛、水牛,還有斑馬、羚羊、長頸鹿、角馬、禿鷹等野生動物比比皆是。草原日出、日落猶如仙境般的美妙.
  • 愛狗人士殺雞餵狗是為了保護動物?網友:為什麼不殺狗餵獅子老虎?
    近日,有一個「動物保護志願者親自割下雞頭拿來餵狗」的微博視頻引起了熱議。 亞洲動物保護之聲將這種行為稱之為暖心之舉,並呼籲應儘快出臺新的動物保護法。
  • 小鳥「哨兵」保護黑犀牛免遭偷獵—新聞—科學網
    在追蹤野生黑犀牛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身上有牛椋鳥「搭便車」的犀牛明顯比其他犀牛更善於察覺和躲避人類。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當代生物學》。 「別看黑犀牛角尖皮厚,但幾乎是個睜眼瞎。獵人只要從下風口接近它們,條件合適的話有時能走到它們5米之內。」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行為生態學家Roan Plotz說。
  • 國際志願者如何選擇項目,體驗肯亞&坦尚尼亞非洲動物大遷徙!
    我們的稀樹草原環境保護項目將切實改善當地的野生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項目科研合作機構肯亞70%的野生動物因位於私人和公共領域而得不到政府保護,我們嘗試與當地社區共同保護野生動物,但大部分社區擁有的保護資源少且缺乏管理能力。
  • 一起去肯亞拍非洲五霸~
    肯亞是一個能滿足你對非洲所有幻想的國度。看過《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這裡是動物的王國,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生活在這片近乎原始的土地上。它的神秘而狂野、自然而和諧,都像是非洲大陸的縮影。每年有不少的野生動物和攝影愛好者來到這,用相機記錄下一幕幕精彩的瞬間。那麼在肯亞我們究竟能用相機見證一些什麼呢?
  • 珍稀動物又少一種:非洲西部黑犀牛滅絕(圖)
    非洲西部黑犀牛  非洲西部黑犀牛近日被宣告滅絕,該消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IUCN同時表示,犀牛的另外兩個亞種也將面臨同樣的命運。  IUCN在公告中宣布,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面臨滅頂之災,這些動物都不幸地在「最新瀕危動物列表」中上榜。中非的北部野生白犀牛可能已經滅絕了,而越南的爪哇犀牛也可能已經滅絕,也許就在2010年,偷獵者殺死了最後一隻。少量的但逐漸減少的犀牛家族的倖存者,目前存活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同時,南部白犀牛和普氏野馬幸運地因為得力的保護項目而從滅絕的邊緣被拉了回來。
  • 非洲部落:從獅子捕殺者到野生動物衛士
    馬賽族自古以來就在非洲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大草原過著傳統遊牧生活。東非牧民趕著大量牛群,他們逐水草而遷徙,與大自然唇齒相依。然而,大自然也不是一直很友善。世界上50%的獅子居住在東非,而這些獅子最擅長的就是獵食牲畜。過去,馬賽族人會「組團」捕殺咬傷牲畜的獅子。對馬賽族人來說,殺死獅子是力量的象徵。同時,這也是馬賽族年輕人成為真正勇士的必經之路。
  • 走進野生動物的天堂——肯亞
    聽導遊介紹,這條蒙內鐵路是肯亞獨立以來投資最大的基建項目,總額為38億美元,90%為中國貸款,全部採用中國技術,由中國承建,2014年開工,2017年通車營運。此條鐵路為肯亞和周邊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當地群眾和政府的廣泛稱讚,現在準備延長到周邊幾個國家。導遊還說,早在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時,鄭和船隊曾四次到過肯亞,當地至今還有一些鄭和船隊的後裔,肯亞人對中國人比較友好。
  • 野生動物電影紀錄片製作者:保護野生動物 就是保護人類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馮會玲)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5月23日播出的《楊瀾訪談錄》特別專訪了野生動物的電影紀錄片的製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他們已經在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定居長達30年的時間,前後一共拍攝了25部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獲得8次艾美獎。他們用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告訴我們: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英一頭黑犀牛為降溫,在淤泥中四腳朝天打滾,像個小狗享受的樣子
    在犀牛中,黑犀牛是犀科黑犀屬的一種動物,黑犀牛中的「黑」並不是指這種犀牛體色為黑色,這個名字主要用來區別於白犀,實際上黑犀牛體表顏色更接近灰白色,而黑犀牛也是分布最廣、數量第二多的一種犀牛,原產地是非洲地區,現在很多動物園都有引進。
  • 犀牛的視力很差,怎麼保護自己?科學家:別忘了還有哨兵牛椋鳥
    只有當獵人或獅子等捕食者差不多走到它們眼前時,它們才能發現。為了保護自己,當它們發現有較大的動物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時,它們就會發起自衛性衝鋒。犀牛極差的視力,通常給了非法盜獵者們可乘之機。即使犀牛的嗅覺非常靈敏,但只要獵人逆著風,就可以在犀牛5米之外自由行走,而犀牛卻毫無察覺。因此,對於一隊經驗豐富的獵人來說,捕獵一頭犀牛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