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近日,一項關於「保護黑犀牛」的舉措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議: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為生活在裡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母獅植入了避孕藥,目的是「降低獅子出生的數量,從而讓更多的黑犀牛有機會存活下來」。
圖:肯亞裡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獅子
據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公布的消息,體內被植入避孕藥的母獅一共6隻,年齡均在五六歲,避孕藥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裡都會起作用。也就是說,至少在未來一年裡,這6隻母獅都將不能受孕產崽。
圖:生活在肯亞的幾隻母獅
眾所周知,作為一種頂級捕食者,獅子的捕食對象十分廣泛,非洲大陸所有體重超過一噸的哺乳動物,無論是長頸鹿、犀牛,還是河馬、大象,都在獅子的食譜之中。不過,捕食體型較大的獵物時,通常需要一個獅群的通力協作。黑犀牛並不是獅子的「主食」,但每年都會有多隻黑犀牛被獅子捕殺。那麼,為母獅植入避孕藥,未來能否減少被獅子捕殺的黑犀牛數量呢?
圖:一個獅群試圖獵殺一隻黑犀牛
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生物多樣性研究室主任派屈克·奧蒙迪認為,理論上這種措施是有效的,這次算是一個嘗試,如果方式行得通,那麼為獅子植入避孕藥將成為以後管理獅子種群時考慮的一個選擇。
然而,這種方式也引來了很多動物保護工作者的反對。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專家菲利普·穆魯蒂認為,為獅子植入避孕藥的方式必須謹慎地進行,它並不能成為保護黑犀牛的首選措施。由於必須要先把獅子麻醉,所以這個過程中存在不少風險。因此,可以考慮把獅子或黑犀牛轉移到其他棲息地,當兩種動物很難相遇時,就可以保護好黑犀牛。
圖:肯亞動物保護工作者和黑犀牛
然而,派屈克·奧蒙迪認為,轉移動物並不總是一個好辦法。被轉移的動物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一個新環境,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被人獵殺、被其他動物殺死等。
2018年,為了讓黑犀牛免受偷獵威脅,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把14頭黑犀牛轉移到東察沃國家公園中,結果有8頭黑犀牛因為飲用了鹽度過高的水而死亡。當時這件事令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受到了很大的指責。
圖:2018年,轉移到東察沃國家公園的一隻黑犀牛因飲用了鹽度過高的水而死亡
筆者推測,這次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想出讓母獅避孕的措施,或許就受到了2018年8頭黑犀牛意外死亡事件的影響。
黑犀牛是犀科的一個物種,原產於非洲東部和南部,體型相對較小,成年個體通常體重800到1400千克。在1900年左右,非洲大約有10萬頭黑犀牛,然而,由於偷獵、棲息地喪失、物種競爭、戰爭等因素的影響,黑犀牛數量不斷減少,1981年減少到1萬多頭,1995年減少到不足2500頭。後來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強,黑犀牛數量有所回升,目前已超過5000頭,但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屬於極度瀕危物種。
圖:黑犀牛(左,嘴唇呈鉤形)和白犀牛(右,嘴唇呈方形),它們的膚色其實相差並不大。白犀牛體型更大,體重1300到3600千克。
肯亞是黑犀牛的主要分布國之一,1970年有2萬頭黑犀牛,但目前已不足1000頭。肯亞也是非洲獅的主要分布國,目前有2000多頭非洲獅(目前非洲獅總數只有2萬餘只)。因此,筆者認為通過犧牲獅子的數量來保護黑犀牛的方式並不是很妥當,因為獅子也是一個需要保護的物種,儘管其數量比黑犀牛多。希望肯亞動物保護部門能探索出更好的方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