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哨兵」保護黑犀牛免遭偷獵—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南非公園的一頭黑犀牛 圖片來源:《當代生物學》

在斯瓦希裡語中,紅嘴牛椋鳥又被稱作「犀牛哨兵」。這些「犀牛哨兵」可謂名副其實:它們的確會像哨兵那樣在遇到潛在危險時向犀牛示警,並可能是犀牛抵禦偷獵者的第一道防線。在追蹤野生黑犀牛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身上有牛椋鳥「搭便車」的犀牛明顯比其他犀牛更善於察覺和躲避人類。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當代生物學》。

「別看黑犀牛角尖皮厚,但幾乎是個睜眼瞎。獵人只要從下風口接近它們,條件合適的話有時能走到它們5米之內。」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行為生態學家Roan Plotz說。但牛椋鳥在犀牛身上尋找蝨子和死皮為食,當它們發現有人靠近時會發出叫聲警示犀牛,這可以彌補犀牛視力的弱勢。

Plotz團隊記錄了他們觀察到的兩組犀牛身上的牛椋鳥數量,以便研究牛椋鳥發揮的作用;他們還為其中一些犀牛佩戴了無線電標記,以便避開牛椋鳥。結果顯示,帶著牛椋鳥同時沒有無線電標記的犀牛可能完全避開了研究者。研究人員估計牛椋鳥使他們遇到犀牛的概率降低了40%~50%。

研究人員還開展了一項「人類接近」試驗,其中由一位研究者從側方接近犀牛,同時另一位研究者記錄了犀牛的反應。「那些沒有牛椋鳥的犀牛隻有23%的概率察覺到人類靠近,而那些帶著牛椋鳥的犀牛則全部憑藉鳥的示警發現了人類,它們察覺到人類時的平均距離是61米,這個距離是沒有牛椋鳥的情況下犀牛察覺到人類的平均距離的4倍。而且犀牛背上的牛椋鳥越多,其發現人類時的距離就越遠。」Plotz說。

而且,當聽到牛椋鳥鳴叫示警時,犀牛基本每次都會重新調整方向,讓自己面對下風口站立,因為下風方向是它的感官盲點。「當捕食者站在下風口時,犀牛就聞不到它們的氣味。」Plotz解釋道。

研究者猜測牛椋鳥之所以演化出這種適應性行為,是為了保護它們的食物來源——犀牛。但牛椋鳥的種群數量已大大下降,在一些地區甚至消失,因此如今大部分黑犀牛生活的環境中都沒有牛椋鳥。該研究提示,如果將牛椋鳥重新引入犀牛群體中,或許有助於對犀牛形成更有效的保護。

Plotz還強調,正是牛椋鳥的斯瓦希裡語名稱啟迪了上述發現,這表明本地知識在科學研究中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cub.2020.03.01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非洲黑犀牛瀕臨滅絕 開放狩獵是為保護動物(圖)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珍稀動物,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黑犀牛、遏制非法偷獵和貿易行為,一直是非洲國家面臨的難題。而由於黑犀牛的特殊習性,「越多越好」並非最好的保護。生態保護組織相信,在合理監管前提下開放狩獵,是保護黑犀牛的最好辦法。  開放狩獵=經濟效益?
  • 科學網—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珍稀物種非洲西部黑犀牛滅絕
    非洲西部黑犀牛正式宣告滅絕 非洲西部黑犀牛於 中非的北部野生白犀牛可能已經滅絕了,而越南的爪哇犀牛也可能已經滅絕,也許就在2010年,偷獵者殺死了最後一隻。 少量的但逐漸減少的犀牛家族的倖存者,目前存活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 IUCN在周四(11月10日)的公告中宣布,四分之一的哺乳類動物面臨滅絕之災,這些動物都不幸地在「最新瀕危動物列表」中上榜。
  • 珍稀動物又少一種:非洲西部黑犀牛滅絕(圖)
    非洲西部黑犀牛  非洲西部黑犀牛近日被宣告滅絕,該消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IUCN同時表示,犀牛的另外兩個亞種也將面臨同樣的命運。中非的北部野生白犀牛可能已經滅絕了,而越南的爪哇犀牛也可能已經滅絕,也許就在2010年,偷獵者殺死了最後一隻。少量的但逐漸減少的犀牛家族的倖存者,目前存活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同時,南部白犀牛和普氏野馬幸運地因為得力的保護項目而從滅絕的邊緣被拉了回來。  「人類是地球的總幹事,我們有責任保護物種,並和其他動物一起分享自然環境。」
  • 犀牛的視力很差,怎麼保護自己?科學家:別忘了還有哨兵牛椋鳥
    為了保護自己,當它們發現有較大的動物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時,它們就會發起自衛性衝鋒。犀牛極差的視力,通常給了非法盜獵者們可乘之機。即使犀牛的嗅覺非常靈敏,但只要獵人逆著風,就可以在犀牛5米之外自由行走,而犀牛卻毫無察覺。因此,對於一隊經驗豐富的獵人來說,捕獵一頭犀牛並非難事。正因如此,進入現代文明以來,犀牛的數量在急劇下降,走近了物種滅絕的邊緣。
  • 為了保護黑犀牛,肯亞動物保護部門為獅子植入避孕藥
    近日,一項關於「保護黑犀牛」的舉措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議: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為生活在裡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母獅植入了避孕藥,目的是「降低獅子出生的數量,從而讓更多的黑犀牛有機會存活下來」。圖:肯亞裡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獅子據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局公布的消息,體內被植入避孕藥的母獅一共6隻,年齡均在五六歲,避孕藥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裡都會起作用。
  • 偷獵嚴重:那些你不知道的關於黑犀牛的事兒
    由於偷獵的猖獗,黑犀牛已經成了瀕危物種。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是全球最有利可圖的犯罪行為之一,每年有成百上千頭黑犀牛被殺害。關於黑犀牛,你了解多少呢?泥漿是黑犀牛的防曬霜黑犀牛的皮膚雖然很厚,但卻很敏感。它們喜歡泡在泥漿裡,把身體塗上一層厚泥。這樣就可以防止蚊蟲叮咬,還可以防曬,減少體內水分流失。黑犀牛能活多久?黑犀牛的壽命大都在40~50歲之間。
  • 英一頭黑犀牛為降溫,在淤泥中四腳朝天打滾,像個小狗享受的樣子
    在犀牛中,黑犀牛是犀科黑犀屬的一種動物,黑犀牛中的「黑」並不是指這種犀牛體色為黑色,這個名字主要用來區別於白犀,實際上黑犀牛體表顏色更接近灰白色,而黑犀牛也是分布最廣、數量第二多的一種犀牛,原產地是非洲地區,現在很多動物園都有引進。
  • 內蒙古保護動物百靈鳥頻遭偷獵 運至河北公然叫賣
    原標題:內蒙古保護動物百靈鳥頻遭偷獵 運至河北公然叫賣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有一種鳥叫百靈鳥,它有婉轉的叫聲,同時也是捕捉蝗蟲、保護草原的一種益鳥,在不少省份,百靈鳥都是受到保護的野生動物。但是它婉轉的歌聲,也引來了很多盜獵分子,於是關於百靈鳥的偷獵屢禁不止。
  • 內蒙古保護動物百靈鳥頻遭偷獵 運至張家口叫賣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有一種鳥叫百靈鳥,它有婉轉的叫聲,同時也是捕捉蝗蟲、保護草原的一種益鳥,在不少省份,百靈鳥都是受到保護的野生動物。但是它婉轉的歌聲,也引來了很多盜獵分子,於是關於百靈鳥的偷獵屢禁不止。
  • 因為疫情,非洲每年200萬美元的犀牛保護費沒了
    疫情讓保護犀牛的費用捉襟見肘遊客的減少意味著收入的減少,保護像黑犀牛這樣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變得更具挑戰性。偷獵者和其他許多拼命謀生的人一樣,可能會變得更加大膽。長期以來,犀牛一直受到偷獵者的威脅,偷獵者為了犀牛角而殺死犀牛,以供應非法貿易,因為人們錯誤地認為犀牛角有藥用價值。
  • 波札那至少5頭白犀牛一個月內遭偷獵
    新華社哈博羅內12月11日電(記者滕軍偉)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10日證實,該國至少有5頭白犀牛在11月遭不法分子偷獵。「11月,至少有5頭白犀牛被偷獵。」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發言人萊塞霍10日告訴新華社記者。
  • 保護最後的穿山甲—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JEN GUYTON/MINDEN ■本報見習記者 程唯珈 一隻小穿山甲把頭埋進腹部,蜷曲的尾巴環繞著身體。披著厚重的鱗甲,它的外形近似一顆松果。稍過一會兒,這隻外觀古怪的動物舒展開來,探起它纖細的頭部,眨著黑加侖般的眼睛,望向陌生的人類。
  • 美國俱樂部拍賣非洲獵殺黑犀牛機會引發爭議
    原標題:美國俱樂部拍賣非洲獵殺黑犀牛機會引發爭議   美國「達拉斯遊獵俱樂部」11日晚以35萬美元的價格,拍賣在非洲國家納米比亞獵殺一頭黑犀牛的機會。黑犀牛瀕臨滅絕。這場拍賣會引發極大爭議,多個動物保護團體表達不滿,示威者在拍賣會附近抗議,甚至有人向達拉斯遊獵俱樂部成員發出死亡威脅。
  • 黑犀牛成功降生,極度瀕危物種又添新成員,飼養員樂開了花
    黑犀牛是犀牛中一個重要的亞種!在數百年前,地球上生活著大約100萬左右的黑犀牛,而人類的捕殺行為導致,黑犀牛的數量開始大幅度下降,直到現在世界上大約還有3000多隻黑犀牛,其中還有200多隻處於圈養的狀態。現在可以說全球都在實行動物保護,那黑犀牛的種群數量為什麼無法得到恢復呢?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犀牛的繁殖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在圈養狀態下的犀牛,其生育率更是低得可憐,遑論黑犀牛了。
  • 保護野生動物百靈鳥頻遭偷獵 運至張家口叫賣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有一種鳥叫百靈鳥,它有婉轉的叫聲,同時也是捕捉蝗蟲、保護草原的一種益鳥,在不少省份,百靈鳥都是受到保護的野生動物。但是它婉轉的歌聲,也引來了很多盜獵分子,於是關於百靈鳥的偷獵屢禁不止。
  • 中科院無人艇成功穿越颱風眼—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氣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8月4日發布消息稱,由中科院研發的半潛式太陽能氣象探測無人艇於8月1日上午成功穿過2020年三號颱風「森拉克」中心,成為颱風監測的「哨兵」。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