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野支路》:走進非洲走進犀牛,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2021-01-15 醜魚尼莫

儘管之前已經看過多部有關非洲自然風光、人文風情的紀錄片,但看到這部在優酷播出的紀實類旅行節目《嶽野支路》時,還是為之心頭一震。尤其是那期保護犀牛的節目,動人之處,竟讓人不自覺地就淚眼婆娑起來。犀牛的命運,大自然的生態,人類的責任,當這些內容與主題有機融為一體時,《嶽野支路》也不再單單是紀實類旅行節目這麼簡單,它再次喚醒了人們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犀牛之於我們大多數,可能只在影視作品或者是動物園見過,也因此,當「保護犀牛」的宣傳一次次撲面而來時,我們大多是被動接受。但在這集僅有20分鐘的節目裡,當我們跟著鏡頭零距離接觸到真實犀牛時,當我們通過約翰·休謨創辦犀牛牧場所遭遇的現實困難中了解到犀牛正遭遇困境時,尤其是當我們跟著谷嶽一起走進「黑曼巴女子反盜獵」組織營地時,分分鐘被眼前所發生的一幕幕所震撼著。原來,在遙遠的非洲,真的有那麼多人正身體力行保護著犀牛。而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犀牛保護的重要意義以及保護過程的漫長與艱難。

這期節目的第一個鏡頭就讓人有些驚心動魄。當谷嶽等人驅車接近三頭還未被割角的黑犀牛時,這些黑犀牛非常警覺地開始逼向人、車。不知道它們是不是已意識到人類就是它們的最大敵人。但是,當谷嶽駕車慢慢離犀牛越來越遠時,黑犀牛停止了攻擊......犀牛看似體型龐大,實際卻非常溫善。但就是這樣一種溫性善良的動物,卻因為某些人不斷膨脹的欲望而慘遭殺戮。看到這,再聯想到畫面中那因失去犀牛角而被奪去生命犀牛,觸目驚心的感覺前所未有。

保護犀牛重在行動。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所以,當約翰·休謨介紹犀牛牧場正遭遇物力財力等方方面面的危機時,就會發現,在動情之處,他的雙眼正泛著淚花。保護犀牛何其難?難於上青天。但即便再難,他和他的團隊都沒有放棄也沒有拋棄,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很好詮釋。

保護犀牛在行動,行動者不僅有約翰·休謨,還有當地的黑曼巴女子反盜獵組織。她們的行動,除了日常保護之外,還將重點落在了下一代身上。學校裡,孩子們從小就接受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教育。講真,當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老師問題時,當小朋友們根據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想像,畫出心目中的犀牛或其他動物時,「保護犀牛」的理念已深入他們的心裡了。保護犀牛,從娃娃抓起,黑曼巴女子反盜獵組織的這一舉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重要的是,接受教育的不僅是孩子們,還有他們的父母。因為,不少家長都有過偷獵盜獵犀牛犀牛角的行為。不過,當「保護犀牛,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孩子心頭時,不僅可以從源頭上斷了孩子們獵殺犀牛的行為,更可影響他們的父母不殺或少殺犀牛。在那裡,老師、孩子沒有保護犀牛的豪言壯語,但從她們純真而善良的眼神中,不難讀出她們的真誠努力,勇敢無畏。所以,當谷嶽指著非洲犀牛與草原和諧相處的畫面而慨嘆大自然多美好時,我無語凝噎了。

保護犀牛,敬畏自然,敬畏生命。這是口號,更是來自人性深處的吶喊和呼喚。 感謝《嶽野支路》再次讓我走進了非洲,走進了犀牛。切實感受到了保護犀牛的緊迫性和現實意義,也再次體驗到了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正含義。

相關焦點

  • 跟隨《嶽野支路》踏上這片神秘非洲大地,滿足你的獵奇幻想
    非洲大陸是很多人嚮往的旅遊地,然而沒有真正到過那裡的,也只能從書本或其它影視節目中去了解那裡,印象深的還應該是那裡依然以捕獵為生的人類土著部落族群,還有那裡開闊的草原沙漠和原始森林,在裡面奔跑著的獅子、獵豹和斑馬等野生動物,種種景像也為這片大地披上一層神秘面紗,這次的《嶽野支路》不僅為沒去過非洲的觀眾揭開這層面紗,即使曾經去過那裡的觀眾,也會看到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非洲風情文化
  •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人類要與自然和平相處,不要亂砍亂伐植物,不要虐待吃食野生動物,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 敬畏自然 珍愛生命
    他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都做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思想啟蒙,還是對自然的探索、對新領域的開創,都體現了人類的偉大智慧,這實在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在偉大的自然面前人類又顯得那麼渺小。宇宙孕育了地球,地球孕育了人類。
  • 敬畏自然 珍愛生命
    於是,人類憑藉這點智慧開始向自然進軍,要徵服自然。但在偉大的自然面前人類又顯得那麼渺小,人類的智慧是那麼微不足道。宇宙到底有多大?人類無法探測!時空到底有幾個維度?由此看來,自然之神奇偉大絕非人類智慧所能了解。再者,人的智慧本是自然智慧的一小部分,人的活動即自然機體的運行,人類在某一領域的發現在自然看來就像螞蟻搬了一次家;人類的某一項重大發明在自然看來就像嬰兒學會了一個小小動作,實在不值的大驚小怪。
  • 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亮相 「走進非洲」為主題
    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亮相 「走進非洲」為主題 2016-10-> 2016年10月04日 14:36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    本報訊(記者左穎)今天上午,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擴建後正式亮相
  • 《大自然在說話》:太震撼了,值得每一個農業人思考,敬畏自然,敬畏...
    請您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愛護自然,愛護我們的母親! 大自然在說話:我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我! 《大自然在說話》是一部以大自然為「第一人稱」的公益短片,由蘋果公司 廣告人Lee Clow為保護國際基金會創意製作。
  • 敬畏自然,感悟生命!班主任談疫情下的生命教育
    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美麗星球,既是人類的,也是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無論哪一種生命滅絕,對地球都是傷害。一旦生態被人類自己破壞,所有的惡果,最後也將由我們人類自己承擔!人類短暫的快樂,不應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敬畏、善待每一個生命,應該成為我們最大的善意!
  • 羅浩:喚醒人對大自然的敬畏
    從《雅魯藏布的眼睛:大峽谷生物多樣性觀測手冊》到《生命記憶:西藏巴松措與魯朗生物多樣性觀測手冊》, 一幅幅展現西藏地區自然風光、植物物種以及珍稀動物的高清精美圖片,把生命之美用令人震撼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也讓西藏戶外協會和「西藏生物影像調查」 機構(TBIS)一次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 地球一小時 | 保護環境,敬畏自然
    地球一小時 | 保護環境,敬畏自然 2020-03-28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原標題: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寒假之初,許多家長許諾要帶孩子去拜訪親朋好友、去海邊度假、到北方看雪……然而這一切都被後來的宅家「抗疫」生活所代替。生活模式的驟變引發了孩子們一連串的疑問:「為什麼不能出門?」「為什麼會有這麼討厭的病毒?」「怎樣才能打敗病毒?」
  • 讀完這本《發現之旅》,被300幅手繪美哭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最近,讀完《發現之旅》,真的對大自然充滿崇高的敬畏。所有的動物也好,植物也好,在探險家發現他們之前,他們就存在著。只是他們那個時候還沒有名字,他們是自己。植物真的美,植物的世界別有洞天。我對植物的一切知之甚少。我認識的植物,用手指就能數的清楚,更別提去辨認植物了。
  • 生物演化(上):走進生命的花園
    《走進生命的花園》,讀這本繪本會讓人收穫許多驚喜。繪本作者在語言的表達上,極其克制地只是寥寥數語,卻呈現給了我們一個極為豐富而真實的世界。孩子的眼中,世界應該是怎樣的?戰爭、饑荒、權力、憂傷、眼淚、海洋、森林、頭頂的宇宙......
  • 敬畏生命、敬畏每一個有情無情生命體
    聽著窗外秋雨滴答滴答打在玻璃上,腦海裡出現了電影《中國機長》裡的片段,心裡湧上一絲傷懷,感慨生命是如此頑強如此偉大卻又如此脆弱無力。飛機在32000英尺的高空中駕駛艙右座前擋風玻璃突然破裂脫落,副駕駛人員瞬間被吸出,所幸他寄了安全帶半個身子掛在機外,氣溫瞬間降到零下四十多度。
  • 10部不容錯過的紀錄片,讓你認識自然、敬畏自然
    自然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每個個體都都處於自然的網絡之中,是網絡中的一個點、線條上的一個鏈,命運息息相關。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敬畏自然的前提,是了解自然。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通過10部頂級的自然紀錄片,在一場場視覺盛宴中,你將深入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感受它們的生命脈動,了解我們共同生活的這顆藍色星球。
  • 敬畏生命不是單指敬畏狗的生命,淺薄無知的關愛只能使狗更受傷害
    為了突出狗的特殊地位,家人、兒子、伴侶等專用於人類的稱呼都用上還不算,甘地的動物態度理念,關愛生命、敬畏生命,不愛請別傷害等,凡是與愛相關的美麗詞語也一擁而上。但事實上,即使如何想與人類拉平,它們永遠是四腳著地的畜生,它們的屬性依然是狗,其它的則是他們自己的認知,狗們什麼都沒變,也不可能變。
  • 「疫」線面孔讀後感|杭州市建蘭中學802班陶佳昀:善待自然 敬畏生命
    掃一掃,直入專題杭州市建蘭中學802班陶佳昀讀後感善待自然 敬畏生命《論語》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所謂天命,即自然的規律和法則。曾國藩也曾說過:「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畏,就是我們人類對待世間萬物的一種態度。敬是尊敬,畏是畏懼,所謂敬畏,即因尊敬而心存畏懼。一旦我們失去了敬畏之心,就會變得無所忌憚,有恃無恐,輕浮淺薄,不屑放縱,因而開始逾矩犯錯,最終為自己遭致滅頂之災。
  • 敬畏生命: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
    近日,本號發布的某篇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紛紛私信小編,詢問事情的真實性及相關問題,就此小編對網友的關注表示衷心感謝,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小編每次發聲,都是本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經過反覆核實,嚴肅發聲,雖然有著種種變故,但是不忘初心始終是每一個自媒體工作者的初衷。
  • 啟示錄:回歸信仰,敬畏自然
    2020啟示錄///回歸信仰 敬畏自然馬太福音的末日描述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這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對自然對未知都是如此,失去了對自然對宇宙的敬畏,在已知的世界裡坐井觀天,而殊不知我們之於第三視角,不過蜉蝣一日。自去年9月份開始,澳大利亞山火肆虐,大火燒死了近10億的野生動物,考拉、袋鼠無一倖免於難。蔚藍的大海、紫色藍楹花、牛羊成群的農場、這座漂在大洋洲上的綠色大陸,曾經承載著我對家園的所有美好希冀和憧憬。然而還尚未等我身臨其境,它的美麗就隨著一場大火泯滅殆盡。
  • 感恩生命敬畏生命,孩子需要生命教育,《小鳥的葬禮》是本好教材
    夏天很快就過去了,那一年的冬天似乎來得特別早,一天晚上放學回家,我仍然像往常每日一樣,首先走進我的臥室,打開我的書櫃拿出我的蠶寶寶小盒子。怎麼沒有看見蠶寶寶蠕動呢?「蠶寶寶,快吃呀!我回來了!」還是沒有看到蠶寶寶動,我小心翼翼地用右手的食指輕輕地觸了一下蠶寶寶,冰涼冰涼的,兩個都沒有動。
  • 楊娜:時刻踐行「三個敬畏」 真情服務永不止步
    楊娜,現任海航集團旗下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三亞機場」)值機配載室經理,自2006年工作以來,便紮根在海南這片熱土上,始終奮鬥在民航服務第一線,在工作中她時刻踐行「店小二」服務精神,存敬畏、守底線,努力做服務標杆,嚴格要求自己,為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