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浩:喚醒人對大自然的敬畏

2021-02-12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從《雅魯藏布的眼睛:大峽谷生物多樣性觀測手冊》到《生命記憶:西藏巴松措與魯朗生物多樣性觀測手冊》, 一幅幅展現西藏地區自然風光、植物物種以及珍稀動物的高清精美圖片,把生命之美用令人震撼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也讓西藏戶外協會和「西藏生物影像調查」 機構(TBIS)一次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生命記憶》是TBIS發起人羅浩主編的「環喜馬拉雅生態觀察叢書」中的一本,是基於TBIS團隊歷時兩年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及其周邊、巴松措及其周邊、魯朗及其周邊區域以及阿里神山聖湖周邊所開展的六次野外生物多樣性實地科學考察與拍攝。

  「讓讀者通過美麗的影像來接近自然,讓他們了解未知的神秘世界,激發讀者對於自然的嚮往,以及對自然的愛 及呵護。」羅浩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採訪時說,每一個人心裡都會有一種敬畏和一種愛,我們努力通過我們的工作喚起所有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地球所 有生靈的愛。他認為,人與自然是本書的一個核心主題,「我們深入考察當地的珍稀動植物及其所生存的環境,我們也記錄了生活在那裡的人,以及人與自然的關 系。」在羅浩看來,這是獨一無二的考察,也體現出這本書的唯一性。

  作為自由攝影師,羅浩對西藏情有獨鍾。從1985年起,他組織參與過多本有關西藏的大型畫冊的拍攝編輯工 作,也獲得過不少攝影大獎。2010年,他發起成立「西藏生物影像調查」,採用了跨界的工作方式,融合了環保、戶外、攝影、人文、出版、審美等多個領域, 賦予了攝影新的意義,讓其不僅僅是時尚、興趣,更成為公益、環保、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力武器。「當我們的戶外攝影有了更深層的目標,大眾所見就不僅僅是美 麗的自然風光,而是萬千需要尊重和守護的美好生靈。」羅浩帶領他的團隊用影像記錄著西藏豐富的物種,也充分展示了高原生物的美學和生物學價值,讓更多的人 了解這片土地,「有圖有真相」地將環喜馬拉雅區域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展現給大眾,用美來激發人們對這片土地及生活在這裡的生靈的愛。

  2013年,TBIS將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區域歷時多年的考察成果整理出版了《雅魯藏布的眼睛:大峽谷生 物多樣性觀測手冊》一書,即「環喜馬拉雅生態觀察叢書」的第一位成員,之後又將在巴松措、魯朗、阿里神山聖湖的考察成果整理出版了《生命記憶》《山湖之 靈》等書。

  2013年到2014年,「環喜馬拉雅生態觀察叢書」多次參加在德國、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塞爾維亞等地舉行的國際書展,讓「用影像守護西藏生物」的理念走上了國際舞臺。

  羅浩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編輯的圖書是喜馬拉雅山最東段的察隅、墨脫兩地考察結果,創作也將圍繞環喜馬拉雅 生物多樣性觀測這一主題而展開,「此外我們也將加入更多人文視角的內容與『考察日記』等更加鮮活的內容。預計年底將與讀者見面。」羅浩說,在他心裡,好書 的標準就是:用真心以及真情實感做書的內容與設計,而不是拼湊與湊合。

  詳情請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自然在說話》:太震撼了,值得每一個農業人思考,敬畏自然,敬畏...
    視頻 《大自然在說話》太震撼了! 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認真耐心地觀看完! 如果你也被這個視頻震撼了!觸動了!
  • 為什麼我反對「敬畏大自然」的口號:它是有害的
    我的朋友趙南元教授在北京去世已經9日了,線上線下都有很多人追悼這位思想界的巨子。我整理過幾十篇趙先生生前發表過的科普文章,很受啟發。今天所要涉及的內容,就是關於「敬畏大自然」這一主題。一些人文學者,特別喜歡把「敬畏大自然」掛在嘴上,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科學的價值表示疑慮,對科學的作用持有不少負面的看法。
  • 請以敬畏之心,遵循大自然法則
    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但人類卻離不開大自然。2020年才開始,大自然就在給人類發脾氣了,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美國的流感,澳洲的蝙蝠……有沒有世界末日的感覺。這次病毒,初查是亂吃野生動物被感染的。萬物皆有靈性,這是報應。沒有敬畏之心,不遵循自然規律。
  • 《嶽野支路》:走進非洲走進犀牛,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尤其是那期保護犀牛的節目,動人之處,竟讓人不自覺地就淚眼婆娑起來。犀牛的命運,大自然的生態,人類的責任,當這些內容與主題有機融為一體時,《嶽野支路》也不再單單是紀實類旅行節目這麼簡單,它再次喚醒了人們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犀牛之於我們大多數,可能只在影視作品或者是動物園見過,也因此,當「保護犀牛」的宣傳一次次撲面而來時,我們大多是被動接受。
  • 文明,當是敬畏大自然的文明
    當現代工業文明把人與人、人與社會千絲萬線縫合起來的時候,個體的獨立性、完整性被可怕的異己力量所分割。生命的完整性--感性與理性、衝動與理智、激情與行動,被可怕地肢解割裂,人成了一大堆符號和零件的組合,人那種整體的完美感不見了。可憐的現代人。
  • 是時候教孩子敬畏自然了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也應把握契機,引導孩子們了解這場重大社會事件的本源——人與自然緊密又脆弱的關係,從而產生敬畏自然的意識。這是所有人,包括孩子,應該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學會的一課。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面對新冠肺炎,孩子們會問:「為什麼會有人得這種肺炎?」
  • 科學家發現不屬於那裡的東西,大自然值得敬畏
    人類所生存的大自然可謂是瞬息萬變,每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也存在著一些人類沒有辦法改變的自然法則,而如果能夠順利的生存下來,就要順應自然發展的規律。而人類作為高等動物,有的卻盲目的誇大了人類的地位,認為人類是至高無上的統領者,所以就想著去改變整個自然世界,只顧自己的利益去發展自然。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謝禮珊教授和羅浩副教授榮獲2020《旅遊學刊...
    在該年會上,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謝禮珊教授與其研究生合作的論文獲得了《旅遊學刊》2019年度優秀論文獎,羅浩副教授與其研究生合作的論文獲得了2020年中國旅遊研究年會優秀論文獎。前者是由《旅遊學刊》編委組成的評選委員會集中閉門評選,通過兩輪投票和打分,經線上合議和確認性投票,從2019年發表於《旅遊學刊》的近130篇正式論文中,共評選出10篇2019年度優秀論文。
  • 《魚王》:強烈的自白性呼籲關注社會,蘊含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
    在小說《魚王》這一章,魚和人奇蹟般地得救,但從側面也表達了如果人類一意孤行,最終的結果將是魚死人亡。在我看來,《魚王》不是簡單講了十三個故事,更是一本全方位展現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相處之道的小說。從而喚醒人類保護自然、拯救自我的意識,今天我就結合作者的創作手法、以及作品的主題,來分析探討這篇小說的魅力之處。
  • 和大自然做一次親密接觸
    我們總喜歡在空閒時間約在一起,去外面看看,和大自然做一次親密接觸。因為大自然充滿了生機,並且能夠喚醒我們身體的各種感受,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我們搭著動車,一路經過太姥山,乘著船,來到了大嵛山島。這是一座種滿茶樹的島嶼,非常的美麗。我們夜晚品嘗了海鮮宴後, 早早地休息,等待第二天的日出了。
  • 敬畏生命不是單指敬畏狗的生命,淺薄無知的關愛只能使狗更受傷害
    可甘地所指的是大自然中所有的動物,所以他提倡吃素,印度許多人也吃素。而甘地口中的動物在你們這裡就單指狗?你們自己吃素了沒有,「伴侶」們每天享受著共它物種的高蛋白又如何講?狗不會說人話,它也不用說人話,因為它有無數的代言人幫它爭奪人類的空間與權力。我們反對一切虐殺動物的行為,那是對人類文明的褻瀆。
  • 人類終將是過客:應該敬畏大自然
    人類終將是過客:應該敬畏大自然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和地球漫長的生命相比較起來,看起來是非常短暫的。不過地球上還有很多生物的生命是比人類要長久的多的。甚至有一些生物歷經了地球上的數次的大滅亡,最終都存活下來了。尤其是生存在海洋內的一些生物。
  • 愛護大自然
    商場、飯店、景區、影院,所有人員密集場所關門停止營業,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厚厚的口罩,空氣中是酒精和消毒液的味道,醫務人員不計生命代價在一線衝鋒陷陣,與死神殊死搏鬥......痛定思痛,我們應該好好想想病毒的源頭在哪裡?我們應該怎們做?疫情發生後,鍾南山院士第一時間奔赴武漢,經過仔細研究,他公布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
  • 敬畏自然,感悟生命!班主任談疫情下的生命教育
    大自然已發出警告,人來在野生動物身上犯的錯誤,到頭來,還是會反噬到人類本身,不僅如此,你瞧,人類在大自然的史冊中更是劣跡斑斑:排放廢氣、汙染大氣、濫砍濫伐加速荒漠化、肆意索取、資源枯竭,過度捕撈打破平衡,人類常常妄想徵服掘取破壞大自然,但是一旦傷害的次數到達了某個臨界點,大自然就將以人類不可承受的方式加以返還。
  • 《大自然在說話》
    》分別以大自然母親、海洋、雨林、土地等第一人稱的視角,向人們傾訴自己的所思所想,讓人類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引發我們對自己行為的思考。 在這部紀錄片下的點評中,很多人評論:「全球疫情是大自然母親的報復嗎?」
  • 華為P40 Pro鏡頭下的可可西裡:大自然的神奇原來這麼震撼
    科考湖畔的泉眼,一年四季向外冒出汨汨清泉,它成為科考隊、巡山隊員和野生動物共同的飲水水源,人與自然在這一汪清泉中達到了最大限度的和諧。寂靜的大自然,展示著它靈動的一面。它滋潤著周圍的大地,也平等的給予人和動物重要的水源補給,大自然的無私展露無疑。
  • 敬畏自然 珍愛生命
    浩瀚宇宙,燦爛星辰,經過漫長的進化,人,誕生了!這是宇宙多麼神奇的演化!是大自然多麼偉大的傑作!人的智慧本是自然智慧的一小部分,人的活動即自然機體的運行,人類在某一領域的發現在自然看來就像螞蟻搬了一次家,人類的戰爭在自然看來就像她眾多子女中幾個不聽話的孩子吵了一架,實在不值的大驚小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居裡夫人發現鐳,對於自然而言簡直是冰山一角,只是揭開了她美麗容顏上的一層面紗而已,要想真正認識自然還遠遠不夠。
  • 充分利用大自然,是人的聰慧,而自詡為神,則是人的愚蠢
    1.每個人的思維,都有其獨特的印跡,或淺顯到不可思議,或莫測到深不見底。2.一個在你看來無論多麼齷齪的人,都有可能隱匿著偉大,你沒理由去嘲笑。6.人的精彩,在於如煙縹緲,嫋娜而無狀可言,如若是瓶裝罐裝,則無趣了。7.一個人的誕生,其實和一隻小鳥的孵化,一顆豆芽的萌發,本質是一樣的。8.能充分利用大自然,是人的聰慧,而竟然膨脹到到自詡為神,則是人的愚蠢。
  • 敬畏自然 珍愛生命
    浩瀚宇宙,燦爛星辰,經過漫長的進化,人,誕生了!這是宇宙多麼神奇的演化!是大自然多麼偉大的傑作!人類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之上,享受著陽光雨露,藍天白雲,鳥語花香,四季分明的宜人景色;享受著瓜果蔬菜,五穀雜糧,山珍海味的可口食物;享受著江河湖泊,高山沃土,森林礦藏的豐富資源,在大自然的養育下,人類告別了童稚,告別了蒙昧,走向成熟,走向文明,擁有了空前的智慧,成了地球的「主人」。於是,人類憑藉這點智慧開始向自然進軍,要徵服自然。
  • 人生,從文字裡感受大自然的奧秘
    大概這就是人生吧,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在一年四季裡探尋大自然的奧秘,我們在故鄉成長,我們追尋著自己的夢想並期待它有成真的那一天。故鄉,有山有水有回憶每個人的出生地,便是每個人自己的故鄉。有的人一輩子都不曾離開過自己的故鄉,有的人卻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去了更遠的地方。故鄉的好與壞,和人沒有關係,只和呆在故鄉的人是否會繼續建設故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