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公海漁業資源,為世界漁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2021-01-09 人民資訊

東南太平洋是公海魷魚主要漁場之一,中國、韓國、我國臺灣地區以及歐盟成員國的捕撈漁船在每年漁汛期間都會來到這片公海區域捕撈魷魚。近期,個別國家、個別人稱「中國漁船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公海'非法捕撈、亂扔垃圾'」,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一級巡視員劉新中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7月1日起,中國在全球率先實行公海自主休漁,以保護魷魚資源及其產卵群體。休漁期間,所有中國籍遠洋漁船停止捕撈作業。此舉事先向包括厄瓜多在內的周邊國家及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進行了通報並得到充分肯定。「通過監控屏幕可以看到,現在區域裡面只有一條金槍魚船。按照休漁期的規定,在此區域的魷魚漁船都在休漁。」

「非常歡迎媒體、環保組織、NGO、相關的政府和中國一起共同關注遠洋漁業。我們不願意看到一些人、組織、國家惡意的抹黑,這些出發點是不正確的。中國願意跟大家共同分享我們的漁業做法。」劉新中強調。

據悉,「十三五」以來,我國嚴格控制新增遠洋漁業企業,將遠洋漁船數量控制在3000艘以內。同時加強了監管執法力度。劉新中表示,「『十四五』期間將繼續遵循規模不擴張,強化規範管理,養護資源,強化國際間、國家間的合作,讓遠洋漁業既養護資源,又合理開發利用,朝一個健康的、有序的、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中國對遠洋漁船違規違法行為「零容忍」,嚴懲不貸

我國的遠洋漁業起步於1985年,當時並不具備去公海撈捕的能力,需要與其他國家合作。90年代中國開始獨立在公海捕撈。在劉新中看來,「中國遠洋漁業數量比較大,但整體能力並不是很強。中國遠洋漁業是世界遠洋漁業的跟進者、後來者、服從者。」

雖然我國遠洋漁業起步晚,但是一直以來作為負責任的漁業大國,中國十分重視海洋環境和海洋資源保護,對海外作業漁船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措施。

中國漁船規模大,如何確保我國遠洋漁船遵守國際規則?「一旦發現絕不容情,『零容忍』嚴懲不貸。我們的處罰力度很大,會把企業整體資格取消掉,砸了飯碗,驅除出行業,人列入黑名單。」劉新中表示,農業農村部會通過船位監控、觀察員、補貼政策的制約、資源管理政策等方法和手段,嚴厲打擊非法捕魚活動等措施。

劉新中解釋說,中國遠洋漁船實行24小時船位監測,所有遠洋漁船均須安裝並正常開啟船位監測系統(VMS),每小時自動報告1次船位,遠高於每4小時1次的國際通行做法。同時,建立了遠洋漁船越界預警和報警功能,嚴防漁船未經批准進入或誤入他國管轄海域。

「2016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先後印發9批違法違規處理通報,對經過調查核實的多艘違規漁船和有關遠洋漁業企業、責任人員依法進行處理,取消、暫停多家遠洋漁業企業的從業資格,對多名涉事漁船船長予以罰款,將6名企業負責人和16名船長列入從業人員『黑名單』。」 劉新中介紹,這些舉措體現了我國打擊非法漁業活動的決心,明顯遏制了遠洋漁船惡意違規行為,海上作業秩序明顯好轉,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讚賞。

與此同時,從業者規範有序發展共識也正初步形成。劉新中表示,近年來,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公布的IUU漁船(即「非法、不報告、不受管制」漁船,指不遵守國際漁業管理機構的有關養護和管理措施,造成無法監管、控制捕撈強度和漁獲量的船隻)名單中,連續多年未出現中國籍漁船。

「我國不僅在規範自己的涉外漁船和遠洋漁業方面取得了進步,在打擊國外漁船違規轉載漁獲上,也採取依法公正的態度。」劉新中說道。比如我國成功處置外籍IUU運輸船「安德烈」號非法轉載南極犬牙魚貨案件,將非法貨物拍賣所得全部捐給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配合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將16艘「三無」船舶列入IUU漁船名單等。

與入漁國實現長期可持續、互利共贏的合作

遠洋漁業是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遠洋漁船作業海域已涉及42個國家(地區)的管轄海域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以及南極海域。

在發展遠洋漁業的同時,中國不斷積極支持其他發展中沿海國、不發達小島國等國家和地區發展本地漁業,在政策、技術、人才和資金等方面,始終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劉新中表示,中國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和「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開展入漁和租賃等互利共贏的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漁業資源調查、幫助其發展漁業,從而帶動當地的稅收、就業。

「我們要求遠洋漁業企業紮根發展,堅決擯棄『撈一把就走』的竭澤而漁做法,與入漁國實現長期可持續、互利共贏的合作。比如,宏東公司在非洲茅利塔尼亞建設的遠洋漁業基地,項目總投資3億美元,直接為當地創造了近2000人的就業崗位,受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歡迎。」劉新中表示,在多邊合作方面,中國支持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在制定資源養護和管理措施時,充分考慮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國的特殊需求和實際困難,不過度地增加其履約負擔。

創新型漁業資源保護舉措,全球率先實行公海自主休漁

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成為共識。在這方面,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中國,也一直強調正確處理漁業資源開發利用與養護的關係,主張在科學養護的基礎上進行長期合理的可持續利用。

據了解,我國通過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切實加強遠洋漁船監管,有效實現了規範有序發展;先後加入了8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切實履行國際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義務;為積極養護海洋漁業資源,今年在全球率先提出並自主實施休漁。

「我國於今年7月1日至9月31日在西南大西洋部分公海、9月1日至11月30日在東太平洋部分公海實施自主休漁政策。」劉新中認為,在漁業資源養護方面,中國已經率先做出了一個姿態,承擔起了相應的責任。現在,資源可持續利用已經在世界內成為共識,未來各國一定會更加積極。

此外,我國在促進國際公海漁業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上還做了更多工作。劉新中表示,比如我國在堅持捕撈目標魚種的同時,兼顧生態相關種類資源的可持續問題,特別是鯊魚、蝠鱝、海龜、海鳥和哺乳動物,鼓勵並參與有關的信息採集和科學研究。同時,倡導生態和環境友好型捕撈,支持環境和生態友好型漁具及捕撈方式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並要求漁船減少垃圾汙染物排放,降低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實施公海休漁為何首選西南大西洋公海?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
    首次實施公海自主休漁,是我國開展公海漁業資源養護、促進公海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創新舉措。為進一步增進各方對此次休漁的認識,促進休漁達到預期效果,現就各方關注的相關問題回答如下。記者:根據農業農村部《關於加強公海魷魚資源養護促進我國遠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7月1日起,我國首次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相關海域試行為期三個月的魷魚漁業自主休漁。請問此次休漁的背景是什麼?公海自主休漁具有怎樣的意義?
  • 世界|全球主要海洋國家漁業資源治理經驗及啟示
    為儘快解決近年來我國近海漁業資源面臨的過度捕撈問題,促進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借鑑國際上主要海洋漁業強國的成功經驗,完善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治理,在投入控制上完善海洋漁業資源調查評估和捕撈許可等制度,在產出控制上完善捕撈總量制度和漁業配額管理。
  • 對話舟山丨漁業可持續,資源保護與監管很關鍵
    他的事業軌跡與浙海大很像,以前是專門找漁場,而現在,有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保護海洋,維護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制定漁業可持續發展規劃與管理策略。  人物簡介  葉益民,1958年11月生,浙江義烏人,澳籍華人。現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海洋與內陸漁業處處長。1982年2月畢業於原浙江水產學院海洋捕撈專業,留校任教。
  • 中國—挪威漁業科技合作40周年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通過實施「北鬥」和Environment and Aquaculture Governance (EAG)等國際合作項目,有力推動了中挪雙方漁業科技和產業的發展,建議雙方進一步深化在近海漁業資源探測、水產健康養殖、極地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等領域的科技合作,共同推動世界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建成抵上海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已建成並抵達上海蘆潮港。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已建成並抵達上海蘆潮港。 上海海洋大學供圖。  調查船將以開展遠洋漁業資源公益性調查為主要目標。「淞航」號的主要航行海域將在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秘魯外海)和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等海域,按無限航區設計。
  • 關於北海市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海洋漁業資源是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多措並舉,為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發揮了積極作用,海洋漁業穩步發展。
  • 聽國內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說說海的故事
    聽國內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說說海的故事  近日,由上海海洋大學自主建造的國內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經過35天、數千裡的航行,返回上海的「家」,順利完成了首航任務。「『淞航』號能滿足從事遠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科考的需求,提升我國遠洋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它也承擔起了相關涉海專業的人才培養任務。」「淞航」號領隊江衛平表示。
  • 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中新社上海3月3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海洋大學3日發布消息稱,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當天在天津下水,標誌著中國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漁業資源調查船主體工程勝利完工。  下水後,「淞航」號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內部裝修階段,以服務中國大洋調查科考。  「淞航」號由中國農業部與上海市出資建造,它的建造完工為中國遠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科考事業提供堅實的保障,也將為中國從遠洋漁業大國向遠洋漁業強國轉變、增強國際漁業履約能力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支持山東建中國南極磷蝦漁業開發中心
    她建議打造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等作用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同時支持山東建立中國南極磷蝦漁業開發中心。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莫照蘭說,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
  • 公海禁漁 同樣需要被關注
    在挪威羅弗敦群島,記者認識了家族世代都以打漁為生的JannEinarOlsen。  目前,漁業捕撈已成為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影響最大的人類活動。自1950年以來,公海漁業已遍及約48%的公海面積。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0年報告指出,「公海漁業資源形勢非常嚴峻。作為公海漁業主要捕撈對象之一的金槍魚,有1/3的種群被過度捕撈。
  •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加強幼魚資源保護暨漁業「一...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18年4月3日杭州市加強幼魚資源保護暨漁業「一打三整治」工作方案 為助力海洋幼魚資源保護,促進我市漁業可持續發展對年滿65周歲的捕撈許可證持證人,按照《杭州市漁業資源保護管理規定》的要求落實退捕政策,給予政策補助,妥善處理其原有漁船,防止產生新的涉漁「三無」船舶。2.全面開展禁用漁具整治。統籌漁業、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監督檢查力量,組織開展「大清網」等專項行動,依法整治非法製造、銷售各種禁用漁具行為。
  • 公海禁漁同樣需要被關注
    在挪威羅弗敦群島,記者認識了家族世代都以打漁為生的JannEinarOlsen。目前,漁業捕撈已成為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影響最大的人類活動。自1950年以來,公海漁業已遍及約48%的公海面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0年報告指出,「公海漁業資源形勢非常嚴峻。作為公海漁業主要捕撈對象之一的金槍魚,有1/3的種群被過度捕撈。
  • 「南海漁業高質量發展與融合創新論壇」在廣州召開
    論壇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等主辦,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外海漁業開發重點實驗室、三沙美濟漁業開發有限公司協辦。論壇以「推動南海漁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南海協同融合新格局」為主題,圍繞南海漁業與深藍漁業,聚集「南海漁業,融合發展」,以特邀報告、專題報告等形式展開學術研討。論壇開幕式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相關領導代表致辭講話。
  • 對我國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偏見有哪些?
    所以在這裡我也要向大家報告這個我們業內人人皆知但卻鮮為我國經濟學家們談及和評價的事實:中國的水產養殖(特別是淡水養殖)的發展,不但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的「吃魚難」問題,而且也很好地詮釋了「誰來養活中國」的「世界疑慮「。您認為應該如何評價中國內陸漁業發展的這種貢獻呢?可以說,我國淡水漁業所處的地位與其貢獻相比是完全不匹配的。
  • 中國首次公海休漁,我們還能吃到大魷魚嗎?
    魷魚產地分布於南北緯40°之間的熱帶和溫帶海域,中國的南海北部也有近海魷魚漁場。在中國全部海洋魷魚捕撈總量中,近海產量約佔40%,公海為60%,且中國的自捕魷魚全部運回內銷。   此次實施休漁的兩個海域,是中國遠洋漁業最主要的魷魚漁場。其中,西南大西洋公海毗鄰阿根廷,其主要產物阿根廷魷魚目前在國內市場上一噸可達2 .5萬~3萬元,是價格最高的一種公海魷魚。
  • 中國邁出公海自主休漁第一步:我們還能吃到大魷魚嗎
    在中國全部海洋魷魚捕撈總量中,近海產量約佔40%,公海為60%,且中國的自捕魷魚全部運回內銷。  此次實施休漁的兩個海域,是中國遠洋漁業最主要的魷魚漁場。其中,西南大西洋公海毗鄰阿根廷,其主要產物阿根廷魷魚目前在國內市場上一噸可達2 .5萬~3萬元,是價格最高的一種公海魷魚。僅在這片公海海域,中國就有接近200艘的魷釣船。東太平洋公海毗鄰厄瓜多和秘魯等國,盛產美洲大赤魷。
  • 高端訪談|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漁業與生態學家唐啟升:推動現代...
    薄克國 白曉「綠色發展是中國漁業的現在和未來,『十四五』期間,山東要推動現代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海洋強省戰略,讓山東在全國漁業綠色發展中走在前列,率先實現綠色低碳、環境友好、資源養護、質量安全的發展目標,讓百姓吃上更多更好的魚。」
  • 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新聞—科學網
    上海海洋大學「淞航」號由農業部與上海市出資建造,它的建造完工為我國遠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科考事業提供堅實的保障,也將為我國從遠洋漁業大國向遠洋漁業強國轉變、增強國際漁業履約能力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論壇以「共商海洋漁業科技新動能,謀劃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主題,聚焦山東海洋漁業,定位綠色高質量發展,以期為山東海洋漁業的發展尋求更多科學技術解決方案,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本次論壇共商發展大計、探討發展之路,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在論壇上表示,海洋漁業發展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同共治,推動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結構、布局綠色化,建設綠色漁業示範園區,打造綠色高質量漁業技術體系,充分把握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漁業經濟高速發展之間的協調性。
  • 【展館】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
    「海洋漁業科學館的宗旨在於倡導尊重知識與人才,激勵創新與協作,讓公眾在愉快的參觀體驗中,感受海洋與漁業的魅力,普及海洋生物知識,傳播了海洋環保的力量」。省水產研究所的負責人表示,科學館歡迎廣大青少年、群眾來參觀。 走入福建海洋漁業科學館,藍色為主調的牆體、波浪形的天花板,以及各種與海洋漁業有關的陳設,無處不讓人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海洋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