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邁出公海自主休漁第一步:我們還能吃到大魷魚嗎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在公海實行自主休漁

  中國已經率先做出了一個姿態

  承擔起了相應的責任

  

  7月3日,浙江舟山市定海區西碼頭的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漁港,一些遠洋漁業企業響應自主休漁,遠洋捕撈船陸續到港並錨泊在漁港內。圖/中新

  中國首次公海休漁,

  

  我們還能吃到大魷魚嗎?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霍思伊

  發於2020.7.20總第956期《中國新聞周刊》

  近日,中國邁出公海自主休漁第一步。國家農業農村部宣布,自7月1日起,中國首次在公海實行為期三個月的休漁。具體為,在西南大西洋的32°S-44°S、48°W-60°W之間實行7~9月的休漁期,9~11月間則在東太平洋的5N-5°S、110°W-95°W之間休漁。

  魷魚的生長環境對水質,溫度和食物要求很高,很難養殖,只能野生捕撈。魷魚產地分布於南北緯40°之間的熱帶和溫帶海域,中國的南海北部也有近海魷魚漁場。在中國全部海洋魷魚捕撈總量中,近海產量約佔40%,公海為60%,且中國的自捕魷魚全部運回內銷。

  此次實施休漁的兩個海域,是中國遠洋漁業最主要的魷魚漁場。其中,西南大西洋公海毗鄰阿根廷,其主要產物阿根廷魷魚目前在國內市場上一噸可達2 .5萬~3萬元,是價格最高的一種公海魷魚。僅在這片公海海域,中國就有接近200艘的魷釣船。東太平洋公海毗鄰厄瓜多和秘魯等國,盛產美洲大赤魷。

  早在6月初,公海休漁的文件就已正式下發各省,仍在休漁區域的魷釣船開始陸續撤離。目前,所有作業漁船已全部撤出西南大西洋休漁區。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劉新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撤離的漁船中約90%轉場至東南太平洋、北太平洋等公海海域繼續作業,10%回國進行船舶修整。

  未來休漁期可能延長

  「7月份至9月份對該海域實施休漁,對保護魷魚產卵群體、恢復資源補充量能起到積極作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說。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中國遠洋漁業協會魷釣技術組組長陳新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西南大西洋公海,7~9月,阿根廷的主捕群體剛剛結束產卵,休漁水域是其主要產卵區和生活區,魷魚的生產極其迅速,在休漁期的三個月內,可以保護幼魚不被捕撈,也就是「抓大放小」。

  他解釋說,近年來,中國企業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的魷魚捕撈麵臨兩個威脅:一是幼魚被大量捕撈使後期的捕撈乏力;二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漁場空間遷移,使公海的漁業資源進一步減少。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南極冰的融化加速,海冰面積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冷海水進入大洋,使底層水溫偏低,一方面可能使魷魚幼體的死亡率增加、生長緩慢;另一方面,漁場形成於冷暖洋流交匯處,冰層融化使交匯的位置出現偏移,傳統漁場內的資源出現驟降。在西南大西洋海域,魷魚的主要漁場有三個: 公海、阿根廷200海裡線內的專屬經濟區,及阿根廷以東洋面483公裡處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從近年來的資源空間分布看,公海的產量在下降,但阿根廷線內的產量在增加,馬島的產量也非常高。

  近年來公海漁業資源的年度間波動非常大,這加劇了捕撈企業的經營風險。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遠洋漁業處處長張鴻賓介紹說,2019年,西南大西洋的公海產量極低,單船均產只有50噸,很多小型企業因此破產。而2017年的單船均產又恢復到2000噸/艘。此前,在2007年的歷史最高峰,單船均產可以達到3181噸/艘。

  「人類無法扭轉氣候變化,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減少人類對資源的破壞。」陳新軍說。他還解釋說,魷魚和其他魚類不同,是一年生,產卵後即死去,但產卵量極大,且有很多群體,基本上實現全年性產卵,因此資源變動很大,衰退快,恢復也快。「就像田地裡的野草一樣,它本身的恢復能力是非常快的。」

  在公海的中國魷釣船主要有兩類,絕大多數是專業的魷釣船,只能捕撈魷魚,作業工具是尼龍釣線,多來自浙江、山東等地。另一種是拖網漁船,採用大型拖網作業,既可以捕撈魷魚,也可以捕撈鯡魚、鰺魚等中上層魚類。一共有30艘左右,全部來自山東。

  在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副總指揮陳斌看來,對魷魚漁業資源破壞最大的是拖網漁船,一網下去,大魚小魚都打,幼魚未長大就被捕撈,而且由於個頭小,只能低價出售,既無商業價值,還會破壞海底的生態環境。與之相對,魷釣船特質的魚鉤對魚的規格有限制,小魚無法上鉤。

  早在2017年,農業農村部就要求重點改造底拖網等對海洋資源破壞比較嚴重的漁船,嚴禁審批製造新船。實際上,國內企業採用的大型遠洋拖網漁船過去相當一部分是購買的國外二手船,基本上是處於國外淘汰邊緣的船型。陳斌指出,此次政策出臺,旨在加速對拖網漁船的淘汰速度,倒逼企業對船具進行更新換代。

  本次休漁對拖網漁船的影響也更大,因為它們是全年作業。而魷釣船在西南大西洋的作業時間原本就只是上半年,一般2~5月是高峰,漁汛最多持續到7月中旬。

  就魷釣船而言,9~11月在東太平洋的休漁對其影響更大。休漁期正好和漁汛期重疊,按往年估算,休漁期三個月內的產量約佔全年的三分之一,帶來的損失每艘船至少有幾百萬元。

  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會長黃寶善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雖然休漁會對企業帶來暫時性的影響,但絕大多數企業都對此非常支持。休漁的好處已在多個海域得到印證。在阿根廷專屬經濟區海域內,大洋世家的9艘魷釣船已獲阿政府授權,可在線內捕撈。大洋世家總工程師王曉晴發現,按阿根廷的漁業管理辦法,在每年9月1日至次年1月的上中旬休漁,休漁後捕撈,不僅魷魚的體格變大,產量也增加了,單產的效益更好。

  參與科學論證休漁期和範圍的陳新軍表示,未來公海休漁將常態化,並且會依據每次休漁的效果進行動態調整。如果這次休漁效果未達預期,也有可能會將休漁期延長到4~6個月,也可能進一步擴大休漁範圍。

  中國率先做出了行動

  「我們休,人家不休。」當王曉晴首次把休漁新政通知下去後,一些船長這樣對他說。

  公海資源開發利用必然會面臨「公地悲劇」的矛盾,這也是一些企業的顧慮。雖然他們都承認休漁期內對幼魚的養護有助於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但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內,除了中國船隻以外,韓國、西班牙等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的100多艘漁船也在捕撈。中國選擇自主休漁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漁船仍在作業,繼續對資源造成破壞。

  數據顯示,從2009年起,中國遠洋魷魚產量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劉新中指出,中國已成為位居全球前列的公海魷魚生產國、消費國,魷魚也是中國遠洋漁業單一品種產量最大的捕撈對象。可以說,公海魷魚資源養護首先是來自中國自身的需求,對中國魷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和我們的相關性最大,」他這樣評價,「中國應該承擔起這方面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西南大西洋是世界範圍內少數幾個缺乏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的公海海域。中國作為最大的利益相關方,需要考慮到在地區缺乏管理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主實施一些管理政策來維持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而在第二個休漁海域東南太平洋內,雖然有南太平洋漁業管理組織,但尚未採取嚴格和完善的魷魚養護管理措施。

  西南大西洋的問題要更加複雜。

  中國一直希望促成該海域成立區域性漁業組織。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成立區域組織後,就可通過對捕撈設限,以維持魚類資源的可捕撈量,並要求區域內的捕撈國對資源進行共同養護。但因有關海域涉及敏感問題,多邊機制遲遲建立不起來。

  劉新中強調,在公海實行自主休漁,中國已經率先做出了一個姿態,承擔起了相應的責任。現在,資源可持續利用已經在世界內成為共識,在漁業資源養護方面,未來各國一定會更加積極。

  另一方面,公海休漁常態化,進一步限制了國內遠洋漁船的作業時間和範圍。

  此前,農業農村部已出臺政策「控制總量」。據2017年發布的規劃,至2020年,中國遠洋漁船總數穩定在3000艘以內,遠洋漁業企業數量在2016年基礎上保持「零增長」。

  政策的嚴苛,疊加漁業資源的劇烈波動,遠洋漁業從業者被迫更直接地面對一個問題:如果不能再靠天吃飯,出路在哪兒?

  陳新軍指出,在捕撈乏力的背景下,可以通過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來提高企業效益。而且,產量高的年份時,可以通過加工來儲存部分資源,在產量低時釋放。

  但中國遠洋漁業的產業鏈條還比較短,捕撈、加工之間相互隔離,缺少可以實現全產業鏈的大型龍頭企業。陳新軍觀察到,已經有一些大型國企和民企在向這個方向逐漸轉型,但對民企佔比超九成以上的遠洋漁業而言,更多中小型民企則面臨轉型困境。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處督查專員胡建華就認為,國家在遠洋漁業管理上越來越嚴苛的政策,會倒逼整個行業進行洗牌,不斷違規的小企業會破產,或被大企業兼併。「在舟山,已經可以部分看到這樣的趨勢,但要動根本的話,還是需要政府下定決心,推出力度更大的舉措。」

  《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26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公海休漁,我們還能吃到大魷魚嗎?
    >  7月3日,浙江舟山市定海區西碼頭的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漁港,一些遠洋漁業企業響應自主休漁,遠洋捕撈船陸續到港並錨泊在漁港內。圖/中新   本刊記者/霍思伊   近日,中國邁出公海自主休漁第一步。國家農業農村部宣布,自7月1日起,中國首次在公海實行為期三個月的休漁。具體為,在西南大西洋的32°S-44°S、48°W-60°W之間實行7~9月的休漁期,9~11月間則在東太平洋的5N-5°S、110°W-95°W之間休漁。
  • 我國首次實施公海休漁為何首選西南大西洋公海?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
    首次實施公海自主休漁,是我國開展公海漁業資源養護、促進公海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創新舉措。為進一步增進各方對此次休漁的認識,促進休漁達到預期效果,現就各方關注的相關問題回答如下。記者:根據農業農村部《關於加強公海魷魚資源養護促進我國遠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7月1日起,我國首次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相關海域試行為期三個月的魷魚漁業自主休漁。請問此次休漁的背景是什麼?公海自主休漁具有怎樣的意義?
  • 我國今年起在西南大西洋、東太平洋等試行自主休漁
    自今年起,在西南大西洋、東太平洋等我國遠洋漁船集中作業的重點漁場將試行自主休漁措施,以保護魷魚資源。農業農村部在4月15日對外公布的《關於加強公海魷魚資源養護和可持續利用促進我國遠洋魷魚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試行)》中明確,在相關海域作業的所有中國籍遠洋漁船休漁期間禁止作業,應按休漁期規定統一實行休漁。據了解,目前該意見的試行稿正在公開徵求意見。我國遠洋漁業規模居世界前列,我國已成為世界大洋性魷魚的主要捕撈國、貿易國和消費國。
  • 公海禁漁 同樣需要被關注
    我們逐漸認識到,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不在產量,而在質量。」 Olsen告訴記者。  這是挪威漁業經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斷發展後呈現的新面貌。近四十年來,挪威漁業走出了過度捕撈、無序經營等困境,成為全球海洋經濟的樣板之一。  為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2020年7月1日,中國首次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相關海域試行為期3個月的自主休漁。
  • 公海禁漁同樣需要被關注
    我們逐漸認識到,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不在產量,而在質量。」Olsen告訴記者。這是挪威漁業經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斷發展後呈現的新面貌。近四十年來,挪威漁業走出了過度捕撈、無序經營等困境,成為全球海洋經濟的樣板之一。為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2020年7月1日,中國首次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相關海域試行為期3個月的自主休漁。
  • 保護公海漁業資源,為世界漁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東南太平洋是公海魷魚主要漁場之一,中國、韓國、我國臺灣地區以及歐盟成員國的捕撈漁船在每年漁汛期間都會來到這片公海區域捕撈魷魚。近期,個別國家、個別人稱「中國漁船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公海'非法捕撈、亂扔垃圾'」,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一級巡視員劉新中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7月1日起,中國在全球率先實行公海自主休漁,以保護魷魚資源及其產卵群體。
  • 港媒關注中國首次公海自主休漁
    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導港媒稱,為了幫助魚群恢復數量,中國已宣布禁止中國漁船隊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部分水域捕撈魷魚3個月。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5日報導,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消息,7月開始生效的禁捕令禁止所有中國漁船在規定水域捕撈作業。
  • 中國宣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公海實施禁漁
    中國漁船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專屬經濟區附近海域執行漁業捕撈一事,引起多方國際社會關注,成為政治外交爭議話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報導,厄瓜多外交部稱,中國向厄瓜多作出保證,理解並尊重通過外交途徑傳達的關切。基於此,宣布從今年開始,將在9月至11月暫停在加拉帕戈斯區以西的公海捕魚。
  • 部分大西洋、太平洋公海海域禁捕3個月,市民餐桌上的魷魚會減少...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對西南大西洋公海和中東太平洋公海海域實施3個月禁捕消息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部分市民擔心。水產行業協會水產專家昨天回應,我國對西南大西洋和中東太平洋公海漁場實施3個月的禁捕,受影響的主要是魷魚品種。不過,供應上海市民餐桌的魷魚數量不會因禁捕而受影響。
  • 嵊泗的貽貝還能吃嗎? 檢測部門:能吃
    嵊泗的貽貝還能吃嗎?檢測部門:能吃 2020年07月17日 04:00:59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記者 唐旭鋒   浙江在線7月17日訊 貽貝在浙江俗稱淡菜,是便宜又美味的貝類海鮮,是休漁期間百姓餐桌上的常見美食。
  • 捍衛中國海外利益,建造公海基地勢在必行,可軍民兩用全球部署
    得益於強大的國力,中國境內和平安寧,但世界其他地區卻依舊戰火頻仍,動亂紛起,已經屢次殃及我國的海外投資和公民安全。葉門撤僑,利比亞撤僑,再加上最近的中非撤僑行動,我方都非常迅速且比較成功,但其中仍然有許多不足和令人感到遺憾之處,尤其是不能在第一時間撤離,安置中國公民,讓他們無奈冒著危險,在多個武裝派別的地盤之間輾轉,投資項目也受到嚴重損失。
  • 休漁期還有這些海鮮可以吃…
    休漁期,不少寧波人為吃不到野生海鮮而發愁。但有市民發現,以往要到夏天才能看到的淡菜,竟悄然出現在了市場上。「淡菜現在就有了?我印象中這可是夏天夜排檔的必點菜,又便宜又鮮口,現在咋上市了?」愛吃海鮮的市民張先生心裡犯起了疑問。記者對此進行了市場調查。「提前」上市的淡菜來自哪?
  • 從愛知到昆明|保護30%的海洋會淪為一句口號嗎?
    這也令包括海洋保護目標在內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更加前途未卜——在各國經濟普遍遭受重擊之下,還能拿出多少錢來用於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近年來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3030」的呼聲日益增強——即到2030年,全球海洋保護區面積不低於30%。
  • 過度捕撈:我們的後代還能吃到海鮮嗎?
    過度捕撈:我們的後代還能吃到海鮮嗎?渤海:單位網產下降98%渤海漁業資源危機極為嚴重,單位魚類捕獲量急劇下降,1959年單位網產平均在221-431kg/網之間,而到2000年單位網產降至5.017kg/網,幾乎下降了約98%。
  • 在公海殺人真的不犯法嗎,千萬不要被電影誤導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公海,國際法上指各國內水、領海、群島水域和專屬經濟區以外不受任何國家主權管轄和支配的海洋部分。公海不是任何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因而不存在主權的問題,任何國家也不得將公海的任何部分據為己有,不得對公海行使管轄權。那現有法律真的無法制裁公海上的兇殺嗎?
  • 為什麼公海上不能抓人,公海對於犯人沒有制裁或者約束呢?
    如果說大家有看一些電視劇或者是新聞的話,多少會看到一些關於「在公海是不怕犯法」這樣的說法的,而且也是經常能夠看到一些片段是追捕違法者的船隻到了公海區域就需要掉頭返航的情況,即便是即將抓到也是需要掉頭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在公海區域仿佛對於這些違法人沒有制裁或者是約束了呢?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只是發生在一些影視劇當中還是不管是在哪裡都是這樣的情況呢?
  • 私人遊艇可以進入公海嗎?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私人遊艇可以進入公海嗎?需要注意哪些首先,想知道什麼是公海,我們就要先普及一下國家領海和公海的範圍。私人遊艇可以進入公海嗎?需要注意哪些其實在你購買私人遊艇的時候,一定會辦理如下手續,《所有權證書》、《船檢證書》、《國籍證書》、《船舶籤證簿》等手續,辦理完這些手續後,才能在指定的區域航行。
  • 美國在公海設海洋保護區 中國要抓住機會出聲
    中國武力幹涉伊拉克前景分析】美國設「海洋保護區」,但那裡是公海歐巴馬政府17日宣布,將在太平洋中部建世界最大的海洋保護區,把目前美國控制島礁周圍8.7萬平方海裡的保護範圍顯著擴大到78.2萬平方海裡,保護區的寬度將向外海延伸到200海裡。美國將禁止在保護區、包括一些偏遠無人居住的島嶼附近海域進行捕魚、能源勘探和其他活動。
  • 國際公海賭博娛樂遊「瞄準」中國中產階級
    原標題:國際公海賭博娛樂遊「瞄準」中國中產階級  美國《福布斯》雜誌14日披露稱,亞洲的超級豪華遊艇悄悄地加入了傳統的賭博業。這些超級豪華遊艇把休閒娛樂、出境旅遊與傳統的賭博業精心地結合起來,意在挑戰澳門、新加坡的賭場,在針對中國中產階級的賭博娛樂市場中「分一杯羹」。
  • 一條「大魷魚」被衝上海灘,長度超4米200多公斤,這還是小的?
    2020年6月12日在南非不列顛尼亞灣海岸,走在沙灘上的人們看到了一條躺在沙灘上的「大魷魚」,人們給它拍了照,錄了像,還將這些上傳到了網際網路,並引起網友們的廣泛關注,許多人為確實存在著巨大的魷魚而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