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3月3日,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在天津下水,標誌著國內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漁業資源調查船主體工程順利完工。據悉,「淞航」號出塢後,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環節,初步計劃於7月驗收交船,9月或10月進行首航,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大洋調查科考。

 

上海海洋大學「淞航」號由農業部與上海市出資建造,它的建造完工為我國遠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科考事業提供堅實的保障,也將為我國從遠洋漁業大國向遠洋漁業強國轉變、增強國際漁業履約能力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含量高 設備配置強

 

據介紹,「淞航」號配備目前世界先進的漁撈、總值達8000萬元的科考系統設備及實驗室,支持拖網、金槍魚延繩釣、燈光魷魚釣等三種以上的漁業作業方式,適應不同漁業資源生物學特性的調查,為開展不同漁具漁法研究提供基礎保障。

 

「淞航」號26個分段構成了不同的功能區域,每個分段都有其獨特的功能,涉及發電機組、直葉漿推進系統、捕撈作業區域、科考實驗室、駕駛室、船員住艙、餐廳等一系列相應功能的區域。

 

「淞航」號目前具備氣象、水文、生物等科考功能,配備多臺目前最先進的科考儀器設備,可進行水文、底棲生物、浮遊生物、海洋氣象、海洋大氣監測等調查取樣。

 

「淞航」號是上海市高校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綜合調查科考船,交付後將作為上海市高校的海洋科研平臺,為國家和上海市重大海洋調查科考項目服務。

 

工匠精神,精心打造

 

從2013年5月14日調查船項目建議書獲國家發改委批覆至今,船舶建造經歷了近四個春夏秋冬,但嚴寒、酷暑都未曾摧毀過打造國家精品調查船的決心。

 

作為一艘集遠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科考於一身的綜合調查科考首制船,設計單位和船廠都面臨很多新的設計和建造難題。中船重工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海洋大學現場監造小組充分發揮「工匠」精神,對每一條焊縫都不放過,特別是102分段船體與甲板部分合攏後,從人孔爬進艙底檢查焊接質量等更加困難,但從未放棄過細微的檢查。

 

在2015年10月的「淞航」號開工儀式上,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領導曾滿懷激情地說:「上海海大,決心大、韌勁大、幹勁大,一定會繼續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讓『淞航』號發揮最大的作用;一定會駕駛『淞航』號乘風破浪,科考全球,調遍七大洲、查遍四大洋,為建設現代化漁業強國再鑄輝煌,譜寫新的篇章。」

 

遠洋漁業將迎來新發展

 

隨著中國遠洋漁業事業的發展和行業需求要求的不斷提高,遠洋漁業專業人才及其高層次管理人才嚴重缺口。建成的「淞航」號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將緊跟遠洋漁業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為遠洋漁業人才培養提供牢固的硬體設施保障,對培養高級應用型遠洋漁業人才的長效機制發揮作用。

 

遠洋漁業屬於資源型戰略產業。佔地球表面積70.8%的海洋蘊藏著巨大的生物資源,被稱為「人類未來的糧倉」。遠洋漁業,對於拓展我國漁民生產空間、增加漁獲、參與全球海洋資源分配等,日益凸顯其重要意義。「淞航」號的誕生恰逢我國實施海洋戰略——由遠洋漁業大國向遠洋漁業強國目標邁進的機遇期。開發、利用和養護海洋資源,保持遠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也是「淞航」號義不容辭的責任。

 

百年「淞航」

 

「淞航」號的船名取用上海海洋大學100年之前擁有的「淞航」號實習船。那時的「淞航」號僅作為學生的實習船,建於民國4年(1915年),在民國21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中,被日本侵華軍炸毀。

 

為銘記歷史、傳承海洋文化,上海海洋大學決定把在建的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命名為「淞航」號。「淞航」號既蘊含了厚重的歷史,又飽含著海洋人立志海洋、服務行業、貢獻國家的遠大抱負。今天新的「淞航」成為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它凝聚中國海洋夢想,為國家遠洋漁業提供重要的科學研究平臺。

 

上海海洋大學校長程裕東表示,「淞航」號從立項到出塢,歷經四年,這與農業部、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領導的關心,與上海市發改委、市農委、市建委與市教委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淞航」號的建成,將為學校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學提供重要的科學研究平臺,也將見證學校新百年的輝煌歷程。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2017-03-03 15:4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鴻燕   中新社上海3月3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海洋大學3日發布消息稱,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
  • 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海洋科考又添新成員
    央廣網上海3月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屈琳琳)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今天在天津下水,標誌著國內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漁業資源調查船主體工程勝利完工。下水後,「淞航」號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內部裝修階段,最終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大洋調查科考。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上海下水
    據了解,作為我國海洋漁業科考船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101」與東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201」(兩者「一型兩船」)兩艘調查船,被譽為「漁業航母」,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科學調查船,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和「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工程」之一。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滬下水—新聞—科學網
    「藍海101」號投入使用後將有四大主要功能:包括漁業資源調查,底層拖網、變水層拖網的調查以及聲學漁業資源評估;漁業環境調查,初級生產力、浮遊生物、底棲生物、水體和沉積物理化環境參數的調查分析;船基遙感信息接收與處理,具有接收風雲三號、MODIS、NPP等遙感衛星接收能力,可實時獲取海表溫度、葉綠素、氣象雲圖等漁場漁情信息;新型漁具漁法試驗研究,具備各類漁具漁法現場試驗能力
  • 聽國內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說說海的故事
    聽國內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說說海的故事  近日,由上海海洋大學自主建造的國內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經過35天、數千裡的航行,返回上海的「家」,順利完成了首航任務。「『淞航』號能滿足從事遠洋漁業資源調查和海洋科考的需求,提升我國遠洋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它也承擔起了相關涉海專業的人才培養任務。」「淞航」號領隊江衛平表示。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題庫143:第一艘遠洋調查船
    贏取南極旅遊大獎 點擊進入答題頁面>>http://edu.china.com.cn/2011hyzsjs/node_7127310.htm141.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地震勘探船是哪艘?142.我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是哪艘?「大洋一號」是我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從1995年開始,「大洋一號」先後執行了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五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大陸架勘察多個航次的調查任務,為我國的大洋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該船的排水量是5600噸。143.中國第一艘遠洋調查船是哪一艘?
  •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建成抵上海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已建成並抵達上海蘆潮港。 上海海洋大學供圖。  調查船將以開展遠洋漁業資源公益性調查為主要目標。「淞航」號的主要航行海域將在北太平洋、東南太平洋(秘魯外海)和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等海域,按無限航區設計。
  • 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上海交付使用
    半島記者 韓小偉7月1日半島記者從黃海水產研究所獲悉,日前,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藍海201」號為「一型兩船」)在上海舉行交船籤字活動。這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兩艘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正式交付使用,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
  • 3000噸級海洋漁業科學調查船"藍海101"下水 是咱黃海水產研究所的
    半島記者 韓小偉9月12日,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藍海201」號為「一型兩船」)在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正式下水。這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兩艘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主體建造完成,進入舾裝階段,不久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據悉,此次在上海一同下水的還有東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201」號,兩艘調查船被譽為「漁業航母」,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科學調查船,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和「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工程」之一。
  • 廣州三艘新建金槍魚延繩釣船順利下水 計劃11月開赴南太平洋生產作業
    昨天(7 月 16 日),廣州港集團屬下的廣州水產集團遠洋漁業公司三艘新建金槍魚延繩釣船在山東黃海造船基地下水。在後續工程中,廣州遠洋漁業公司將與黃海船廠一道,組織好施工、抓好工程質量,做好系泊及航行試驗工作,把三艘漁船打造成精品工程。按目前建造工程進度,漁船可提前至 9 月初竣工交付。廣州遠洋漁業公司近年來陸續更新建造海外 6 艘玻璃鋼漁船和國內 2 艘漁船,總投入資金達 1 億多元。
  • 黃海水產研究所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藍海101」號交付...
    這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兩艘海洋漁業綜合科考船正式交付使用,將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海洋漁業資源調查。他表示,兩艘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的順利交付,是我國現代漁業設施裝備發展進程中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是落實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又一重大成果;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作為我國漁業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主力軍,肩負著解決漁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基礎性、方向性、前沿性、關鍵性重大科技問題的重大使命;兩船正式交付後,將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已入列的「北鬥」號、「南鋒」號、中漁科系列漁業資源調查船一起構成較完備的海洋漁業調查船體系
  • 保護公海漁業資源,為世界漁業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非常歡迎媒體、環保組織、NGO、相關的政府和中國一起共同關注遠洋漁業。我們不願意看到一些人、組織、國家惡意的抹黑,這些出發點是不正確的。中國願意跟大家共同分享我們的漁業做法。」劉新中強調。據悉,「十三五」以來,我國嚴格控制新增遠洋漁業企業,將遠洋漁船數量控制在3000艘以內。同時加強了監管執法力度。
  • 遠海千噸級船達10艘 科學碩果壯大海洋科研力量
    據了解,新中國第一艘科考船叫「金星」號,根據退役軍艦改裝的,不是海洋科考的專業船隻。而且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參與海上科考的都是一些小船,大多為幾百噸級。當第一艘專門為海洋科考而設計建造的3000噸級「科學一號」出現時,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為當時國內最先進的科考船。
  •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1959年蘇聯建造「羅門諾索夫」號6 000噸級綜合海洋調查船,1960年美國建成3 400噸級的「測量員」號航道和海洋調查船,1962年英國建成3 100噸級的「發現」號海洋調查船,這些均為第一批專門設計建造的海洋調查船;其中,美國「測量員」號航道和海洋調查船是美國第一艘配備多波束系統的調查船,其兼備深水回聲系統和淺水回聲系統,同時還有穩定的聲吶導航系統、水文數據回收系統、地震反射輪廓處理模塊,設置乾濕海洋學實驗室
  •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20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圖為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
  • 中國海洋調查船市場冰火兩重天 急需加強頂層設計
    我國現有超過50艘在役海洋調查船,正在設計或建造的約10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屬於國家海洋局、教育部等多個部門。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作為海洋調查基礎條件平臺,造價動輒數億元的海洋調查船我們到底需要多少艘?
  • 韓國瑜「發大財」原創口號,高雄「發大財號」漁船下水
    高雄有家上強漁業集團,旗下有家「發大財」漁業公司,公司新建的「發大財」秋刀魷釣漁船7號啟動下水典禮。現場請來了嘉賓,還有比請「口號原創者」韓國瑜更合適的嗎?韓市長還親自砸了一個香檳酒瓶為船祈福,酒瓶從船頭垂直系下,船隻在下水前,由來賓讓酒瓶砸向船頭撞碎,寓意吉祥。
  • 印尼海軍調查船第2次參與客機搜救,可測繪6000米深海底地形
    平臺與裝備支持方面,主要包括印尼國家搜救局的KN SAR Wisnu號海洋調查船,BPPT海洋測量技術研究所的KR Baruna Jaya號海洋調查船,以及MGS地理調查船。海軍派出了最新的海洋調查船KRI Rigel 933,參與了水下搜索行動。這些船舶配備了精確的水下探測設備,如多波束回聲器(ROV)來探測和定位機身,這也是印尼自身能夠提供的最強力量。
  • 國家海洋局:「向陽紅03」正式下水 將建1.2萬噸破冰船
    21世紀以來,新「向陽紅」陸續下水,有「向陽紅06」、「向陽紅10」、「向陽紅16」、「向陽紅18」。今年8月3日,由黃海造船有限公司為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建造的「向陽紅81」試驗輔助船順利下水。隨著我國海洋科考的發展,「向陽紅」系列將重獲新生。 專家介紹說,過去我國的海洋科學考察船很多都是通過改造而成,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科學考察和探測的具體需要。
  • 印尼先進調查船參與客機搜救,可測繪水下6000米海底地形
    平臺與裝備支持方面,主要包括印尼國家搜救局的KN SAR Wisnu號海洋調查船,BPPT海洋測量技術研究所的KR Baruna Jaya號海洋調查船,以及MGS地理調查船。海軍派出了最新的海洋調查船KRI Rigel 933,參與了水下搜索行動。這些船舶配備了精確的水下探測設備,如多波束回聲器(ROV)來探測和定位機身,這也是印尼自身能夠提供的最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