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調查船市場冰火兩重天 急需加強頂層設計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有的任務等船,有的船等任務——

  我國海洋調查船多了還是少了

  本報記者 陳 瑜

  要是給我國海洋調查船評「勞模」,正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第49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簡稱「向10」)當之無愧:去年在航時間330多天,今年在航時間超280天。

  「明年8月航次任務結束,接下來的檔期已經排滿,預計2018年在航時間超300天。」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船舶調查處處長朱永靈1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船不夠用,所裡很多科考任務想「登」船,都是「一票難求」。

  與「向10」任務等船不同,近幾年我國也有不少海洋調查船一直在等任務,常年處於待機狀態。

  我國現有超過50艘在役海洋調查船,正在設計或建造的約10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屬於國家海洋局、教育部等多個部門。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作為海洋調查基礎條件平臺,造價動輒數億元的海洋調查船我們到底需要多少艘?

  冰火兩重天的海洋調查船市場

  2017年,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已發布了13條成員船動態信息,「向陽紅08」船在航「執行調查任務」的信息只在1月、6月、9月出現了三次。記者粗略估算,該船全年在航時間僅約百天。

  「好比汽車需要保養,刨除修船、備航等時間,一艘船全年在航時間達250天,任務量才算飽和。」多名海洋界人士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參照這種說法,對一艘2008年建造出廠的綜合性海洋調查船來說,百天的任務量明顯屬於「吃不飽」。

  比對國家海洋調查船隊網站發布的信息,記者發現,「向陽紅08」船的遭遇並非孤案,比如一艘2015年建成的船,去年在航時間僅為個位數。

  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近海調查船。

  是我國海洋調查船太多了嗎?記者在採訪中聽到的另一種聲音則是「船不夠用」。

  在國家海洋調查船隊的分類裡,「向陽紅01」船與「向10」都屬於「遠洋調查船」。

  一名承擔「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即使所在單位擁有了「向陽紅01」船,自己的出海任務仍得排隊好幾年。

  今年早些時候,在上海召開的「2017海洋科學考察船技術高峰論壇」上,有專家表示,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要滿足全球化海洋調查常態化、業務化和廣泛開展海洋調查國際合作的需求,遠洋調查船的船舶數量和功能還遠遠不夠。

  國家海洋調查船隊的50艘船裡,24艘為遠洋調查船,其中8艘建造於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初。從1984年至2005年,我國只建成了4艘船,其中包括一艘改裝的極地破冰船。

  一名資深「老海洋」總結,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各船之間任務量不平衡,近海調查船基本「吃不飽」,遠洋調查船用船任務短期內還要「排隊」。

  海洋調查任務缺少系統性、長期性和連續性

  「向陽紅08」船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

  歷時8年多、航程200多萬海裡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動用大小調查船隻200餘艘次。這是參與該專項的「向陽紅08」船最忙碌的日子。

  然而,2010年大量外業調查結束後,因為缺乏新的近海調查專項,國家海洋調查船隊網站信息顯示,2013年上半年,「向陽紅08」船執行了兩個航次任務,任務量只有50天。

  「目前我們在苦苦支撐,主要通過橫向服務來維持船的日常運轉。現在把船砸掉就是一堆鐵,哪年要用也來不及建。」上述人士語氣中透出惋惜。

  從岸濱觀測走向海上調查,調查船是最重要的載體,是運載海洋科學工作者親臨現場,應用專門儀器設備直接觀測海洋、採集樣品和研究海洋的平臺。

  從改裝到專業新建,從近海到極地大洋,從數百噸到數千噸,60多年來,我國「誕生」了「東方紅」「向陽紅」「遠望」「海洋」「科學」「實驗」等系列海洋調查船。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在「查清中國海,進軍三大洋,登上南極洲」的目標指引下,以「向陽紅」系列為主導的海洋調查船隊,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海洋事業的國際地位。

  作為我國首艘4500噸級遠洋調查船,因為一直有連續性任務,「向陽紅09」船被譽為同時代的「幸運兒」:曾是新中國第一艘走上世界海洋科學調查大舞臺的海洋調查船;參加了第一次中日黑潮調查;2006年,作為一艘已有近30年船齡的老船,它又被選定改裝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母船。

  多名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目前海洋調查各類專項目的性較強,缺少系統性、長期性和連續性,這就導致不同船、即使是同一艘船在不同年份間的工作量差別也很大。

  急需加強頂層設計

  2012年,我國多個涉海部門共同打造了首個全國共享的海洋調查基礎平臺——國家海洋調查船隊,人稱調查船的「國家隊」。

  短短5年,加入船隊的船隻數量從18艘增至50艘,10年內建成的船隻達20艘。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完全統計。中國地質調查局的6艘船、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改裝的「探索一號」等並未加入船隊。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用於海洋調查的科考船新建、在建數量均居世界首位。正在設計或建造的海洋調查船,包括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中山大學新一代大型海洋綜合科考船、第三艘大洋鑽探船,分別屬於國家海洋局、中山大學、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這也是我國涉海單位眾多的真實寫照。

  組織開展海洋調查的部門除了國家海洋局,也涉及中國科學院、農業部、國土資源部、教育部等,同時還有企業。

  上述資深「老海洋」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建造一艘本單位船的心態與買房類似:希望作業時間、航線不用受制於人。」

  「大型海洋調查船是國家的關鍵科研基礎設施,在沉寂了近30年後,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最近十年我國出現了設計與建造各類新型海洋調查船的高潮。」但一名不願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在這一過程中,幾乎看不到從國家層面系統地調研與分析我國海洋科學與技術的中長期需求,在海洋調查船的設計與建造、運行與管理等方面缺乏跨部門的合作與協作,建造已凸現無序發展的跡象。

  2015年2月,包括國家海洋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內的7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海洋調查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這被認為是目前指導我國海洋調查的頂層設計。

  《指導意見》提出,國家和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編制海洋調查規劃。如今兩年多過去了,因為種種原因,我國還沒有國家或者地方層面的海洋調查規劃。

  多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我國應該編制國家中長期海洋調查規劃,統籌海洋調查工作的整體布局和任務部署。此外很重要的一點,要建立健全共享機制。因為與陸地相比,海洋相關數據獲取更難、成本更高。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8日電)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調查船多了還是少了?到底需要多少艘?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船舶調查處處長朱永靈1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船不夠用,所裡很多科考任務想「登」船,都是「一票難求」。與「向10」任務等船不同,近幾年我國也有不少海洋調查船一直在等任務,常年處於待機狀態。我國現有超過50艘在役海洋調查船,正在設計或建造的約10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屬於國家海洋局、教育部等多個部門。
  • 攻擊目標,冰火兩重天!
    二:市場的分化--冰火兩重天 但是,市場的分化也演繹到了極致,板塊權重和行業龍頭輪番攻擊,小票個股嚴重失血!一:分化的改善條件  這個階段,市場板塊權重和行業龍頭的進攻下,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是導致市場分化嚴重的關鍵。
  • 潮汐鎖定行星未必就是「冰火兩重天」
    原標題:潮汐鎖定行星未必就是「冰火兩重天」   ■新知   宇宙中有著這樣一種奇妙的關係——潮汐鎖定——由於引力的作用,行星或衛星的自轉周期與其公轉周期相同,使得行星或衛星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其圍繞公轉的星體,就像地球和月亮。
  • 冰庫工作者 應對冰火兩重天
    一邊是酷暑,一邊是零下18攝氏度的低溫,高溫下,一批冷庫裡的工作者,應對著冰火兩重天的考驗。位於市區金星南街上的金字冷凍食品城有40多間冷庫,平均每天吞吐三四百噸的冷凍食品。隨著前面起來的一片霧氣,零距離記者就進入了金字冷凍食品廠的一間冷庫,裡面儲存著不少冰塊還有一些冷凍食品。
  • 本周市場節奏冰火兩重天,近期建議少嘗試發力
    大家好,我是財經博主布萊德雷將軍,今天陪大家復復盤這一周,市場的節奏,是冰火兩重天的。不熱鬧的地方,比如強宏觀的周期金融,從上周五下跌以後,這周就沒了動靜,熱鬧的地方,比如弱宏觀的晶片,跌起來真兇,反包起來也很猛,蛇精病的氣質足足的。
  •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才進入專門設計建造海洋調查船的時代,海洋調查事業也從此得到更為顯著的發展。此後,綜合性海洋調查船已不能滿足海洋學各分支學科深入調查的需要,從而陸續出現各種專業調查船和特種調查船;同時,隨著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海洋調查設備越來越先進,現代化高效率海洋調查船逐漸誕生並普及。
  • 宇宙中環境最惡劣的星球,冰火兩重天的地表,它的名字叫做地獄!
    宇宙中環境最惡劣的星球,冰火兩重天的地表,它的名字叫做地獄!為了更加的了解這顆恆星的狀況,科學家開始近距離的觀察,當科學家看到地表的時候變的十分的驚訝,這地表全都是海洋,不過這海洋中的卻不是誰,而是炙熱無比的巖漿,整個星球表面就是巖漿海,巖漿的溫度我不用不說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科學家為這個行星起了另一個名字,那就是地獄行星,這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地獄的形象,要知道生物在脫離氧氣後還能活個幾秒,但是站在這個星球上會瞬間就被吞噬
  • 室內外溫差55℃ 冷庫工穿梭於「冰火兩重天」
    昨天下午,記者也一起探訪了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工作。室內外溫差55℃冷庫裡開口就哈出白氣昨天下午3點,記者來到位於金華盤橋的新辰食品有限公司。站在約10釐米厚的冷庫大門前,還是可以感受到裡面散出的絲絲涼氣。
  • 中國海洋調查船在釣島海域科考,遭日方強硬阻撓「警告」
    中國海洋調查船在釣島海域科考,遭日方強硬阻撓「警告」 環球時報微博7月4日消息,當天,一艘中國海洋調查船在中國釣魚島海域進行科學考察,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機的阻撓和「警告」,稱中方船隻「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進行作業
  • 鳳凰涅槃+冰清玉潔,冰火兩重天的設計,能否誕生一顆明日之星?
    文/倩雖然海外車和合資車一直都佔據主流地位,市場份額也高,但是近些年來,國產自主品牌不落下風,也越做越好,路子也越來越寬,獲得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愛。今天就來看看這款給人全新的感覺的長安CS75 PLUS。
  • 高溫下的勞動者|德清:冰庫工人40℃溫差 體驗「冰火兩重天」
    工人穿著厚厚的棉衣將冰塊搬運上車,在超過40℃溫差的兩種環境中來回穿梭,經歷著「冰火兩重天」。高溫來臨,這家製冰廠開足馬力生產,目前日產冰塊1.2萬多條,以及時供應杭州的海鮮水產市場。
  • 三星處境冰火兩重天:5G機皇銷量全球第一,卻在中國無人問津
    不過,三星的處境卻冰火兩重天。在全球範圍內暢銷的Note20 Ultra,在中國市場卻無人問津。根據京東銷量數據,三星Note20 Ultra的累計評價為1.4萬+,要知道三星Note20 Ultra在國內上市已有3個月,同期上市的小米10至尊版,評價數達13萬+。
  • 冷庫搬運工穿梭在冰火兩重天,一年四季在零下18 ℃的冰庫裡工作
    即使到了酷熱天,他們仍要穿著棉衣棉褲,體驗「冰火兩重天」。爽!從腳底直透頭頂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潁東開發區內的阜陽零下18度商貿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經營速凍水餃、湯圓、冰淇淋等食品。如同公司的名字,其冷庫長年保持在零下18℃。隨著厚重的大門打開,冷庫裡一股刺骨寒氣伴隨著制冷機的轟鳴聲撲面而來。
  • 改革開放40年間的關鍵詞: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加強頂層設計」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接續奮鬥,積累了無數彌足珍貴的經驗,形成了無數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些方法中,有生動的「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有形象的「摸著石頭過河」,也有家喻戶曉的「不爭論」等。這些寶貴的方法引領改革開放不斷向廣處延伸、深處拓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其中,「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就頗具代表性。
  • 水星最靠近太陽,為何是冰火兩重天現象,原來如此!
    水星離太陽最近,但是卻冰火兩重天,兩大原因造成的!它溫度卻不是最高,卻是冰火兩重天呢?對於水星對面這麼低的溫度,很難想像水星這顆距離太陽這麼近的行星,表面溫度可以達到這麼低,那麼為啥水星的夜晚這麼冷呢?
  • 冰火兩重天!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 今年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
    冰火兩重天!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 今年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時間:2020-11-18 17:51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冰火兩重天!南方   原標題:冰火兩重天!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 今年究竟是冷冬還是暖冬    2020年已經進入11月份了,南北方的天氣一向差距很大,可是近日這差距大的有點難以置信,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是神馬情況?北方暴雪南方多地氣溫超31度,不是說2020年是最冷冬天嗎?
  • 南北半球冰火兩重天 地球到底怎麼了?
    「我在北半球瑟瑟發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來地球兩頭冰火兩重天的模式,讓遭受極端天氣肆虐的民眾叫苦不迭這是因為,海冰覆蓋面積大時,極區海域的水面減小,從海洋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和水汽減少;反之,水面增大,從海洋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和水汽增加。第二,改變極區下墊面對太陽輻射熱量的吸收。這是因為,冰面的反照率要比水面的反照率高得多,海冰覆蓋面積大時,極區海面吸收太陽輻射小,反之,吸收太陽輻射大。 以1974年和1977年冬季為例,取海冰平均厚度為1米,則上述兩年南極海冰量相差為4×10^12噸。
  • 南北方冰火兩重天!
    對於我國東部的大部分地區而言,今天的情況是:冰火兩重天,即南方多地炎熱,北方多地降溫,還伴隨著一系列激烈天氣。今天上午,從衛星雲圖上看,一個大型的氣旋風暴正在我國江蘇北部沿海一帶形成,它就是今天天氣舞臺的主角之一——江淮氣旋,是冷暖氣流激烈纏鬥形成的。
  • 南北半球近100攝氏度溫差 地球何以冰火兩重天
    視頻:強冷空氣襲擊歐美 多國遭遇嚴寒 來源:央視新聞  地球南北,何以冰火兩重天(科技大觀)
  • 地球若被太陽潮汐鎖定,將出現冰火兩重天
    這樣一來,地球有一面將會永遠被陽光照耀,而另一面則將永遠失去陽光的照耀,導致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那麼地球的生態環境和生物狀態也將會發生巨大變化,永遠被陽光照耀的一面,其中心部分會由於光線太強酷熱難耐,陽光曝曬之下,很多動植物都將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