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一艘海洋調查船進釣魚島海域作業遭日方阻撓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NHK電視臺8月14日報導稱,日本第11管區那霸海上保安本部透露,14日上午,經過該海保本部確認,一艘中國海洋調查船進入釣魚島附近海域,在與事前通報不同的區域進行作業。日方巡邏船對中方海洋調查船進行了連續的「跟蹤和監視」。
-
中國海洋調查船闖日專屬經濟區?外交部:衝之鳥礁不是「島」
中國海洋調查船闖日專屬經濟區? 北京青年報-北青網1月2日報導,在當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2018年12月18日,中國海洋調查船在日本衝之鳥島進行海底勘測,日本政府主張該海域是日本專屬經濟區,中方對此次勘測的目的有何回應?
-
中國海洋調查船闖日本專屬經濟區?外交部強調兩點
原標題:中國海洋調查船闖日本專屬經濟區?外交部:衝之鳥礁不是「島」在1月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2018年12月18日,中國海洋調查船在日本衝之鳥島進行海底勘測,日本政府主張該海域是日本專屬經濟區,中方對此次勘測的目的有何回應?
-
中國科考船在本國領海作業,卻遭無理阻攔,領土主權不可侵犯
2010年,日方大量逮捕了在釣魚島附近捕魚的中國漁民,這一舉動引起了中國國內極大的憤慨,許多中國民眾紛紛舉行抗議活動並且開始自發的抵制日貨,至此,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也就成為了中日的主要矛盾。今年4月19日,中國科考船「向陽紅20」前往釣魚島附近進行科考工作,這一合理的舉動卻遭到了日方的無理阻攔。
-
日本逮捕中國船長 中方要求放人放船
遭日本扣留的中國漁船,8日早晨被帶至衝繩縣石垣島,船長詹其雄被逮捕。對此,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奉命召見日本大使,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並確保中方人船安全。中國駐日本使館已派員趕赴衝繩縣石垣島探視中方漁民。
-
聲稱在東海發現中國開採船隻,日本向中方提出抗議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網29日消息,日本政府近日號稱在東海上發現了「新的中國開採船」,隨後還以「擔心中國單方面進行試驗性開採」為由,向中方提出抗議。對於這個毫無新意的藉口,外交部早就表明:中方在中國管轄海域進行開發活動無可非議。
-
我海監船警告日本測量船「停止活動」
事發釣魚島海域,這是2010年5月以來的第三次警告北京消息 據日本媒體消息稱,日本海上保安廳一艘測量船2月19日駛入釣魚島海域,並在該海域從事海洋科考調查。中國國家海洋局船隻對日方船隻發出警告,但該船宣稱自己正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作業」。
-
日本抗議韓國海洋調查船多次駛入爭議海域
日本政府19日說,韓國一艘海洋調查船未經日本方面允許,多次駛入日方所稱竹島、韓國所稱獨島附近海域,日方已經由外交渠道向韓方提出抗議。 【再起波瀾】 日本政府官房長官菅義偉19日在記者會上說,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確認,韓國一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在15日、17日下午至18日之間在竹島周邊領海航行;調查船18日駛出,進入韓方一側。 菅義偉說:「我們強烈抗議,已通過外交渠道要求韓方作出解釋。我們不能接受未經日方允許的調查活動。」
-
中國海洋調查船市場冰火兩重天 急需加強頂層設計
有的任務等船,有的船等任務—— 我國海洋調查船多了還是少了 本報記者 陳 瑜 要是給我國海洋調查船評「勞模」,正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第49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簡稱「向10」)當之無愧:去年在航時間330多天,今年在航時間超280天。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5):承載民族海洋夢想的科學之舟
這些遠洋調查船分別是隸屬於國家海洋局的「向陽紅」系列和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系列調查船以及中國大洋協會所屬的「大洋一號」海洋調查船。在這些船中,排水量大的有 1 萬多噸,小的還不到 3000 噸。正是這些海洋科學考查船的辛勤耕耘,使我國原本起步較晚的深海資源勘探工作,一步步地向世界看齊,奮起直追,逐步的靠近了世界先進水平。
-
日稱中國海洋調查船連續2天出現在釣魚島近海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10月20日報導稱,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發現,中國海洋調查船「向陽紅18」20日在釣魚島赤尾嶼周邊的「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向海中投放了可能為資源調查機器的物體。報導援引第11管區那霸海報總部消息稱,這是衝繩近海連續兩天發現疑似海洋資源調查的中國船隻活動。
-
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2017-03-03 15:48 中新社上海3月3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海洋大學3日發布消息稱,中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當天在天津下水,標誌著中國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漁業資源調查船主體工程勝利完工。
-
海洋科考船「三兄弟」亮相!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形成
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形成 新華社記者王攀、吳濤、胡林果 28日,「海洋地質十號」綜合地質調查船在東莞的廣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船塢碼頭下水。至此,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保障工程配套裝備項目中的3艘調查船全部下水。 海洋科考船被視為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代表。
-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和趨勢以及對我國的啟示歐美海洋調查船的建造和使用歷經幾個世紀的發展和探索,近年來具有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本文從國外海洋調查船的發展歷史、最新趨勢以及對我國的借鑑意義等方面進行整理和總結,以期為指導我國海洋調查船發展提供啟示。
-
日方又「抗議」中方釣魚島海域巡防,外交部:中方固有權利,日方無權...
7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會後有記者問及:據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日在記者會上就日海上保安廳巡邏船連續80天在釣魚島毗連區發現中國海警船一事稱,將堅決維護日本「領土、領海、領空」。
-
中國科考船赴太平洋中西部開展海底礦產勘查
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說,根據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籤訂的有關協議,我國於1999年在位於東太平洋的國際海底獲得7.5萬平方公裡的多金屬結核資源合同區,擁有對這一區域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發權。「至目前,我國已在這一國際海域相繼開展了富鈷結殼、深海多金屬硫化物等前期戰略性探查工作,有效履行了國際公約的相關職責。」王飛說。
-
海洋六號、雪龍號科考船26年後南極再「會師」
通過高頻對講機,「雪龍」號上,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與執行第33次南極科考「海洋六號」航次任務的首席科學家何高文進行了近30分鐘的通話。 這是一個值得回味的時刻。上世紀90年代初,「海洋四號」調查船與中國南極科考「極地」號考察船在南極海域碰面,首次實現中國「兩船兩站」的南極考察規模。
-
三千噸級海洋漁業調查船"藍海101"在上海下水
該船配備了國際先進、自動化程度高的甲板機械操控裝備,可開展底層拖網、變水層拖網、延繩釣、魷魚釣等4種探捕作業方式,能夠高效完成海洋漁業資源及環境調查並確保科學調查數據測量的準確性和精度。據了解,作為我國海洋漁業科考船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101」與東海水產研究所的「藍海201」(兩者「一型兩船」)兩艘調查船,被譽為「漁業航母」,是農業農村部迄今投資最多、噸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科學調查船,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和「農業現代化標誌性工程」之一。
-
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此前「海洋地質九號」2018年12月完成入列首年調查科考任務,「海洋地質八號」同年8月赴南海北部海域,首航執行海洋資源調查任務。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負責人6日在此間表示,三條船成功實施首航作業,標誌著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初步建成。
-
「海洋六號」船完成今年深海大洋科考-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袁於飛)歷時122天,航程近35000千米,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第8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5航次科考任務,10月23日返回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