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一艘海洋調查船進釣魚島海域作業遭日方阻撓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NHK電視臺8月14日報導稱,日本第11管區那霸海上保安本部透露,14日上午,經過該海保本部確認,一艘中國海洋調查船進入釣魚島附近海域,在與事前通報不同的區域進行作業。日方巡邏船對中方海洋調查船進行了連續的「跟蹤和監視」。
-
中國海洋調查船在釣島海域科考,遭日方強硬阻撓「警告」
中國海洋調查船在釣島海域科考,遭日方強硬阻撓「警告」 環球時報微博7月4日消息,當天,一艘中國海洋調查船在中國釣魚島海域進行科學考察,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機的阻撓和「警告」,稱中方船隻「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進行作業
-
中國海洋調查船市場冰火兩重天 急需加強頂層設計
有的任務等船,有的船等任務—— 我國海洋調查船多了還是少了 本報記者 陳 瑜 要是給我國海洋調查船評「勞模」,正在西南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第49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簡稱「向10」)當之無愧:去年在航時間330多天,今年在航時間超280天。
-
日稱中國海警再進釣魚島毗鄰區巡航 已連續24天
【日本《產經新聞》8月9日報導稱,經過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確認,中國海警局4艘海警船9日繼續在釣魚島周邊海域巡航,並再次進入釣魚島毗鄰區。這已經是中國連續第24天在釣魚島海域進行巡航執法。 經日本第11管區那霸海上保安本部確認,9日上午巡航的4艘中國海警船分別為「海警1126」、「海警2102」、「海警2146」及「海警2166」。 報導稱,這4艘海警船曾於7-8日進入12海裡巡航,最長航行時間超過了28小時。日海保廳巡邏船連續向中方船隻發出「警告」,要求中國海警船不要再次進入12海裏海域。
-
日媒:中國公務船連續43天在釣魚島毗連區航行,平最長紀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5月24日報導稱,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確認,中國海警局4艘海警船24日在釣魚島12海裡外側的毗連區航行,部分船隻上午9點左右起一度進入釣魚島12海裡。報導稱,日方在釣魚島周邊已連續43天確認到中國公務船的身影,與留有記錄的2012年9月以來的最長連續天數紀錄持平。共同社援引日本第11管區那霸海保總部消息稱,迄今的最長連續天數在2014年9月20日創下。此次,中國公務船從4月12日起連續在毗連區航行。在到本月24日為止的43天中,有3次船隊更替,共有4天駛入12海裡。
-
日媒指中國海洋調查船首次進入釣魚島12海裡/圖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22日,日本和印度進行防務次官級對話,兩國要加強合作以對抗中國。報導稱,本月末還將舉行日美印三國對話,就亞洲地區情勢等進行廣泛交流,同時加強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的聯合,形成對中國的包圍網。23日,日本共同社報導稱,正在日本訪問的中美洲小國巴拿馬總統稱,支持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
-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這一時期的海洋調查船的最大特點是:出現了自動化、電子化和計算機應用。2 國外海洋調查船最新特點及發展趨勢2.1 船舶自動化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外海洋調查船實現高度自動化,這種自動化使船員人數減少、素質提高、生活和工作條件改善,調查資料的時空精度也得到提高。
-
中國海洋調查船多了還是少了?到底需要多少艘?
「明年8月航次任務結束,接下來的檔期已經排滿,預計2018年在航時間超300天。」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船舶調查處處長朱永靈1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船不夠用,所裡很多科考任務想「登」船,都是「一票難求」。與「向10」任務等船不同,近幾年我國也有不少海洋調查船一直在等任務,常年處於待機狀態。
-
日媒:日本擬造新巡邏船 防中國漁船捕撈秋刀魚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日媒稱,去年日本秋刀魚的捕撈量創下新低。為防止臺灣和中國大陸的漁船進入漁場捕魚,海上保安廳將加強對太平洋三陸海域日本專屬經濟區的監視。不久前審議的2015年度補充預算案中,提前計入了新造直升機搭載型巡邏船的費用,並且在2016年度預算案中也計入了該項費用。
-
日媒稱中國在釣魚島做法是「帝國主義回歸」
日本自衛隊拍攝到的中國軍艦 【日本《產經新聞》10月22日文章】題:尖閣和竹島揭示了什麼?(作者京都大學教授佐伯啟思) 關於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問題和竹島(韓國稱獨島——本網注)問題,日本與中韓之間的緊張狀況應當已經擺脫了8月至9月期間的危機局面。
-
日媒又炒作中國海警在釣魚島海域巡航 外交部回應
原標題:日媒又炒作中國海警在釣魚島海域巡航,外交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孫秀萍 陳洋]日本媒體日前宣稱中國海警船8日至10日連續三天出現在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附近,進入所謂「日本領海」。
-
日本近海酸性化嚴重 加劇全球溫暖化現象
人民網11月21日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消息,日本一直以環保大國著稱,對周圍近海生態的保護成果也是有目共睹。但近日的一份調查報告卻顯示,日本近海海域正在面臨一場原因不明的危機。 據日本《每日新聞》消息,11月20日,日本氣象廳發布了過去250年,日本近海海域及西北太平洋的相關調查報告。報告顯示1984年以後,日本近海的酸性化現象嚴重,已達過去250年平均值的5倍左右。長此以往,將會使地球溫暖化加劇。 據悉,日本氣象廳定期在紀伊半島開展海洋濃度的觀測。發現今年北緯10度至30度海域的海水濃度為PH8.07—8.12,呈弱鹼性。
-
日媒:日本領先世界成功連續開採海底礦石 不再「受制於人」
據海外網10月10日報導,海底裡沉睡著無數的金、銀和寶藏,令人心動並「躍躍欲採」。不過,這樣一個「冒險故事」很有可能將成為現實。日媒稱,在9月下旬,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
-
遠海千噸級船達10艘 科學碩果壯大海洋科研力量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以及中國海洋大學都擁有不同級別的科考船。目前,我市已擁有近海百噸級科考船6艘、遠海千噸級10艘,可以實現從近海到遠海再到大洋的科考任務。
-
代表委員建言海洋權益保護 釣魚島成焦點
中新網3月8日電 2012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多重議題成為各界關注焦點。今年,維護海洋、海島權益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焦點,其中「釣魚島」等成為其中關鍵詞。
-
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犁萬裡波濤——我國海洋地質調查船「三劍客」初戰告捷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2019年2月26日,我國「海洋地質十號」調查船完成印度洋科學考察,返抵廣州。此前「海洋地質九號」2018年12月完成入列首年調查科考任務,「海洋地質八號」同年8月赴南海北部海域,首航執行海洋資源調查任務。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負責人6日在此間表示,三條船成功實施首航作業,標誌著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初步建成。
-
釣魚島其實不是一個島,那麼釣魚島到底多大?上面能夠住多少人?
,這裡「袤延一萬五千餘裡」就包括了黃尾嶼、黃茅嶼、釣魚島在內諸多島嶼。清朝時期繼續將釣魚島劃分到海防範圍以內,明確釣魚島屬於地方管轄之內。隨著旅遊行業興起,我國邊境地區常有人前往。我們的幅員遼闊,山川大河數不勝數。許多人見慣了陸上美景,對海洋越來越嚮往。我國海洋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引來不少人關注。臨近海洋的地區成為觀光勝地。
-
日本又借「釣魚島問題」挑釁中國,外交部:不能改變釣魚島屬於中國...
據共同社22日報導,本月9日,中山義隆將這項議案提交給市議會,當地政界人士稱,「加上『尖閣』是為了防止與石垣島市街區地名登野城相混淆引起的行政手續事務性差錯」。6月15日,中山在推特上稱,更名是為了「提高行政效率」,「並非要宣示主權」。22日議案通過後,他再次對媒體聲稱:「沒有政治意圖。」
-
日就中國軍艦進釣魚島所謂"日本領海"姿態強硬 稱12海裡是"底線"
日媒體引述防衛省講述的「事實」是:8日晚9時50分許,俄羅斯海軍3艘艦艇駛入釣魚島海域久場島(即我黃尾嶼)與大正島(即我赤尾嶼)之間的毗連區北上,被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旗風」號發現。9日凌晨0時50分許,一艘中國護衛艦南下駛入久場島東北的毗連區,被海上自衛隊「瀨戶霧」號發現,它隨後走出一道U形軌跡,駛出大正島西北偏北的毗連區。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5):承載民族海洋夢想的科學之舟
1978 年 3 月 15 日到 6 月 1 日,「向陽紅 5 號」萬噸級遠洋調查船在太平洋進行地質取樣時,首次獲得了一些深海錳結核樣品。同年 12 月,「向陽紅 5 號」船作為 718 工程船隊中的一員,並為執行遠程運載火箭發射飛彈濺落數據艙回收任務進行了再次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