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領先世界成功連續開採海底礦石 不再「受制於人」

2020-12-08 觀察者網

據海外網10月10日報導,海底裡沉睡著無數的金、銀和寶藏,令人心動並「躍躍欲採」。不過,這樣一個「冒險故事」很有可能將成為現實。日媒稱,在9月下旬,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而且,由於日本被海洋所包圍,擁有在世界上面積屈指可數的專屬經濟區(EEZ),國產資源的開發將不再是「夢」。如果能夠努力做到商業化,便不再「受制於人」。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該實驗成功從能將海底噴出熱水中含有的金屬冷卻和沉澱的「海底熱水礦床」中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礦石中除了有金和銅等稀有金屬外,還有對汽車等鍍鐵所不可或缺的鋅。從8月中旬至9月下旬,由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等在衝繩縣近海實施了該實驗。開採方式是,將挖掘機投入水深約1600米的礦床,將礦石粉碎成3釐米大小,然後用吸水泵吸上來。將重礦石與海水一同順暢地吸上來是一個課題。試驗期間,共進行了16次持續十幾分鐘的開採,成功開採出約16.4噸礦石,不過礦石中似乎含有7%~8%的礦物資源。

圖片均來自海外網

日媒表示,此次得以領先世界成功連續開採海底礦石應該歸功於日本企業擁有較高的挖掘技術。三菱重工生產的挖掘機和水泵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日本還有能讓船在洋流湧動中保持不動並進行挖掘的較高駕船技術。但是,為了更好的商業化,日本必須致力於技術方面的革新,比如降低挖掘機的價格、使水泵大型化,不過當下日本在技術上還是優於其他國家的。

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對專屬經濟區的其他海域的資源量進行調查,並評估在2030年是否能夠實現商業化。關於海底熱水礦床的分布,除了日本衝繩縣近海已確認存在之外,小笠原群島近海等8處地點也得到了確認。位於日本衝繩島西北約110公里海底的伊是名海穴的資源量為740萬噸,其中埋藏著同國內年消費量等同的鋅資源。而且,日本專屬經濟區面積在世界上排第6位,不僅有海底熱水礦床,在深海裡還存在富含鈷、鎳、白金等稀有金屬的「富鈷結殼」以及富含稀有金屬的球狀巖石「錳塊」。

日本經濟產業相世耕地弘成在記者見面會上表示,「預計在日本近海存在超過國內年消費量的礦物。通過此次成功的試驗,我國將繼續開展國產資源的開發,並強化礦物資源穩定供給體制。」

不過,成功開發海底資源還面臨一些困難。日本經濟產業省幹部坦率地表示,即便能夠做到有效利用海底資源,那也是數十年以後的事情了。不過,如果擁有國產資源,就能在「資源外交」中掌握主動權,成為交涉的籌碼。

2010年9月,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和中國漁船發生衝突,日本在釣魚島海域扣押中國漁船船長,導致兩國外交關係緊張局面升級。外媒聲稱,在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後,中國停止了對日出口稀土,不過當時中國稀土貿易商向海外權威媒體表示,尚未聽說任何相關禁令。日媒稱,雖然當時日本製造商表示將致力於開發製造不使用稀土的發動機,但是現在想想,還是開發國產資源才靠譜,那樣才在他國面前就有底氣了。

對於此次實驗的成功,日本經濟產業省某幹部臉上浮現出安心的表情,他表示,「不管怎麼說,感覺總算逾越了一堵高牆。」

日媒還表示,日本不是沒有資源的國家。在漆黑深邃的海底中,掩埋著正在沉睡的日本「希望之光」。

相關焦點

  • 日媒:日本海底礦石開採技術獲得突破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經濟產業省26日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由於確立了穩定開採海底礦石的基礎技術,日本朝著本世紀30年代後期商業化的目標前進了一步。日本擁有世界少有的專屬經濟區,它非常期待海底礦石能成為國產資源。
  • 日媒: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據日媒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與「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26日宣布,已實現全球首次成功利用船隻大量開採海底礦物資源。據報導,在日本衝繩縣近海,接連發現存在從海底與熱水一同噴出的金屬堆積而成的「海底熱水礦床」,日本力爭2020年代中期前後實現商用化。
  • 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央視新聞今天(18日)援引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今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 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有望成為資源生產國
    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有望成為資源生產國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綜合報導 2017-09-27 16:09 來源:澎湃新聞
  • 深海礦藏開採先行者!我國可燃冰試採創世界紀錄,遠超日本!
    1934年曾被蘇聯人認為是一種對輸氣管道有害的物質,之後人們加深了對它的認識,才意識到這種天然資源的寶貴性,世界各國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的開採點,尤其是中國和日本已經在可燃冰開採領先世界。圖為可燃冰開採工程人員為何可燃冰會成為未來能源?
  • 2500米海底開採大量礦產,出口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直以來,我國十分重視海底稀土資源,作為工業的維生素,稀土在航天、軍事、材料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陸地上的稀土終究會被開採完畢,海底的稀土將是未來稀土的主要來源地,為此,我國曾在多年前花費10億元獲得了大片公海海域的礦產開採權。
  • 分分鐘了解6大類海底礦石資源!
    人們已經發現的海底礦石資源有以下六大類:(1) 石油、天然氣。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採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 世界天然氣儲量255^ 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
  • 日本將試驗開採海底「可燃冰」
    新華網東京1月20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政府日前決定,2月中旬在愛知縣渥美半島南部70至80公裡的海底試驗開採俗稱「可燃冰」的甲烷水合物,明年進行實際開採並試驗以此為原料生產天然氣。
  • 日媒:中方擴大海底地形命名 提升「海洋強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日媒稱,在日本命名地形較多的專屬經濟區周邊的西太平洋,中國近年來頻繁對海底地形開展命名活動,2011年以來已經命名28處地形。日媒稱,今後,中國還有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命名活動。外務省對此加強了警惕。
  • 海底採礦時代到來
    海底採礦效果圖。 □文森特·尼維爾加特 2017年秋天爆出一則新聞:有家日本企業從衝繩島附近1600多米深的海底開採出了礦石。收穫的可不僅僅是一份微不足道的樣本,而是超過15噸的金屬礦石,它們被不間斷地從海底泵到船上。這一前無古人的壯舉宣告了海底採礦時代的到來! 毫無疑問,地球資源開採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不論在日本還是其他國家,眾多企業爭先恐後地湧向大洋洋底,發掘金屬礦藏,加拿大鸚鵡螺礦業公司就是其中一員,它計劃從2019年開始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附近1700米深的海底開採銅礦。
  • 日本發現海底「寶藏」,1600萬噸稀土,卻讓我們轉讓開採技術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替美國分憂,不惜打破之前的計劃,根據日媒早前的報導,日本將提前1年時間,計劃在2021年試開採深海海底稀土資源。據悉,全世界探明的稀土礦約有9261萬噸,其中我國就佔36%,目前世界上90%的稀土由我國供應。
  • 中國首次試採海底可燃冰成功,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定開採海洋超級能源的國家
    我國也由此成為世界第一個實現穩定開採海洋超級能源的國家!早在2013年時,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就曾經嘗試開採可燃冰。當時雖然他們成功開採產氣,但6天之後,由於泥沙堵住了鑽井通道,他們的試採被迫停止,最終他們在6天的時間裡從可燃冰中提取了12萬方的天然氣。
  • 產經新聞:日本首次成功利用海底熱水發電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首次成功地進行了「海底熱水發電」實驗,該實驗利用從海底噴出、包含硫化氫的熱水進行發電。電力是海底探測和觀測所必不可少的,一旦可以在海底直接發電,則海洋研究空間會大大擴展。
  • 中國成功開採海底可燃冰:可淘汰石油天然氣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官方宣布,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第一時間發去賀電!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
  • 日本將全面啟動對海底稀土礦資源開發
    「調查比預想進展得快」,作為日本內閤府研究項目「SIP」(戰略性創新創造項目)的一環而負責海底資源開發項目的石井正一笑著表示。2018年秋季先期進行的航海活動中,從南鳥島周邊5000米深的海底的25個地點採集了樣本,並在2018年度之內進行分析。
  • 日本在本土成功開採頁巖油
    10月3日,日本資源開發巨頭「石油資源開發」公司宣布,該公司已在日本秋田縣成功開採到頁巖油。本次開採的地點是日本秋田縣由利本庄市鯰川油氣田。這也是日本首次成功在本土開採到頁巖油。由於去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引起的核危機,日本國內反核電呼聲高漲,而政府也一再承諾將實行「零核電」。
  • 海底「冰塊」也能燃出熊熊火焰!
    新華社發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當天上午,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藍鯨一號」上向世界宣布:中國在神狐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 成功開採可燃冰!中國將要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18日下午,一則消息引燃網絡: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媒體報導,早在2013年時,日本就曾經嘗試開採可燃冰。當時雖然日本成功開採產氣,但6天之後,由於泥沙堵住了鑽井通道,試採被迫停止,最終他們在6天的時間裡從可燃冰中提取了12萬方的天然氣。  而此次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累計產氣超日本此前創下的12萬立方米的記錄。
  • 太空開採礦石是科幻?太空淘金是未來趨勢,中國也不甘落後
    大家都看過科幻電影《阿凡達》,這部影片講述了在未來世界,地球的物質稀缺,人類為取得外星球的資源,開啟了外星球資源的掠奪,將外星球的資源帶回地球,這部科幻電影的故事情節給人們留下對太空探索無限的遐想三年後,在《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Google創始人拉裡·佩奇與前CEO埃裡克
  • 可以替代石油的這項能源,我國已經成功開採,而且是世界第一
    當時我國的國土資源部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在珠海市東南區320公裡的神湖海域的可燃冰試採作業區第一口開採井順利開採成功。沒辦法,這也只能說我們國家這些年的進步實在是太快了,其實,可燃冰的開採成功這背後的意義很有可能顛覆世界能源的巨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