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2020-12-06 環球網

據日媒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與「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26日宣布,已實現全球首次成功利用船隻大量開採海底礦物資源。

據報導,在日本衝繩縣近海,接連發現存在從海底與熱水一同噴出的金屬堆積而成的「海底熱水礦床」,日本力爭2020年代中期前後實現商用化。

據了解,海底熱水礦床含有鋅、鉛、金、銅等資源。相關人員今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成功實施了試驗,利用投入衝繩近海的開採機粉碎海底約1600米的礦床,然後用水泵將其與海水一同抽取上來。據介紹,分析顯示此次開採的礦床中存在相當於日本一年用量的鋅。

在衝繩近海的專屬經濟區(EEZ)內,過去三年內發現了6處礦床,今後繼續發現新礦床的可能性很高。

日本目前礦物依賴進口,日本經產省期待「確立生產效率高的開採方式。如果能發現足夠的蘊藏量,有可能成為資源生產國」。日本經產省計劃2018年度實施經濟性評估。

相關焦點

  • 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有望成為資源生產國
    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有望成為資源生產國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綜合報導 2017-09-27 16:09 來源:澎湃新聞
  • 日媒:日本海底礦石開採技術獲得突破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經濟產業省26日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由於確立了穩定開採海底礦石的基礎技術,日本朝著本世紀30年代後期商業化的目標前進了一步。日本擁有世界少有的專屬經濟區,它非常期待海底礦石能成為國產資源。
  • 日本在衝繩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有望成資源生產國
    日本在衝繩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有望成資源生產國 2017-09-27 20:44:33
  • 日媒:日本領先世界成功連續開採海底礦石 不再「受制於人」
    據海外網10月10日報導,海底裡沉睡著無數的金、銀和寶藏,令人心動並「躍躍欲採」。不過,這樣一個「冒險故事」很有可能將成為現實。日媒稱,在9月下旬,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
  • 日本稱將開展全球首次海底甲烷水合物挖掘作業
    人民網東京2月2日電(記者 劉軍國)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等2日宣布,將從2月14日前後開始在愛知縣渥美半島海域海底開始進行有望成為下一代能源的「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生產試驗的事前挖掘作業,將持續到3月下旬。
  • 日本將試驗開採海底「可燃冰」
    新華網東京1月20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政府日前決定,2月中旬在愛知縣渥美半島南部70至80公裡的海底試驗開採俗稱「可燃冰」的甲烷水合物,明年進行實際開採並試驗以此為原料生產天然氣。
  • 日本在全球首次利用海底甲烷水合物產出天然氣
    【棘手的「核垃圾」】(2)走進「世界盡頭」車諾比 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2013年3月12日宣布,當天成功確認,可以利用愛知縣渥美半島及三重縣誌摩半島海域海底地層中的甲烷水合物(可燃冰)生產天然氣。
  • 全球首次!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央視新聞今天(18日)援引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今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 中國首次試採海底可燃冰成功,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定開採海洋超級能源的國家
    我國也由此成為世界第一個實現穩定開採海洋超級能源的國家!而根據外媒的報導,就在今年5月4日,日本人重新開始了第二次嘗試,並於當日再次成功產氣。但這次嘗試在5月15日再次被迫中斷,原因同樣是鑽井通道一直有泥沙灌入,不斷幹擾開採工作。
  • 日本將全面啟動對海底稀土礦資源開發
    要實現產業化,需要準確掌握蘊藏量和品質。「調查比預想進展得快」,作為日本內閤府研究項目「SIP」(戰略性創新創造項目)的一環而負責海底資源開發項目的石井正一笑著表示。2018年秋季先期進行的航海活動中,從南鳥島周邊5000米深的海底的25個地點採集了樣本,並在2018年度之內進行分析。
  • 全球首個海底採礦項目VS中國唯一海底金礦,海底礦產被鎖定了!
    隨著人類需求的不斷上升和超強度盲目開採,全球礦產資源越來越少,甚至面臨耗竭。有人將目光投向了深海。海底蘊含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深海採礦一直是近些年來的熱門話題。一組科學家曾向國際相關組織提出建議,呼籲暫停對深海開採許可證的發放。
  • 有望擺脫礦物進口依賴?日本研發出海底礦物探測新技術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12月19日報導,日本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能使探測成本減半的海底礦床探測技術,讓日本向海底資源的利用更近了一步。日本近海的海底分布著多處海底礦床。海底礦床是海底巖漿噴發沉澱而成,蘊含著豐富的金、銀、銅等金屬礦物。
  • 日本發現海底「寶藏」,1600萬噸稀土,卻讓我們轉讓開採技術
    但由於其在全球的分布極不均勻,開採和萃取都有很大難度,所以目前很多國家都需要從我國進口,或是將開採出來的稀土送往我國工廠加工。因此其他國家在擔憂如果中國斷供或是不幫忙加工的話怎麼辦?日本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替美國分憂,不惜打破之前的計劃,根據日媒早前的報導,日本將提前1年時間,計劃在2021年試開採深海海底稀土資源。
  • 日媒:中方擴大海底地形命名 提升「海洋強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日媒稱,在日本命名地形較多的專屬經濟區周邊的西太平洋,中國近年來頻繁對海底地形開展命名活動,2011年以來已經命名28處地形。日媒稱,今後,中國還有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命名活動。外務省對此加強了警惕。
  • 分分鐘了解6大類海底礦石資源!
    目前,上海市浦東地區已實現天然氣化。(2)煤、鐵等固體礦產。世界許多近岸海底已開採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採量佔其總產量的30%;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採。日本九州附近海底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中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布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3)海濱砂礦。
  • 產經新聞:日本首次成功利用海底熱水發電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首次成功地進行了「海底熱水發電」實驗,該實驗利用從海底噴出、包含硫化氫的熱水進行發電。電力是海底探測和觀測所必不可少的,一旦可以在海底直接發電,則海洋研究空間會大大擴展。
  • 海底「冰塊」也能燃出熊熊火焰!
    新華社發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當天上午,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藍鯨一號」上向世界宣布:中國在神狐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 全球首創!中國成功開採海底可燃冰:可淘汰石油天然氣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官方宣布,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第一時間發去賀電!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取得歷史性突破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綜合新華社、央視網消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網站消息,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超過7天的穩定產氣,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的歷史性突破。
  • 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
    直到1971年,美國學者在深海鑽探巖心中首次發現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概念才正式被提出。上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伴生存在海底甲烷冷泉、海底天然氣滲漏附近。此後,可燃冰在世界範圍內不斷被發現,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潛在替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