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12月19日報導,日本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能使探測成本減半的海底礦床探測技術,讓日本向海底資源的利用更近了一步。
日本近海的海底分布著多處海底礦床。海底礦床是海底巖漿噴發沉澱而成,蘊含著豐富的金、銀、銅等金屬礦物。日本經濟產業省稱,如果能發現足夠的礦床蘊藏量,日本有望擺脫目前礦物依賴進口的現狀,成為資源生產國。
然而,礦床的探測工作卻面臨著成本過高的難題。報導稱,每進行一次深海地質探測就要花費1000萬至2000萬日元(約合59萬至118萬人民幣)。如果花費10億日元來探測100米的海域,最終卻只發現一個礦床,那不免有些得不償失。
對此,日本的資源開發公司聯合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組成了研究團隊,制定了名為「海的日本國」的研究企劃,開發了一種能大幅降低探測成本的新技術。
這一技術首先會讓5架機器人在海裡來回遊泳,確認礦物所在地的地形特徵。然後,把特殊的探測機降落到海底並發射高頻聲波,由此來調查地下數十米的地質構造。最後,用電腦把海底地層的內部情況製成3D的CG圖,利用VR技術來讓人身臨其境地察看地質構造,判斷礦床的方位。
研究團隊在衝繩近海對這一技術進行了實驗。結果顯示,它不僅能精確地進行地質探測,還能有效地縮短探測時間,使得探測成本降低了5億日元。
這個研究團隊的代表、東京大學的浦邊徹郎名譽教授說:「我希望民間企業也能參與進資源開發中,與我們一起把海底資源探測的成本降低到與陸地探測同樣的水平。」(實習編譯:郭金坤 審稿:馬麗)